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未来设计发展趋势浅析

来源:伴沃教育
2018.4新闻传播NewsDissemination视觉传达

未来设计发展趋势浅析

关雪仑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摘要】“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对设计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中国在大美术和工艺美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设计教育,却没有能及时跟上数字时代发展的步伐,陈旧滞后的教学理念将极大地阻碍设计的发展,对未来设计发展趋势的误判,会将设计引入歧途,因此,理性科学的对未来设计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于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引领意义。

【关键词】设计;价值观;移动互联;人工智能

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

展的特点既不是简单的‘多’,‘一’也没有形成,而是处于‘多’与‘一’转换的节点。其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动向时:多元正在向二元聚集。就是在许多具有意识形态意义的重大问题上,多样性的大众意识日益向两极聚集,以至两种相反的认知或判断势均力敌、截然对峙,大众意识的‘二元体制’正在形成。”[2]按社会学的分析,“二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在大众中呈现基本平衡的状态,即接近于1:1的比例。但从设计价值观的角度看,未来一段时间,从数量上会呈现严重不平衡的状态,会呈现5%,甚至1%的观念生产者,95%以上的观念消费者。这1-5%的观念生产者,会以小数量、大影响力,成为设计的主流和主导,决定着整个社会的设计走向,引领着大众的设计需求,因此,未来的时代,是价值观驱动设计,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

二、未来的设计,人工智能的设计1.移动互联时代已经过去

大数据、移动互联,在我们还觉得距离我们很遥远的时候,在我们还根本没准备好的时候,就已经到来了,在我们还没弄清楚移动互联的概念,更不用说将设计与移动互联相结合,以移动互联推动设计发展,以设计提升移动互联的质量,移动互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并且,由于设计相对于移动互联的后介入状态,我们根本没有形成哪怕一些浅显的移动互联设计理论,甚至,至今为止,市面上都没有一本恰当的用户体验设计教科书,更找不到移动互联与设计的关系相关研究的系统化理论支撑。大量数据显示,人们智能手机内安装的APP数量在二十个至七十个之间,一般常用的APP在二十个以内,每天都会用到的APP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更换手机之后的第一批操作中就包括下载之前已经使用习惯的移动应用程序,这一现象表明,大众的移动互联生活已相对稳定,游戏以外的移动应用程

行、支付方式,到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和商业运营,我们已经很难找出与上述关键词没有关联的理念和事物了。“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大数据时代,设计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设计教育界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们的设计教育绝大多数仍然是以大美术和工艺美术的教育思路在进行,仿佛是20世纪初德国设计教育的模样。”[1]面对这样的现状,面对当下设计教育理念的滞后和对未来设计发展趋势判断的被动态度,笔者对设计参与者,尤其是设计教育未来规划者的麻木态度深感忧虑。今天探讨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必须将其放置于社会价值、人文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大时代背景中进行思考。

一、未来的设计,价值观的设计

1.观念生产者和观念消费者的“二元化”趋势中国社会的价值观由“多元化”向“二元化”转型,社会分化会加剧,从设计的角度看,会分化为观念生产者和观念消费者两个层面,我们现在能明确的是,从观念生产者的角度看,诚信、口碑、合作、竞争等与国家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接近的理念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如果想生存,策划、设计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要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互联网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去思考设计的问题。从观念消费者的角度看,社会分化和社会贫富差距未来一段时间不但不会缩小,且会继续加大,持消费观念价值观的人群,负面的价值观依然会长期存在,这种价值观会促使他们走向与主流相悖的方向,拜金主义、虚无主义和技术主义的观念会广泛存在,且会长期广泛深入的存在。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激荡,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发

【作者简介】关雪仑,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2.观念生产者和观念消费者呈“二元化”分布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3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广告传播与主流文化价值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D062)系列成果之一;“2013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广告传播与主流文化价值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D008)系列成果之一。

702018.4新闻传播NewsDissemination序开发运营成本倍增、推广难度极大,现象级的互联网产品已经越来越少,移动互联的设计需求已进入平稳期。

“初级阶段的人工智能会让很多设计师失业,同时人2.不知疲倦的人工智能

工智能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分工。设计中低端的、实用性的工作会迅速地被人工智能取代。”[3]当下的时代,人工智能就是那个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的人。2016年3月,万众瞩目的AiphaGo大战韩国李世石九段的围棋对弈,最终以4:1人工智能的胜出落下了帷幕,我们可以设想,李世石获胜那一场的当天,他会做些什么,接受媒体采访?庆祝?睡觉休息?AiphaGo这一天的活动是可以确定的,它与自己对弈了一百万盘,并通过“深度学习”更新了自己的数据,没有情绪,不知疲倦,按稳定的频率复盘,循环往复。人工智能的这种自我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将快速分割获取设计市场份额。

