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法-翻译法 2、 直接教学法 3、 听说法 4、 情景教学法: 5、 交际教学法 6、 全身反应教学法 7、 自然教学法:(P26) 8、 任务型途径
9、 折中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二)教学法流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P27-31) 1、 形象直观法 2、 愉快游戏法 3、 情景表演法 4、 电化教学法 5、 趣味联系法 6、 轻松音乐法 7、 鼓励表扬法 8、 真实运用任务法
9、其他:图片对比法、动态图片法、故事感染法、快乐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答法等
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结构如图
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周课时不少于80分钟。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周课时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执行。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应能使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体验英语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形成初步的跨文化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所以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与发展思维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能够进一步促进人
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习者从多角度理解世界的多样性,提高分析能力与认知水平。
实现英语课程在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课程目标结构如图2所示。
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