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看现代素质教育的实施

来源:伴沃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蠢鲞 蠢鲎 文0付伟(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田丽君(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 想的核心。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了解生活教育内容论、方法论,对当前更 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 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重要的 现实意义。 届圈 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看现代素质教育的实施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 他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 死”,是摧残人才。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 育”的影响下,更是强化了“三中心”(即 教师中心 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 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 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 “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 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 关键词:生活教育;素质教育;人的全 面发展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通过批判地吸收古 育中落实“六大解放”的精神,即解放学 生的眼睛一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 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以 此培养观察力;解放学生的双手一使他们 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 做合一”,陶行知要求教师和家长,不要束 缚儿童的双手,让儿童的双手在大脑的指 挥下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动手,大胆地创 造;解放学生的头脑一使他们从“只听不 今中外各种教育思想的精华和总结自己长 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 的以生活教育为主体的一整套现代教育思 想体系。他的教育思想影响至今,而且影响 力越来越大,其中一个原因是其身体力行, 他的理论是真正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而总 结出来的,许多先声夺人的精辟论述显示 着惊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他的生活教育 理论对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而深入 实施的素质教育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 心。它有三个基本命题:生活即教育,社 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论强调 的是生活与教育以及社会与学校是一个整 体,要求实施“整个的教育”。突出以生活 为中心,以改造实际生活为落脚点,这也 是素质教育的精髓。 一、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前教 育的启示 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的 教育运动。它把人的和谐而全面的发展放 在第一位,并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 展,而人的发展则是社会发展的本源和基 础。素质教育是区别于应试教育、生计教 育、职业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它不是以某种 功利为驱动力,而是以人性的拓展为坐 标,它能使人在全面拓展自身素质的过程 中,创造力得到完美的发挥并不断实现人 性发展的攀升。这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 想是一脉相承的,还将在实际中不断丰富。 陶行知反对按着一定的格式、规定的 目的方法办学的思想,可以启发我们改革 目前整齐划一的课程、教材、进度、考试 和单一的课堂授课制为特征的大一统教育 模式。他主张“以社会为学校”、“学校和 社会打成一片”,强调社会实践的教育思 想,可以启发我们改革只在校园内向学生 灌输书本知识,忽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不重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封闭式的教 育模式。再如,他提出启发、自动、手脑 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也可以启 发我们改革目前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 术和大运动量训练的应试型教学方法,教 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做”的内容特点及 教的规律、学的规律来决定。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 会生活 陶行知主张“以社会为学校…学校和 社会打成一片”,强调社会实践的教育思 想,可以启发我们改革只在校园内向学生 灌输书本知识,忽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不重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封闭式的教 育模式。 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 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 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 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 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 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 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 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他由提出“行 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而改“知 行”之名为“行知”。在教育方法论上,他 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解决了长期 纠缠于中国教育史的“劳心”和“劳力”的 问题。他说:“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 之母。事事在劳力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 理。”并由此得出学习方法的论断:运用知 识,“用心以制力,就是一件重要想如何可 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如何运 用别人的经验,如何改造用得着的一切工 具,使这件事和别事相互影响。” 三、实施“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由之路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 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 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 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 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作出主观的意志 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 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 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 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 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 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 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学生的 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要充分发展 学生的个性,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精神,发挥学生个性特 长。柳斌同志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 人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 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创新精神和创 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 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 儿童的心理发展(尤其是智力的发展)是 与肢体的活动连在一起的,需要教育者珍 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 陶行知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 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 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 解放嘴、解放时间、解放空间)可以说是 他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 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目前在实施素质教 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 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一给他们说的自 由,特别是问的自由。“随着年龄及年级的 递增,我国学生的自由发问却与日递减 。从小学生嗷嗷待哺的举手抢答,剑中 学生“欲言还羞”的被动答问,再到大学 生无动于衷的漠然失语。学生没有问题, 学生失语了!”,这应引起我们的反思。陶 行知认为“儿童应当有言论自由,有话直 接和先生说,而且高兴和心甘情愿和先生 说。首先先生知道儿童们的一切痛苦”。儿 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 创造力,1 9 24年,他在《每事问》一诗中 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 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 的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发明创 造的起点就是问;解放学生的时间 不用 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 的自由,因为解放儿童的时间,“创造的儿 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 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 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 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陶行知解放儿童 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思想,正确地指 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解放学生的 空间 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 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 天地,因为“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 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 之创造力”。 综上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有 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生活教育理 论改造了学校与社会脱离、生活与教育分 家的“死教育”,构建了学校与社会联系、 生活与教育联系的“活教育”。他虽然没有 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但他的教育思想已 经处处闪现着素质教育的思想,他的生活 教育理论实质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它与 时代发展同步,既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生 活发展的趋势,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 律,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是 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人 的教育。陶行知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改 造,为中国教育寻找出路。他倡导的生活 教育对于当前推进素质教育仍具有很强的 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 2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85 [2]《谈生活教育》,《陶行知全集》第4卷湖 南教育出版社.1 9 8 5 【5】《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陶行知全集》第 4卷 湖南教育出版社,1 985 2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