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小试】
一.炼字类 1.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轻微、新鲜、清爽等
2.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3.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2分)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1分);\"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2分)。 4.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4分)
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2分) 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2分)(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 5.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6.
春夕 崔涂
颔联是传诵的名句,写得颇为精彩,试加以分析。
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互相烘托映衬,构成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以景传情,令人触目伤怀。 7.
望江南 【宋】李纲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8.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1
①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9.
①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10.
过苏州 苏舜钦①
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淡为主”,请作简要分析。(4 分)
意象清新:选取“绿杨”“白鹭”“近水”“远山”等意象,气清水秀,别有韵致;语言朴素,不肆雕琢,清新自然。情感平实,坦然面对万物变化和人生盛衰。 11.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12.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鉴赏诗歌的形象(答案)
【牛刀小试】
(一)人物形象类 1.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一个形单影只、陷人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
2.
野步 宋 周密
野步 清 赵翼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4分)
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依仗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4分)
3.
渔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注]
从这两首诗中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物?对“渔家”有着怎样的感情?(5分)
2
作者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县官。作者对渔家艰难的生活有着深切的同情。(一点2分)
4.
秋夜曲 张仲素
(1)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1)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分)
5.
过杭州故宫二首(其一) [宋]谢翱 一、二两句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写了南宋故宫被毁坏后的荒凉景象:曾经有武士严密防守的宫门,如今一片死寂;曾经是千官鹄立、花迎剑佩的地方,如今却台荒殿冷,落花满地。(2分)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2分) 6.
醉花间 (唐)冯廷巳
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2分)
作者用“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 (1分)词句中春虽未到,但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1分)
7.
江上早秋①(明)袁凯 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诗有何作用?(4分)
江边铺满东倒西歪的菰蒲,长着高低参差的菱花和菱叶,②点明江上早秋季节,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8.
南柯子 王炎
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诗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一是作者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是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三)事物形象类 9.
禾 熟①宋 • 孔平仲
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然而老牛的役债有了结的时日,而自己何尝不想卸却重负,舒闲疲惫的心呢。 10.
孤 雁① 杜甫
诗人为什么要写野鸦这一形象?(4分)
诗人用野鸦这一形象比喻当时社会的一些无聊的俗客庸夫(2分),也更突出了诗人当时的悲哀凄苦(2分,答出“悲哀凄苦”即可给2分,意思对即可)。
11.
3
咏 风 王勃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具体说明。
诗人笔下的风是一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12.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
者并没有把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四)意境类 13.
日 暮① 杜甫
(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1)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的山村生活晚景。(描绘景物得1分) (2)这是一幅寂静、冷清的乡村日暮图景。(指出特点得1分)
(3)作者通过对乡村晚景的描写,表达了浓烈的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以及人到晚年壮志难酬、济世渺茫的压抑悲凉的感情。(点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得2分,点出“晚年壮志难 14.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 王安石
舟下建溪 宋 方惟深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月黄昏”三个字为两诗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指出特点得1分)
两首诗都借“月黄昏”下的萧条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表达心绪得2分)
15.
月夜舟中 戴复古
诗歌的颈联“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颈联用寥落的星辰、深碧的潭水、悲鸣的鸿雁、瑟瑟的秋风等营造出一种寒冷、孤寂、悲凉的意境。
16.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1)这首诗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客船、月色昏黄、“无灯”、荒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引诗中词句、概括凄凉氛围、表达孤寂心绪各1分)。
鉴赏诗歌的形象(答案)
【身手大显】
(一)人物形象类
4
1.
鹧鸪天 苏轼
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是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闲适、悠然、豁达”是一方面,“得过且过又无可奈何”是另一面)
2.
题葡萄图 徐 渭① 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这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字则写出诗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
3.
鹧鸪天① 陆 游
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
4.
采莲曲 (唐)白居易 采莲词 (唐)张潮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答“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②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
(二)景物形象类 5.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 夔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6.
己亥岁感事 唐〃曹松
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3分)
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人民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战乱图景。(3分)
7.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三)事物形象类 8.
竹里馆 (唐)王维 咏 竹 (梁)刘孝先
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
5
王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刘诗中的竹象征正直清高、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人格,表现诗人对这种品格的持守或崇尚。
9.
清 明 杜 牧 声声慢(节选) 李清照
这两首诗词都写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江南雨”。请你根据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说说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江南雨”有何特点。
江南雨的特点:细密、轻柔、朦胧、淡雅、令人惆怅。(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
10.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
(四)意境类 11.
途 中 赵汝
颈联“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颈联通过描写大江的烟雾、航行的帆船、远远传来的农家机杼声等,营造了一种缥缈、安宁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春日途中快乐的情感。
1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 吕】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西风驿马„„红叶吴江冷”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解说。
诗人用萧瑟的西风、孤独的驿马、泛红的秋叶、冷清的吴江等景物,营造出一种萧索凄怆的意境,表现了自己落寞的境况。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身才大显】
1.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5分。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2.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苏轼
词中“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用典。(1分)表达了作者的愁怨之情。(1分) (2)(4分)主人公深夜被笛声惊醒,看到一轮新月,江天茫茫,(1分)想到友人也不忍离别,而明天则是花落絮飞的季节,朋友终究要离去,主人公内心充满了离愁。(1分) 3.
鹧鸪天〃送叶梦锡
6
陆游
这首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对比(2分,答“今昔对比”、“虚实对照”、“反衬”也可)。上阕描绘词人豪放不羁、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1分),与下阕年老衰颓、凄凉落寞、一事无成的词人形象(1分),形成鲜明对比。 4.
鹊桥仙 陆游
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5.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分)
反衬手法,以动衬静,(2分)“泉响”反衬四野的空旷、冷寂,“鸟喧”,反衬夜的静谧。(1分) 6.
落日怅望 马戴(唐)
首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分)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1分),“云”“鸟”片刻千里的快速飞行引发“我”久滞 难归的感伤。(1分)(若答“对比形成的巨大反差让思家更为迫切”之意也可) 7.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8.
鹧鸪天 [宋]张炎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2分)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2分) 9.
过苏州 苏舜钦①
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4 分) 运用拟人手法,写绿杨白鹭的自得,写山水有情;(2 分)以色彩表现美景,“绿杨白鹭” “绿”“白”相间;(1 分)远近结合,“近水”“远山”结合,画面生动。(1 分) 9.
7
念奴娇 黄庭坚
上阕词人是怎样从主观上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三个问句,一个反问,一个设问,一个一般疑问,整齐中富于变化,表达十分灵动;运用想象、比喻(联想)等手法,让嫦娥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旧典翻新,想象奇特。(每点2分) 10.
寓 驿 舍 陆 游
颈联有何表达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 运用白描手法,“数” “量”两个动作,写出岁月变化,间接抒发深沉的人生感慨。 11.
水口行舟 宋 〃 朱熹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4分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12.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 白
本诗结尾两句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说明。
结尾两句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再点题中“不遇”之义,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