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三文言文常用虚词简表

来源:伴沃教育
初三文言文常用虚词简表

初三文言文常用虚词简表 序号 例词 词义 例句 出处 1 之

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我”,也指代复数 ②代词。可译为“这、那、这些、那些” ③助词。相当于“的”

④助词。起某些特殊的语法功能,无实际意义,可不译

(动词,到、往)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呼尔而与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何陋之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吾欲之南海

唐雎不辱使命 送东阳马生序 鱼我所欲也 岳阳楼记 鱼我所欲也 愚公移山 曹刿论战 送东阳马生序 天时不如地利 陋室铭 爱莲说 狼 为学 2 其

①代词。可译为“他的、她的、它的”,也指代复数

②代词。可译为“他、她、它”,也指代复数 ③代词。可译为“这,那,这些、那些”

④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⑤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揣测、反诘、期望、委婉商量等语气。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怎么、难道、还是”等,或不翻译

屠乃奔倚其下 为是其智弗若与 益习其声

门人弟子填其室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复前行,欲穷其林 其一人专心致志

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其如土石何 安陵君其许寡人

孔孟论学 黔之驴

送东阳马生序 卖油翁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桃花源记 孔孟论学

口技(林嗣环) 愚公移山 唐雎不辱使命 3 而

①连词。表示并列关系,有些可不译,有些可译为“又、并”等 ②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而且” ③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④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或译为“地” ⑤连词。表示因果或目的、结果 ⑥特殊用法:

“已而”,不久,一会儿

“而已”,助词,表示仅止于此,相当于“罢了” “既而、俄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言和而色夷

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杂然而前陈者

感极而悲者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已而夕阳在山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既而儿醒,大呼 俄而百千人大呼

醉翁亭记 送东阳马生序

孔孟论学

核舟记 黄生借书说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送东阳马生序

醉翁亭记

孔孟论学 湖心亭看雪

口技(林嗣环) 口技(林嗣环) 4 以

①介词。因为

②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相当于“而” ③介词。用

④介词。把,拿

⑤介词。凭借、按照

(动词,认为)

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属予作文以记之 无从致书以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为妙绝 以为且噬己也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送东阳马生序 天时不如地利 唐雎不辱使命 为学 伤仲永 曹刿论战 唐雎不辱使命 口技(林嗣环) 黔之驴 5 何

①疑问代词。表示询问或反问。相当于“什么、哪里、怎么、为什么”

②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何等”等

吾欲之南海,何如 何忧令名不彰邪 如太行、王屋何 何陋之有? 徐公何能及君也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先生坐!何至于此 此乐何极

为学 周处 愚公移山 陋室铭

邹忌讽齐王纳谏 岳阳楼记 唐雎不辱使命 岳阳楼记 6 于

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

②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③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④介词。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贫者语于富者曰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起于齐鲁,行十日十夜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虽然,受地于先王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卒见使于一鼠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请广于君 为学

口技(林嗣环) 公输

孔孟论学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鱼我所欲也

黠鼠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唐雎不辱使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