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裂缝灌胶施工程序 埋设灌浆嘴 (盒、管) 裂缝检查 封缝胶 裂缝处理 密封检查 (试压) 配制灌浆胶 压力灌注 装入压力容器 封口结束
2.操作方法 2.1裂缝检查、分类
对裂缝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记录裂缝发生的位置、宽度与长度、并按裂缝宽度δ≥0.20㎜与δ<0.20㎜和δ≥0.30㎜进行分类,做好标记。仅对于裂缝宽度δ≥0.30㎜必须进行灌浆处理,对于δ<0.30㎜的裂缝可进行表面封堵。对于有防水要求或环境恶劣的构件,裂缝宽度δ≥0.20㎜也应进行灌浆处理,δ<0.20㎜可不作处理或表面封堵。 2.2裂缝处理
灌浆前应对裂缝所在位置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对于较小的裂缝δ<0.30㎜可用钢刷等工具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再用高压空气将混凝土粉层清除干净。对于宽(δ≥0.30㎜)而深的裂缝,宜沿裂缝用钢钎等工具凿成“V”形槽,凿完后再
用钢刷及压缩空气将混凝土屑粉层消除干净。上述处理工作完成后,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液将裂缝两侧2~3㎝处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
2.3埋设灌浆嘴
在裂缝较宽处、端部及裂缝贯穿处埋设灌浆嘴(盒),灌浆嘴(盒)间距200~1000㎜,原则上缝7A84应密,缝宽可稀。但在一条裂缝上必须有进浆嘴、排气嘴、出浆嘴。埋设时,先在灌浆嘴的底盘上抹一层厚约1㎜的环氧胶泥,将灌浆嘴的进浆孔齐缝粘贴在预定的位置上。 2.4封缝
1)对于不凿槽的裂缝,当裂缝细小时,可用环氧胶泥或结构胶直接封缝,即先在裂缝两侧(宽20~30㎜)涂一层环氧基液,然后抹一层后1㎜,宽度20~30㎜的环氧胶泥或结构胶。对裂缝较宽时,可粘贴玻璃纤维布密封,可粘贴1~2层。 2.5密封检查
为保证密闭空腔的密闭性及承受灌浆压力,灌浆前应对裂缝的密封效果进行检查,检验前沿裂缝涂刷一层肥皂水,从灌浆嘴通入压缩空气,若裂缝处无冒泡现象,表示裂缝密封效果好,否则应予以修补。 2.6配制浆液
根据设计采用灌浆材料,按灌浆材料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比例、方法配制浆液。每次配制不宜过多。
2.7灌浆是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应确保质量:
(1)灌浆前,打开灌浆嘴上的阀门,用空气压缩机将孔道及裂缝吹干净。
(2)在一条裂缝上灌浆可由一端到另一端。从一端开始压浆后,
另一端的出浆嘴在排出裂缝内的气体后喷出浆液,其喷出浆液与压入的浆液浓度相同时,可停止压浆。对于竖向缝及斜向缝宜从下向上进行灌注,以保证灌缝的密实度。化学灌浆的压力一般控制在0.2MP,达到规定的压力后,在保持压力下封堵灌浆嘴。 2.8封口结束
灌浆后,待缝内浆液初凝而不外流时,可拆下灌浆嘴(盒),用环氧胶液或结构胶对灌浆孔进行封口抹平。 3.注意事项
1)配制粘接剂的原料应密封贮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2)配制和使用灌注剂场所,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3)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一定的劳动保护措施。(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等)。
4)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的灭火器。 5)施工机具,照明用电必须安全可靠。 4.质量检验
裂缝灌浆处理后应检查灌浆密实情况,一般可采用压水(气)检验法和取芯验法。、
(1)压水(气)检验法:通过灌浆嘴向裂缝通入压缩空气或压力水(压力P=0.2MP),检查裂缝是否漏水或漏气来判断裂缝灌浆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2)钻芯取样检查
裂缝钻芯取样,检查裂缝内是否充满灌浆材料,从外观上可以判断灌浆效果,还可通过对所取芯的混凝土进行力学试验、检验裂缝处理的好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