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同步练

来源:伴沃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同步练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称雄资本主义世界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的时间是() A、1943年8月25日 B、1944年8月25日 C、1945年8月25日 D、1946年8月25日

3、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 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 D、《政府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4、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的战略方针是()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 C、“向东发展,向西防御” D、“向西发展,向东防御” 5、国共关系彻底破裂的标志是() A、国共内战的爆发 B、国民党召开“制宪国大”

C、国民党限令撤退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代表 D、蒋介石集团制造一系列血案

6、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军队处于__阶段。() A、战略进攻 B、战略相持 C、战略决战 D、战略防御

7、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 A、1946年6月 B、1947年2月 C、1947年6月 D、1948年2月 8、第二条战线是指() A、国统区民主党派的斗争 B、国统区广大人民的起义 C、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军事对立 D、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9、1947年国民党战略进攻的重点是() A、全面进攻解放区 B、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 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

10、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在() A、1947年3月 B、1947年4月 C、1947年6月 D、1947年7月

11、1947年12月,毛主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报告是()

A、《论联合政府》

B、《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 C、《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2、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在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

13、在国民党统治区,以____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

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A、工人运动 B、学生运动 C、农民运动 D、市民运动

14、“一二·一”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 B、抗议“驻华美军暴行” C、“反饥饿、反内战”

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15、台湾人民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二·二八”起义发生在()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16、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____成立。() A、香港 B、澳门 C、广州 D、上海

17、1947年5月1日,____自治区宣告成立。()

A、内蒙古 B、宁夏回族 C、广西壮族 D、新疆维吾尔

18、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于1947年2月改名为() A、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B、中国农工民主党 C、九三学社 D、中华职业教育社

19、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于1947年11月成立于() A、台湾 B、香港 C、广州 D、北平

20、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坚持“中间路线”,其实质是()

A、介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第三势力 B、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为目标 C、仿效西方民主,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D、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良

21、有人说:“民盟被迫解放,是民盟史上的一大挫折,但也正是民盟转变的起点。”这

里“转变”的根本涵义指的是() A、由公开斗争转入地下斗争 B、由合法斗争转入武装斗争

C、站到新民主主义的立场并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对国共双方采取中立态度

22、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是指() A、济南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B、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2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平津战役开始②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③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④淮海战役结束⑤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③①④②⑤ D、④①③②⑤

24、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一文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D、《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25、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重大事件是() A、1949年南京解放 B、1949年北平解放 C、1949年上海解放 D、1949年中共开国大典

26、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1949年() A、2月23日 B、3月23日 C、4月23日 D、5月23日

27、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A、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B、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D、要求全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

奋斗的作风

28、《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新中国的() A、国体和政体的规定 B、基本的民族政策 C、经济工作方针 D、外交工作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反法西斯战争后,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的表现有() A、社会主义的苏联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B、人民民主和社会民主制度在多国建立

C、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

D、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1945年8月到重庆参加与蒋介石谈判的中共代表有()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王若飞

3、为打退国民党军队在重庆谈判期间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哪些战

役?() A、上党战役 B、邯郸战役 C、平绥战役 D、津浦战役

4、出席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除国民党、共产党外还有()

A、民主同盟 B、九三学社 C、民主建国会

D、青年党

5、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____等协议。()

A、《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 B、《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 C、《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 D、《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

6、1946年2月10日和6月23日,国民党当局先后在重庆和南京制造了()

A、苍白堂事件 B、校场口惨案 C、下关惨案 D、于子三惨案

7、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仍在内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主力包

括()

A、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

B、谭震林、许世友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 C、聂荣臻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

D、徐向前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

8、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正式提出____的口号()

A、前方打老蒋 B、打倒蒋介石 C、解放全中国 D、后方挖蒋根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保护民族工商业

10、下列属于《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的有() A、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C、实行“耕者有其田” D、实行土地国有

11、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日以加深的主要原因是() A、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

B、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C、严重的自然灾害

D、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 12、下列运动或起义中,不是在台湾发生的有() A、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B、“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C、二·二八起义 D、一二·一运动

13、五二○运动发生的地点有() A、上海 B、杭州 C、苏州 D、南京

14、下列成立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主党派有() 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民主建国会 C、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D、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5、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 A、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其相联系的知识分子

B、城市小资产阶级及与其相联系的知识分子 C、地方实力派 D、其他爱国分子

16、从1948年8月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分别

从香港、上海、北平及海外,陆续进入() A、华中解放区 B、华南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华北解放区

17、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宣告() A、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 B、民盟坚决不能够在是非曲直之间,有中立的态度 C、今后要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 D、要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8、中共中央决定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前提条件包括() A、我军在装备、战斗力方面有很大提高 B、国民党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C、我军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

D、国统区危机四伏,解放区日益巩固

19、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员,除刘伯承、邓小平外,还有() A、陈毅 B、粟裕 C、贺龙 D、谭震林

20、1949年4月21日,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的是()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彭德怀

2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

A、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B、规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

