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浇筑前材料的详细检查和准备,设计好后浇带的施工位置,熟练掌握浇灌技术,对后浇带的成功浇灌是至关重要的。浇灌中保持其模板支撑的独立性和加强后浇带浇注前的防护处理,在步骤全部结束后,对后浇带进行全面的养护处理。后浇带工程保质保量的完工,为确保后期工序顺利进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工程最终竣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言
后浇带是建筑建设施工中重要的一环,对于解决建筑物沉降的问题及减少建筑结构应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建筑后浇带的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合适的施工设计方案;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及施工技术;在完工后,还要对施工成果进行后期的保养,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1.1后浇带技术应贯穿于建筑基础到建筑顶部的整个施工过程。当裙房主体及建筑主楼完成施工结构之后,为了使上部梁和板、两侧地梁连接为一个整体,需要采取微膨胀混凝土对其进行浇筑。正常情况下,底层裙房的基础及高层建筑的主楼应该在同一时间进行施工,保证场地在回填土后变得平整,从而方便其上部结构的施工。同时,对于上部结构来说,无论是按照先高后低的顺序或者高低同时进行,一律要依照施工图对建筑结构预留施工后浇带。
1.2建筑施工时,后浇带的预留位置一般在结构受力较小的位置。这种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主要是在粱与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或者是在梁与板的中部,后者由于弯矩大、剪力小,因此施工时需要按照规定将其断开,并保证在混凝土补齐之前将其焊接完整。后浇带的配筋一般需要同时承受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以及差异变形所产生的内力。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坚持方便施工的原则,并根据结构的具体构造要求而定,通常在700~1000mm,比较常见的有800mm、1000mm和1200mm等。
1.3建筑后浇带的接缝形式。一般情况下,依据墙板厚度的实际情况,将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分为阶梯缝、槽口缝、平直缝以及X形缝等。当墙板厚度在600
mm以上时,通常将后浇带的接缝做成凹形或者多边凹形的断面形式;当墙板厚度在300以下时,通常将后浇带的接缝做成平直缝形式;而当墙板厚度在300~600mm之间时,通常将后浇带的接缝做成上下对称的坡口形或者阶梯缝形式。
1.4建筑后浇带内的钢筋连接情况及砼浇筑。根据后浇带的具体类型来决定后浇带的钢筋是否需要断开之后再搭接或者另设附加筋等。通常情况下,应该将沉降后浇带内的钢筋进行贯通,而伸缩后浇带内的钢筋则要断开之后再搭接。至于梁板结构,一般将其梁筋贯通、板筋断开,如此可避免钢筋附近的砼收缩因为受到制约而产生开裂的现象,从而使得结构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
提升。此外,还要注意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内的钢筋应采取曲折
连通的措施。
2建筑后浇带的施工要求
施工环境的湿度及温度等环境因素会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建筑后浇带的施工不能解决其结构应力集中的问题,同时也不能代替伸缩缝发挥作用,但是对建筑后浇带的施工则能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所造成的裂缝进行补偿。
2.1对建筑后浇带的钢筋设置
在设置建筑后浇带时,只能将后浇带的混凝土断开,以此实现保证后浇带内部钢筋的连续性的目的。在施工时。但有些情况下工程建设是不允许预留后浇带的,例如建筑场地狭小,无法满足后浇带的设置的情况下,就要求完成建筑主体施工后在进行施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后浇带的钢筋设置施工,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钢筋的连接;在进行钢筋的连接时还要保证将同一截面钢筋的连接率保持在50%的范围之内。
2.2建筑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
(1)建筑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中,其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质量是关键。对于地下室防水防渗漏的要求,要将地下室后浇带设置为曲折状;此外,在完成地下室后浇带施工之后,还要对后浇带进行后期处理工作,例如清理后交代、防止后浇带混凝土变形以及预防后浇带内部钢筋的锈蚀腐坏等工作,以此保证建筑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2)要保证收缩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其时间要保证不少于60天,此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才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对于要处理沉降问题
的后浇带施工,为保证高层建筑和裙房之间沉降的释放,则要采取“先施工释放沉降”的原则,相对
高层建筑进行施工,在完成高层建筑的施工之后在开始进行建筑后浇带的施工。
