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带教工作的反思
临床实习是护士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踏入医疗护理活动的第一步。如何使护士成为技术过硬、医德过硬、理论过硬的新时代合格的护理人才,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为了保证护生们顺利安全的进行实习,使护生在高质量完成实习,我们对平时的临床教育工作做出反思。
1抓基础,突出重点,提高综合素质
实习学员刚从学校来到医院实习,医院环境,人际关系及学习的,其心理活动也有的,在刚接触临床时,对环境、临床工作陌生、好奇又紧张的心理,在病区面对着患有疾病的患者及陌生的护理教员,产生担心、自卑甚至惶恐的心理。 ﻫ 针对大多数护生惶恐心理,护士长可以安排带教老师在护生刚下科第一天,带领护生熟悉本科室的环境及工作特性、物品摆放与存放处、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的时间顺序安排等,重点讲解安全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消除护生恐惧心理,并利用大约1小时时间进行专科知识的学习,使护生对实习有一整体的认识,可有针对性地复习相关理论知识,把握实习主动性,从而有效调动临床实习的积极性,对护生完成临床实习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在护生实习过程中,每位带教老师言传身教,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严格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扎扎实实的为学生打好临床工作的基础,并在带教过程中均做到了放手不放眼,积极培养护生的动手能力,细心培养学生观察病情能力,耐心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医学术语完成护理病历的书写,并且努力提高护生的心理沟通能力。另外,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培养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护生在掌握专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巩固基础理论知识,随时提问,护生回答错误时,让其下班后翻书复习,下次再回答,达到记忆犹新的效果。对于专科性较强的护理操作技术,采取先演示、再考试、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其单独操作,并先让护生自己总结注意事项与操作体会,最后再进行讲评,让护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2师生双方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关系,融洽了关系。
在从护生入科开始,带教老师便通过护生基本情况和个性特点,针对每个人的优点与长处,鼓励护生展现个人的优势与长处,让其在适当的时机得到充分发挥。且关心护生的生活状况及心理状态,分享其实习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让护生感觉既是老师又是朋友。在护生结束本科室的实习期前要求护生带教老师进行评价。我们做到针对教学质量实行的双向反馈,既由带教老师评定护生的实习效果,又由护生评价带教老师的带教效果,这种双向反馈的目的是总结带教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3重视护理教学查房,鼓励护生积极参与
严格、认真地执行科室教学计划,按要求定期组织护理教学查房,事先安排护生对查房病种相关知识进行预习,让其提出针对性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老师在整个教学查房过程中,通过提问、让学生判断对错等方式引导护生自己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实行以来,取得了效果明显。
4提高护生工作条理性及动手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逐步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护生在家都是娇娇女,很少自己动手做事情,导致有些养成丢三纳四的坏习惯,且做事粗心,动手能力和条理性差。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明确的将每班工作任务告知护生,使其脱离一味听从带教老师安排的呆板学习方法,让她自己动手、自己思考;其次,培养护生动手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时作为带教老师可以将一些简单容易的操作,教给学生,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并指导她们按正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从一开始就养成错误习惯;再次,培养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时指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恶习。
5培养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护理实践中,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有时患者病情或心理细微的变化恰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护士只有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发现这些变化,采取果断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平时我们带教老师会指导护生如何观察,护生必须收集以上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并及时给予评价。
在提高护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带教老师的素质培养。带教老师会起到一个模范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带教老师要做到整洁的着装、良好的性格、稳定的情绪和熟练的沟通技巧,对待患者要和蔼可亲、且不把自身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