发展方向

D、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22、《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是() A、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B、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C、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D、支持第三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三、简答题、

1、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 2、简述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3、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的主要内容。 4、简述毛泽东指出的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原因。 5、简述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 6、简述二二八起义的过程及意义。

7、简述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系统阐明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的新中国的主张。

8、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四、论述题

1、试述抗日战争后的国际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试述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及其结果与意义。

3、试述抗日战争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

溃的原因。

4、试述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5、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过程。 6、论述《共同纲领》的内容及其作用。 7、试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A 5、C 6、D 7、B 8、D

9、B 10、C 11、D 12、A 13、B 14、A15、C 16、A 17、A18、B 19、B 20、C 21、C 22、C 23、B 24、B 25、A26、C 27、D 28、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 3、ABCD 4、AD 5、ABCD 6、BC

7、ABCD 8、BC 9、ABD 10、AC 11、ABD 12、ABD

13、ABCD 14、BCD 15、ABD 16、CD 17、ABC 18、ABD 19、ABD 20、AB 21、ACD 22、ABC 三、简答题

1、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

答:(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建国方案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背道而驰,因而最终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唾弃。

(2)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三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简述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答:(1)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2)民族资产阶级在经纪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3、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的主要内容

答: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

4、简述毛泽东指出的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原因。

答:(1)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明确而坚定地指出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2)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不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中华民族的

前途就会被断送。

(3)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4)毛泽东还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并预言人民解放军的“小米加步枪”一定能够战胜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加坦克”。

5、简述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

答:(1)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2)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3)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6、简述二·二八起义的过程及意义。

答: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又遭国民党军警镇压。2月底3月初,台湾各地汉族、高山族人民纷起响应,夺取武器,举行起义,并攻占台中、嘉义等城市。国民党当局从大陆调来大批军警、特务,对起义群众进行镇压。3月14日,起义失败。二二八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有力地显示了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的暴虐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革命精神,它是全国人民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7、简述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系统阐明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的新中国的主张。

答: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2)在上述联盟中,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

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3)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4)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8、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答:(1)中国革命的胜利,首先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2)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

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3)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有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四、论述题

1、试述抗日战争后的国际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答:(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它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在短时间内,国际帝国主义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或干涉各国人民革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二是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

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上述国际格局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战后不久,美国拟定了一个准备称霸世界的所谓“全球战略计划”。为实现此计划,美国在“遏制”苏联势力的旗号下积极向全球扩张,并把夺取中国,以巩固它在亚洲的地位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为此,美国继续采取自中国抗战后期就已确立的扶蒋反共政策。这一政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以期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国不战而控制全中国;另一方面,从各个方面大力加强国民党的力量,一旦和谈目的不能实现时,便帮助国民党与中共决战,以期用武力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手法扶蒋反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将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严峻考验。

2、试述抗日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及其结果与意义

答:(1)中共的努力: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同意和平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2)结果: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迫使蒋介石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在政协会议上,推动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及其奉行的内战政策,再一次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领导了国统区的民主运动,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斗争。

(3)尽管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中国共产党为此所作的真诚努力,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成果,对于推迟全面内战的爆发,并保证党和人民军队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胜利地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国民党竭力把发动内战的责任嫁祸于中国共产党,

并对国统区的进步民主力量采取血腥镇压的手段,其结果反到造成了政治上的自我孤立。

3、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答:(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受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

破灭。

(2)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3)为了支持反人民的内战,国民党政府从多方面加剧对广大人民的疯狂掠夺。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

上,迫使全国各阶级人民团结起来,同国民党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之外,再无出路。

(4)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了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不仅成功地领导了解放区军民在第一条战线的革命斗争,而且成功地领导了国统区人民在第二条战线的革命斗争。

4、试述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答:(1)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的主要方面。它们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主要表现为:

第一、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第二、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

第三、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的为此流血牺牲,如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闻一多,民盟中央常委兼西北总支部主

任委员杜斌丞。

第四、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2)抗日战争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企图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寻找第三条道路。他们主张政治上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经济上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他们所提倡的实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走到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3)但是,中国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客观形势决定了人民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持有中间路线想法的人们一接触到实际斗争,尤其是内战重起,就使他们只能在靠近共产党或靠近国民党中选择道路,而不能由其他道路。

(4)在上述问题上,民盟的经历比较有代表性。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明令对该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活动“严加取缔”。同年11月6日,民盟被迫解散,“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归于破灭。1948年1月,民盟召开一届三中全会,表示今后要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这次会议,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5、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过程。 答:(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上述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从当年8月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分别从香港、上海、北平及海外,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这个意见为中共中央所接受。

(3)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拥护中

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

(4)以上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同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一道参加建立新中国的各项筹备工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

6、论述《共同纲领》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基础,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

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

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

主集中制。”

第二、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

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

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第三、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以公

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

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和战争政策”。

(2)在当时的情况下,《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在上述规定中,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的规定,是《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其他各项内容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它及体现它的。

7、试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优势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势。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这支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首先着重党的思想建设,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

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内斗争中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并创造了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势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