(3)封闭后浇带之前,要先对后浇带进行清理,并对后浇带内部的钢筋做好防锈蚀处理,同时还要将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凿毛并涂刷界面剂;不仅如此,还要在后浇带一定范围内设限,避免出现在后浇带堆放施工建材的情况;此外,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时,要保证施工环境的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的温度。
3工程实例分析
3.1具体工程项目施工背景概述
某商品房居民楼工程,建筑面积为36898m2,地下2层,其中一层为大型购物超市和停车场,另一层为全部地下停车场,地上共28层。楼层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楼房总长度为134.68m,1~4层为裙房,属于较长结构的主楼裙房形式建筑物。施工工程为本项目设计2条沉降后浇带,2条伸缩后浇带,地上主裙楼间设置沉降后浇带;主楼设一条伸缩后浇带,所有后浇带宽度均为800mm。
3.2具体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要点
现行建筑混凝土结构规程和一系列的建筑技术规范,对后浇带的构造要求,都有详细的规定。由于工程具体的特征条件不尽相同,设计出来的建筑施工图也不尽相同。关于后浇带的留置宽度、接缝形式以及补浇时间,都有细微的差别
要求。一般来讲,比较常用的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实施工中现常见的有800mm和1000mm两种规格,本项目使用的是800mm的。
3.3后浇带使用的施工原料的质量监控及浇筑要点 (1)进场材料的严格选配
项目采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以及膨胀剂等施工材料,使用之前,施工人员应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监控,确保所有材料必须符合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材料出厂合格证和技术信息一应据全。外加剂以及膨胀剂等辅助材料的使用,也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强度。通常情况下,应使此类辅料的使用量,允许误差控制在±2%范围内。
(2)混凝土的有效搅拌
搅拌混凝土要保证搅拌均匀,防止混凝土内部出现空鼓和块状。若混凝土添加了辅料,则应该相对延长搅拌时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凝固,在使用机器上,选择强制搅拌机或者大功率搅拌机,搅拌均匀完毕后立即进行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对水量添加进行合理控制,一般不肆意进行加水。同时为了更好保持混凝土的粘合度,要尽可能缩短间隔的浇筑时间,保证浇筑时间间隔不超过2h。
(3)密实度的控制
后浇带的密实度是后浇带施工最为重要的质量特征。在浇灌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捣振操作控制。捣振顺序,由里到外,由中心向周围地进行捣振。捣振时间为1.5h。捣振结束后,才进行抹压
收光处理,有效的捣振和收光能降低沉降裂缝产生的概率。在浇筑的温度控制方面,温度不宜过高,过高的温度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以及效能的发挥。一般温度不超过35℃为宜。
3.4后浇带施工的位置设计及浇灌技术
本工程后浇带跨接的距离是比较大的,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确保钢筋位置的准确性。只有钢筋定位准确,才能保证后期施工的高质量。钢筋定位要遵循钢筋持续性和钢筋质量化这两个原则。施工前,都采用高纯度高净度水泥浆进行接浆处理,清除部分外漏的泥浆以及部分钢筋的生锈,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整体结合强度和粘度。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高度注重钢筋接头处的接头质量,提高混凝土的收缩效果,确保其混凝土的强度。同时,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后浇带的干净整洁,及时清除施工现场的杂物垃圾,清除现场模板,然后对混凝土进行清洁处理,清洁处理之前,要用水润湿时间长于24h,确保其湿润。由于此项目的高度差较大,因而沉降变化也较大,所以每次浇筑时间都是间隔1h,把握好其灌注的最佳时间,确保浇灌的高质量。
3.5浇灌结束后的保护措施
后浇带浇灌结束后的保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进行浇灌保护措施,能更加有效地增强后浇带的强度和效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浇灌结束后施工人员采用编制尼龙袋进行覆盖,然后定期加水进行养护。不同后浇带的养护时间不尽相
同,一般普通后浇带的养护时间是14d,其中地下防水混凝土的
后浇带浇筑完后养护不少于28d,若是地上和地下主体的建筑,则地上主体结构后浇带保留28d 后浇筑,地下结构后浇带保留42d后浇筑,这个项目的浇水周期设定为14d。
4结语
通过对浇筑前材料的详细检查和准备,设计好后浇带的施工位置,熟练掌握浇灌技术,对后浇带的成功浇灌是至关重要的。浇灌中保持其模板支撑的独立性和加强后浇带浇注前的防护处理,在步骤全部结束后,对后浇带进行全面的养护处理。后浇带工程保质保量的完工,为确保后期工序顺利进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工程最终竣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晓,程开光.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风,2012(06)
[2]房哲,伞国涛.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