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信息 0高校讲台0 SCIENCE INFORMATION 2006年第7期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王保林马春燕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语言的交际功能。但是,过去我们对此未培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很多 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很弱。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在保留其语言知识系统性的优点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做 到以积累语言知识为基础.组织多种课堂交际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思雏和行为活动中。掌握系统的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变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的交际功能;课堂交际活动的组织;语言的功能与意念;课堂教学的合理配置;双向殪多向的交流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未给予足够的 学是一种单向的教学活动.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 重视,致使许多学生掌握了不少语法知识和词汇,却不能在实际的社 会交往中运用。这种现象与一直沿用的传统教学法。即分析一翻译法 不无关系 后者以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 教学过程看成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培养学生 运用语言的能力。 与传统的外语教学相比。现代外语教学更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 主张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 如何运用语言,而不是学会某种语言的结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语 言所传达的社会意义为主。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知 识、提高技能;强调语言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把语言的交际功能放 在第一位。在这种情况下。直接采用国外的一些现代教学方法就比较 难以组织教学.然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又是当务之急。国家教 委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 纲》中明确指出,“重视培养运用语言进行 交际的能力”,并以此作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作为外语教育工作 者.我们认为有责任为外语教堂的改革做点工作。 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我们认为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 法,而是把知识的积累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否则,语言的学习就成了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很难想象.一个只掌握了几百个单词和几条语法 规则的人能顺利地同英美人进行交流。但要在保留其语言知识系统性 相互交流.学生几乎也没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然而,实际的交 流活动应是交际各方主动参与的相互交流的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因 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实的交际活动是格格不入的。要加强课堂与 实际的联系,使其更贴近生活,首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但是,像 国外有些教学法所主张的“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完全打乱正常的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不可行的。我们认为。应该保持原有的课堂教 学基本组织形式,同时尽可能地多开展课堂交际活动。所谓课堂交际 活动是指,在课堂范围内.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交 流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起主体作用,是活动的重要参加者;而教 师则起着组织和指导作用。这样的课堂交际活动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 教学的沉闷局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 和行为活动,达到学习语言及运用语言的目的。 课堂教学已经不是进行简单的 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场所,而 应当是全面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调整并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鼓励 并引导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的教学空间。因此,现代意义上的“课堂”,要 求教育者运用系统程序.启动一切可用因素去控制、影响、促进受教育 者的整体友展。这就决定了现代概念上的“教材”应当成为课堂教学过 程中实现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要以积累系统的语言知识作为课堂交际活动的基础。以坚持听、 说、读、写全面训练为原则。在设计活动时不能只考虑培莽学生的口语 能力.也包括书面语言能力。较好的语言能力应该是听、说、读、写四种 能力的均衡发展。当然,不可能在所有的课堂交际活动中都包括这四 种能力的训练。但是。可以在一个活动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能力的 训练。通过这些活动的合理配置,使学生获得均衡的发展。例如.在安 排一次由学生进行相互采访的活动中.可以要求每个学生把要问的问 题记录下来.同时也要把对方的回答记录下来。在采访结束后,学生要 把采访记录整理出来,使之形成书面的采访报告。这样,整个交际活动 就包括了听、说、写三种技能的训练。也可把一系列活动按技能均衡发 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实践证 明.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毕竟不是同样的过程.外语学习离开了语言 知识的积累是难以进行的。外语学习应该以积累语言知识为基础。积 极组织多种课堂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y),使学生在积极的 思维与行为活动中.掌握系统的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 力。 然而.任何知识的积累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其知识更具有实用性和交际性 传统外语教学法是把语言知识的积累 作为语言学习的目的。脱离了语言运用的实际环境,其结果是学生记 住了很多语法规则。却不知如何使用。难怪有不少学生虽然已经通过 了四、六级考试,却难以开口与外国人进行交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 憾。而现代教学法则注重语言知识的交际性和实用性。以语言传达信 息为主。把语言知识按照人们交际活动的需要归纳在一定的功能意念 范围内,把语言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使之更贴近生活。 外语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计划上,传统的外语教学在课堂 教学上最大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则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完 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无疑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课堂教 展的要求进行安排,使每项活动有所侧重,最后达到综合平衡的目的。 课堂交际活动组织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教师与全班同学的交 流,也可以是教师与某位同学的交流。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这可以在 两个学生之间进行。也可以由几个人组成一个组进行交流;可以同学、 教师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也可以走出去到户外进行活动。总而言之, 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语言水平来选择适当的交际活动方 式。Q Form(上接第17页)结果为1 2 3 4 5。但实际E本例的输出结果应是 执行Subl过程时X的值被改为2.过程运行结束返回到主调程序 Click巾时,变量i的值已经被改变成2。执行Print j其显示的结 我们知道VB中在过程的调用时参数传递有二种.一种是按值传 果为2,然后再执行Next j,这时第一次循环结束时循环变量i的值已 递。另一种是按地址传递 当采用按值传递时。过程对参数的任何改变 变成2了。这样上例的循环只能执行次3次。 仅在过程内部有效,而不会影响到实参变量本身。也就是说一旦过程 综上所述,在For/Next循环的教学中除了要讲清该循环语句的格 运行结束。控制返回调用程序时,对应的实参变量保持调用前的值不 式和功能外。一定要重视Fnr循环的执行过程的分析。同时也要让学 变 当采用接地址传递时,由于形参和实参共享同一个存储单元.形参 生对循环次数的计算及影响循环次数的因素有充分的认识.只有这样 值在过程中一旦被改变,相应的实参值也跟着被改变。这些改变在过 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For/Next循环,在后继学习中熟练使用。 程运行结束后依然保持。在Form Click中第一次循环时调用sub1.这 时实参变量j的值为1,而Subl中形参X采用的是按地址传递方式。 2 4 6,循环次数只有3次 _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