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滦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

来源:伴沃教育
第9卷第2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and Water Science&Technology Vo1.9 No.2 Apr.2011 2011年4月 doi:10.3724/SP.J.1201.2011.02056 滦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 田建平,张俊栋 (河北省唐秦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1997年以来滦河流域持续性干旱,滦河流域遭遇了空前的水资源 危机。采用2000年--2007年社会经济和用水资料对滦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了滦河 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为滦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1)02—0056—04 Eval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台ter Resources in Luanhe Basin TIAN Jian ping,ZHANG Jun-dong (Tangqi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of Hebei Province,Tangshan 063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especially since 1997,Luanhe Basin experienced persistent drought and unprecedented water crisis accompanying the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socio-economic and water use data in the period of 2000--2007,this paper analyzed and evalua— ted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Luanhe Basin。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 sources,which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Luanhe water resources.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sustainable utilization;evaluation;countermeasures 1概况 滦河流域位于华北地区东北部,北起内蒙古高原,南临 渤海,西界蓟运河,东与辽河相邻,涉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北 省和辽宁省3个省(自治区)的7市(盟)27县(区),流域总面 的纵深保护作用、气候调节作用是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1997年以来 滦河流域持续性干旱,滦河流域遭遇了空前的水资源危机。 本次采用2000年--2007年社会经济和用水资料对滦河流域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滦河流域水资源可持 积44 750 km2。根据1956年一2007年水文系列资料评价成 果,滦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19.2 ITIFn,地表水资源量 39.49亿 ,地下水资源量19.4O亿rn3,水资源总量43.71 亿m3。按2007年人口计算,滦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续利用的对策,为滦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和管理 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滦河流域及其下游经济区的健康发展。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2.1供水量与供水结构・ 滦河流域2000年一2007年平均总供水量为48.61亿 ,855 ,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9.8 ;亩均水资源占有量 662 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2.5 ;人均水资源量低于 国际公认的人均1 000 m3紧缺标准,按照水利部水资源司提 出的水资源紧张指标评判属重度缺水地区_1]。 滦河是津承唐秦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之一,目前已经兴建 的引滦枢纽工程有: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桃林口水库3 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3.54亿m3,占总供水量的27.9 ; 地下水供水量34.88亿 ,占总供水量的71.8 ,其中浅层 淡水29.49亿m3,深层承压水5.39亿 ;非常规水源供水 量0.19亿ITI。,占总供水量的0.3 ,其中污水回用量0.18 亿 ,雨水利用量0.013亿n1={。见表1。 从供水结构变化看,地表水供水量呈增加趋势,地下水 供水量呈缓慢减少趋势,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比例从29.4: 7O.4变化为30.9:68.5,非常规水源由于供水量比较小,供 水比例变化不显著。 大水源工程和引滦人津、引滦入唐、引青济秦等引水工程,形成 了以滦河流域为母体,辐射天津、唐山、秦皇岛3座城市的滦河 水资源经济区。同时,滦河流域又是京津冀都市圈最前沿的生 态环境屏障,特别是滦河上游处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一河北 坝上一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沙尘通道上,对京津唐地区生态环境 收稿日期:2010—11—24 修回日期:2010—12—16 基金项目:河北省水利厅2006年水利科研与推广计划“滦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2O06—39) 作者简介:田建平(1963),男,河北唐山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工作。Email:tsswtjp@126.com % ・56・ 水文水资源 田建平等・滦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 加加加 加加 ∞ ∞ 2 O O O 2 O 0 1 Z 0 O 2 2 O O 3 2 0 O 4 2 0 O 5 2 O O 6 2 O O 7 Table 1 Statistics of water supply in Luanhe Basin 表1滦河流域供水量统计 2.2用水量与用水结构 亿m3 1●  年份 地表水 13.88 11I 27 中水 雨水 总供水量 29.7O 3.52 33.22 O.11 28.13 8.31 36.44 0.15 29.96 5.48 35.45 0.21 29.29 5.48 34.76 0.18 29.98 4.89 34.87 O.15 O.OO 47.21 其中生活用水量4.24亿rn3,占8.7 ;第一产业用水量 6 5 滦河流域2000年--2007年平均总用水量48.61亿m。, ● ● ● 1 ■ 1i ● 1 1●  1 ● 1 1 7 2 7 3 8 O 8 6 8 8 9 4 9 8 34.4O亿m3,占70.8 ;第二产业用水量8.15亿m。,占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O.O3 O.02 O.OO 0.01 0.01 O.01 O.O3 47.89 50.93 46.32 48.14 49.63 49.75 49.02 16.8 ;第三产业用水量1.51亿n13,占3.1 ;生态环境(仅为 2 6 4 1 4 5 4 2 4 9 4 8 4 3 4 l 15.25 11.37 13.12 13.38 14.9O l5.15 城镇环境和河湖补水)用水量0.21亿 ,占0.6 ;见表2。 