在用户体验设计中,针对人的认知规律,奥卡姆剃刀定律被作为原则使用,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一原则是针对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即:懒惰)生效的,为实现这一简洁的原则,需要用户体验设计师经过长期的艰苦学习积累,然后夜以继日地工作,最后多次反复的测试得以实现,用户体验设计师也是人,也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在设计的很多领域及环节,我们将无力对抗人工智能。

三、未来的设计,精英化的、系统化的设计1.未来设计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这是学界和业界都设计行业壁垒终将被以“降维”模式打破

认同的趋势,德国、美国和日本,甚至泰国都是先行者。但打破设计行业、专业壁垒,提升设计维度的力量很难来自设计本身,或许是“BAT”,或许是“米科技”,设计的推手不仅是设计同行,更大的推手来自设计之外,所有的行业都可能面临来自不知何方的降维打击。作为“互联网+”制造业的领军人物,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提交了两份提案,其中一份是《关于大力发展中国设计产业、全面提升中国设计水平》的建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学校设计教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时,产业会根据自身需求,自我培养设计人才,当这一情况普遍化、深入化展开以后,随着模式的成熟,必将一定程度上替代目前的高校设计教育职能。剧

2.目前中国的设计教育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并将加在设计需求深入变革的背景下,由于高校评价体系及管理制度的导向,大量高校教育理念处于非常滞后的状态,很多设计专家将精力放在忙于协调大美术和大设计的关系,忙于突破大美术的概念,忙于争夺体制内的话语主导权,根本没有将主要精力置于设计发展研究领域。我们的设计学院的主导者在评价体系的导向下,大量的时间浪费于应对评价标准的琐事。目前我国,尤其地方的设计教

视觉传达育已经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教育理念落后、专业视野自我封闭、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教学内容模式化、评价体系趋利和师资队伍失衡,这一系列教育问题沉积多年,利益问题、矛盾问题盘根错节,积重难返,已使中国的设计教育越来越远离中国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3.未来的设计会分化为两类:一种是精英化的设计,此未来需要精英化和系统化的设计

类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设计少量或唯一的产品,也可称艺术品,只满足极小部分高端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在系统化设计中,承担设计需求的确定者、设计规则的制定者、设计模型的建设者和设计数据的掌控者的角色。另一种是系统化的设计,这种设计将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和算法进行,将设计需求、设计规则、设计模型和设计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极易用的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设计数据的检索、复用和模块化成为设计实现的基本手段。运算速度、存储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和数据传输速度,使设计方案海量化、满足设计需求多样化、设计速度瞬时化和设计成本低廉化能够得以实现,届时,我们的设计也许将不再面对某个具体的行业、某个具体的人,我们需要面对的是系统,我们的设计将成为数据库中的一个个字节,等待着被需要、等待着被唤醒、等待着被复用。现在社会需求的中低端设计,在移动端的一个APP业链,会整体失业。

上终将被一键搞定,如果我们不改变,现在的设计产我们知道,这个时代一定会到来,按照博弈论的非合作博弈“零和游戏”理念和社会总需求的理念,强者占据的市场,一定是以弱者的退出为空间的。作为设计活动的参与者,我们这个行业需要不断迭代,我们自身需要不断迭代,我们需要不断重新进行自我认知。JAVA之父詹姆斯·高斯林讲过:如果你已经在一家大公司工作超过10年后遭到解雇,那么你的技术将会落后六个时代。“我们正处于批判、反思和构建的挑战齐头并举的时代。互联网在颠覆、改写着生活模式、商业模式,但更触动着思想的底座。”[4]作为以前瞻性、预见性为本质属性的设计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超越时代的思想理念作为支撑,没有符合时代发展的设计理论作为基础,必将越来越远离社会发展的需求。■参考文献:察,2016[1]李超德(10).:大数据、人工智能一设计未来5

[J].美术观会科学,[2]樊浩2014.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意识形态期待(7):5[J].中国社察,[3]2017石晨旭(10).AI:20带来设计行业的革命了吗?[J].美术观2014:227

[4]段永朝.互联网思想十讲[M].北京:商务印书馆,

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