3 ● 9 从用水结构变化看,农业用水比例由74.3%下降到 4 ● 4 ■ 4 ● 4 ● 4 ● 4 ● 4 ● 1 l 2 3 3 3 3 68.2 ,第二产业用水比例由14.2 增加到18.7 ,第三产 1 3 8 2 5 6 6 9 3l_07 5.O2 36.09 0.16 29.59 5.O1 34.60 0.24 业用水比例由2.7 增加到3.7 ,生活用水比例由8.3 增 3 3 3 3 3 3 3 3 加到8.9 。城乡用水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用水增 ● ● ● ● ■ ● ● ● 5 1 O 4 7 9 7 6 6 2 4 3 4 1 5 4 4 3 3 4 3 2 3 5 28.22 5.38 33.6O O.25 加了33.5 ,农村用水减少了4.OVo,城市增加的供水量一 平均 13.54 29.49 5.39 34.88 0.18 0.01 48.61 部分靠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另一部分依靠挤占农业 6 ● 7 ■ 7 ● 7 ● 8 ● 9 ● 8 ● 9 ● 表2滦河流域用水量统计 6 8 3 9 4 7 9 O 6 8 1 O 8 2 l 7 Table 1 Statistics of use of water in Luanhe asiBn 年份 盖 磊 。 l ● 1 ● l●  1 ● 1● 2 3 3 4 5 器万元 甩水量人 量 }● ● ●  6 7 8 7 1 4 2 5 3 3 2 O ● 0 ● O ● O ● 0 ● 0 ● O ● 0 ● 2 5 2 7 2 8 3 1 3 4 3 8 4 1 2 1 4 7 ● 4 7 ● 5 0 ● 4 6 ● 4 8 ● 4 9 ● 4 9 ● 4 9 ● 2 l 8 9 9 3 3 2 1 4 6 3 7 5 0 2 平均 1.82 2.42 4.24 34.40 8.15 1.51 4 3 0.31 3 2 9 48.61 1 1 l 用水,这充分反映了本地区的竞争用水模式_2。j。 系l_5 ,包括反映社会发展的人口增长率、城镇化率、人均 O O 7 3 5 9 6 6 2 7 9 4 6 5 3 4 2.3供用水变化趋势 滦河流域供用水量总体呈缓慢增加趋势,但随着产业 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节水措施和节水器具的推广应用,用水 GDP、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反映水资源系统的供水量、农业用 水定额、工业用水定额,反映生态发展的林草覆盖率和生态 需水满足率,以及体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协调的供需 比指标组成等_1]。评价结果表明,按照现有的开发利用水 3 3 7 3 9 3 5 3 6 3 7 3 7 3 6 7 效率和节水水平在不断提高,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 用水量并未出现明显增加。在2000年一2007年8年间, GDP平均增速15.2 ,总用水量年均增长率仅0.53 ,人 平,滦河流域水资源短期处于可持续的状态,中远期处于不 ^ 4 8 9 7 9 6 4 5 可持续状态。 均用水量和万元GDP用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见表2。从 各行业用水趋势看,生活用水年均增长率0.34 ,呈缓慢 增长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用水年增长率分别为 4.O4 和4.57 ,增长趋势明显;农业用水呈负增长趋势, 年均减少0.48 。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 3.1水资源危机的潜在威胁 滦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855 m3,属于重度缺水地 区,是流域水资源危机长期潜伏和存在的客观基础。滦河流 域自1999年以来持续干旱,降水量减少了14.9%,地表水资 2.4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滦河流域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36.4 ,地下水开发利用 率9O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水资源条件和水利 源量减少了58.3 ,潘家口水库以上减少了53.O 。降水 年内集中和连丰连枯的年际变化特性是水资源危机发生的 工程设施建设情况不同,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 尽相同。上游地区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但 由于水利工程调蓄能力差,造成地表水控制利用率较低,下 诱因,而本区农村和城市供水水源单一,缺乏后备水源,则表 现出了对水资源危机抗御能力的脆弱性,供水系统的保障程 度亟待解决。 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局部地区处于超采状态。 滦河流域用水消耗率48 ,大于国际上公认的水资源开 3.2缺水形势严峻 从现状供需情况看,全流域约有8O 的地区缺水率在 10 ~2OVo,在平水年仍然存在季节性缺水的现象,出现了 国民经济和生活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现象。遇到枯水年和 特枯水年则出现全局性缺水。缺水类型呈多样化,北部山区 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水利工程调蓄能力低,属工程性缺 水,南部平原区水资源贫乏,属于资源性缺水。 爨l§| 翳誊爨 g 8篱 . , . 发利用程度>40 的用水高度紧张程度标准I4],属于用水高 度紧张地区,将面临严重的水荒。 2.5可持续利用评价 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由反映社会、经济、生态和水资源 的多项指标构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 第9卷总第53期・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年第2期 3.3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平衡大体上表现为北低南高。北 部多水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上游地区如辽宁人均 水资源占有量2 571 rn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1.1 ,地 表水开发利用程度仅为6.4%o;而下游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 积严重的蓄水工程进行维修改造,提高供水效率。二是建设 调蓄工程,缓解工程性缺水问题,注重在有利地形兴建骨干 水利工程,调节径流,以丰补枯;继续推广雨水集蓄技术,提 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人畜饮水问 题;在平原地区因地制宜修建平原水库,充分利用水库弃水 和雨洪资源,增加可供水量。三是加快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 量仅327 m3,但由于经济发达,地表水和水资源总量开发利 用程度高达52.5 和144 。 建设,提高中水、海水、雨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程 度。四是以大河为调水大动脉,以其它小型河流、沟道及灌 溉渠道为经络,以水库、闸坝、平原水库等各类蓄水设施为调 3.4用水效率有待提高 一是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偏低,很多地方没有普及 节水设备,部分城镇给水管网漏水率较高。二是农田综合灌 蓄中枢,形成水系联网、多库(平原水库)串联、城乡一体、配 溉定额偏大,由于农业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工程配套较差,节 水灌溉面积小,水资源利用系数很低。三是工业结构不尽合 理,主要以冶金、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高耗能、高耗水产业,用 水效率偏低,水的重复利用率75 左右。四是供水工程效率 有待提高,供水工程效率只有3O ~49.2 ,需要加强工程 投入和维护,提高供水工程效率。 3.5水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 随着用水量的增加,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现状2007 年污水排放总量在8亿m3左右,只有13 ~26 的工业废 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 道,加上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导致河流、水库水环境污染加 剧,水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 3.6非常规水源用量较低 现状年非常规水源利用量不足总供水量的1 ,非常规水 源利用量较低。应加强污水回用设施,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 用;滦河流域南部毗邻渤海,海水资源丰富,目前海水淡化技 术已比较成熟,具备利用海水补充淡水资源不足的有利条件。 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4.1强化节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一是建立有效的节水管理和运行机制,包括做好节水规 划,强化节水结构,制定节水政策,改革水价,制定合理用水 标准,建立节水机制等¨1 。二是结合滦河流域实际情况,调 整农业种植结构,规范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技术、经济可 行的节水灌溉技术,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 加农业节水投入,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实行 对农业节水灌溉的补贴制度,逐步实现农业用水的负增长。 三是实行强制性节水措施,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 艺、新设备,发展节水型工业,把工业需水增长控制在一定水 平;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废污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提 高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对新建住宅强制性安装节水器具; 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 4.2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合理产业体系 按照滦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要求,确定适当的经济 社会发展结构和规模,应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构建 合理产业体系,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严格控制高耗水行业的 发展,以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 4.3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提高供水能力 一是挖掘现有工程供水潜力,对现有年久失修、泥沙淤 - . 采|丈l采 套完善,集蓄、滞、泄、排、调、供、节于一体的流域水利工程网 络,逐步实现多水源、多工程、多用户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和 高效利用的局面。 4.4建立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的机制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污水资源化,扩大水资源的 实际可供量。一是建立污水集中处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在严 格按照有关规定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城市污 水处理厂企业化经营步伐,同时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鼓励 和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向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设施项目 的建设和运营_1 。二是制定城市各类用水定向取用不同水 质水资源的强制标准,引导用水户积极使用再生水。三是制 定污水再生利用规划,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重视污水的再利 用,把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 容。四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制定好给水和回用水的 价格配置,积极鼓励使用再生水,尽快制定有利于污水资源 化的价格政策。 4.5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 不断完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 一管理,完善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 和水价体系,实施有偿使用的水资源使用权的初始分配,实 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科学利用、保护、管理好有 限的水资源。 4.6积极推进滦河流域水量分k_r-作 流域水量分配是“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前提,是促进 区域节水和高效用水的重要手段。滦河流域下游地区经济 发达,水资源附加值高;上游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可以优先 用水,如果没有总量控制的约束,其低效率、粗放式的用水方 式势必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导致下游地区高附加值行业 用水短缺,制约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总体发展速度。尽早 进行滦河分水,明确责权,有利于流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使 环渤海经济高增长带的用水得到有效保证,促进国家战略南 北布局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董增川,张俊栋,张旭臣,等.滦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ER].滦河河务管理局,2009.(D()NG Zeng—ehuan,ZHANG Jun-dong,ZHAN Xu—chen,et a1.The Research of Water Re— 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n Luanhe Basin[R].Luanhe River Services Management Bureau,2009.(in Chinese)) [2]张俊栋,刘文利,赵凤琴,等.唐山市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工 业安全与环保,2009,35(4):58—60.(ZHANG Juwdong,uU 田建平等・滦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 Wer】_一li,ZHA0 Feng-qin,et a1.The Research of Water Resouces Power,2O10,28(8):20—23.(in Chinese)) Rational Collocation in Tangshan City[J].Instrial Safety and Envi— ronmental Protection,2009,35(4):58—6O.(in Chinese)) [8]赵岩,缪琴.水资源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水电能源 科学,2009,27(5):28—30.(ZHA0 Yan,MIAO Qin.Study on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omprehensiCve Management Deci— [3]张俊栋,赵云峰,张彩霞,等.唐山市水资源保障能力评价[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35(2):14-17.(ZHANG Jun-dong, ZHA0 Yun fang,ZHANG Cai-xia.et a1.The Evaluation of sion Supports System[J].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2009,27 (5):28~30.(in Chinese)) Guarantee Ability of Water Resouces in Tangshan City[J].In— 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9,35(2):14—17. (in Chinese)) [91宋松柏,蔡焕杰,徐良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 法研究EJ].水科学进展,2003,14(5):648—652.(sONG Song- bai,CAI Huan-jie.XU Liang-fang.Indicators System for Re— gion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Its Assessing [4]王浩,秦大庸,王建华,等.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3.(wANG Hao,QIN Da-yong,wANG Jian-hua,et a1.The Rational Collocation of Water Resouces on Methods[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03,14(5):648— 652.(in Chinese)) Huanghuaihai Basion[M].Beijing:Science Press,2003.(in Chi— nese)) [1o]王胜芝,鲜明,蒋兴才.基于判断矩阵的软件评价指标权重分 配方法口].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20(5):4O一43.(in Chi— nese)) fs]王研,何士华.多目标层次分析法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J].云南水力发电,2004,2O(1):5-8.(wANG Yan,HE Shi— hua.Test and Research of Relevant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 [111陈守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理论模型与方法口].中 国工程科学,2001,3(2):33—38.(CHEN Shou-yu.Theoretical Models and Methods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ties of Geomembran[J].YunnanWater Power,2004,20(1):5— 8.(in Chinese)) WaterResources[J].Engneering Science,2001,3(2):33—38. (in Chinese)) [6]张丽,董增川,罗国杰,等.基于水资源的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及判据[J].水利水电技术,2005,36(7):1-3.(ZHANG Li, DONG Zeng—chuan,LUO Guo-jie,et a1.Evaluation and Criteria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iver Basion based on Water [12]任先照.海河流域水资源评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2007.(REN Xian-zhao.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of Haihe Basin[M].Bering:China Water Power Press,2007. (in Chinese)) Resources[J].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05,36(7):1-3.(in Chinese)) [133李晓燕.污水资源化一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有力措施[J].科技 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4):75.(LI Xiao-yan.Turning the Sewage into Resource:a powerful Measure for Resolving the [7]王喜峰,周祖昊,贾仰文.水资源演变研究现状及进展[J].水电 能源科学,2010,28(8):20—23.(wANG Xi-feng,ZHOU Zu- hao,JIA Yang-weru et a1.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Evolu— Problem of the Water-shortage in Cities[J].Tech Information evelDopment and Economy,2005,15(14):75.(in Chinese)) tion Research and Future Prospects[J].Water Resources and (上接第51页) [14] 陈守煜.工程模糊集理论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8.(CHEN Shou—yu.Engineering Fuzzy Set Theory and and IAD ̄ie Errors in Extenies Theory口].Journal of Dalin aUniver— sity ofTechnology,2007,47(4):618—624.(inChinese)) Application[M].Beijing:National Defence Industrial Press, 1998.(in Chinese)) [17]陈守煜.水资源与防洪系统可变模糊集理论与方法[M].大 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CHEN Shou-yu.Theories and Methods of Variable Fuzzy Sets in Water Resources and [15] 陈守煜.工程可变模糊集理论与模型一模糊水文水资源学数 学基础[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45(2):308—312. (CHEN Shou—yu.Theory and Model of Engineering Variable Fuzzy Set-Mathematical Basis for Fuzzy Hydrology and Wa— Flood Control System[M].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 nology Press,2005.(in Chinese)) [18]丛方杰.基于水基和复杂适应理论的北方沿海城市水资源可 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CONG Fang- jie.Research on Urban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 tion in North Coastal Cities Based on Water-based Theory and ter Resources[J].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45(2):308—312.(in Chinese)) [16] 陈守煜.可变模糊集合理论一兼论可拓学的数学与逻辑错误 [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47(4):618—624.(cHEN Show yu.Variable Fuzzy Sets Theory--And on Mathematical Mistakes omplCex Adaptive Theory[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8.(in Chines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