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七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一 骨折概述
【复习提问】
1.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 答:血尿
2.膀胱癌重要的检查方法? 答:膀胱镜
【新课导入】 【案例】
王先生,28岁,2小时前从高处坠落,右臂着地受伤。伤后右上臂肿胀疼痛,畸形,不能活动;右手不能抬起。急诊来院。无意识障碍,无呼吸困难,无胸腹痛。既往身体健康。查体:T36.6℃,P9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经医生检查:右上臂中部肿胀,畸形,反常活动;压痛明显,肩关节活动无受限;垂腕、各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前臂及手部血供均无异常。右上臂正侧位X线片显示:右肱骨中段多处斜形骨折,见一个大碟形骨块,周周围多个骨碎;块断端成角分离移位。
初步诊断:右肱骨干粉碎型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 思考:
1.骨折的分类?
2.骨折术后应该做好哪些护理措施?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骨折病人正确进行肢体长度测定的能力;具备为骨折病人进行皮肤护理的能力;具备正确指导骨折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愈合过程、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骨折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正确指导患者卧位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骨折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定义
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图片) 二、病因(小先生)
1.直接暴力:外力作用部位发生骨折。
正 文
2.间接暴力:着力点以外的部位发生骨折。
3.肌肉牵拉:肌肉突然猛烈收缩拉断其附着部位的骨折。 4.疲劳性骨折:骨质持续受到轻度劳损引起的骨折。
5.病理性骨折:骨骼本身有病变,当受到轻微外力即发生骨折。(图片) 三、分类
(一)按骨折端与外界是否相通: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图片)
(二)按骨折的程度和形态:
1.不完全骨折:青枝骨折、裂缝骨折(图片)
2.完全骨折: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凹陷骨折、骨垢分离。(图片)
(三)按骨折的稳定性(图片) 1.稳定性骨折:横行骨折、嵌插骨折。
2.不稳定性骨折:楔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四)按骨折端的移位: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图片) 四、临床表现 (一)局部表现 1.一般表现 (1)疼痛和压痛 (2)肿胀和瘀斑 (3)功能障碍 2.骨折专有体征 (1)畸形
(2)假关节活动(异常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二)全身表现 1.休克:骨盆骨折。
2.发热:一般体温正常,低热(<38℃)时提示出血量较大、血肿吸收,高热时提示有开放性骨折感染。
五、辅助检查(图片)
1.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CT、MRI检查:可明确了解骨折类型和脊髓损伤的程度
2
正 文
六、并发症
1.早期并发症(图片)
(1)休克:骨盆骨折出血量较大易引起失血性休克。 (2)血管、神经损伤 (3)脏器损伤: 颅骨骨折-脑损伤。
骨盆骨折-膀胱、尿道、直肠损伤。 (4)骨筋膜室综合征(图片) 好发部位:前臂、小腿骨折。
主要表现:肢体剧痛、肿胀、指(趾)呈屈曲状、活动受限、局部肤色苍白或发绀。 主要原因:骨折血肿、组织水肿、石膏管过紧。 (5)脂肪栓塞:肺血管栓塞、脑血管栓塞。 (6)感染:化脓性骨髓炎。 2.晚期并发症 (1)关节僵硬 (2)骨化性肌炎
(3)愈合障碍,畸形愈合 (4)创伤性关节炎
(5)缺血性骨坏死: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图片) (6)缺血性肌痉挛:前臂掌侧典型畸形——爪形手。(图片) 七、愈合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愈合过程(图片)
1.血肿炎症机化期(2~3周):由纤维组织将骨折端连接在一起。 2.原始骨痂形成期(4 ~ 8周):骨样组织固化成新骨。 3.骨痂改造塑型期(8 ~ 12周)
(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小组讨论)(图片) 1.年龄 2.血液供应 3.感染 4.软组织嵌入 5.健康情况
3
正 文
6.软组织损伤程度 7.治疗方法
八、治疗原则(图片) (一)复位——首要步骤
1.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 2.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最常用 (2)切开复位 (3)持续牵引复位 (二)固定 1.外固定
(1)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的较稳定骨折。 (2)石膏绷带固定 2.持续牵引固定 (1)皮牵引 (2)骨牵引 3.内固定
优点:复位准确、固定牢靠。 缺点:创伤。
(三)功能锻炼(固定后-痊愈) 1.早期(伤后1-2周):锻炼患肢肌肉。
2.中期(伤后3-6周):锻炼骨折处的远近关节。 3.晚期(伤后6-8周):锻炼全身。 九、护理诊断(小组讨论) 1.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 2.疼痛 3.有感染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4
正 文
十、护理措施
(一)促进神经循环功能的恢复 1.预防和纠正休克。 2.保暖。
3.取合适体位,促进静脉回流。 (1)患肢制动-固定关节于功能位置。 (2)休克-平卧位。
(3)患肢肿胀-患肢抬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4)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肢低于心脏水平(避免影响局部血供)。
(5)股骨转子间骨折牵引治疗-患肢外展内旋位,足踝功能位,避免受压(防止足下垂急性)。(图片)
4.加强观察 (二)减轻疼痛 1.药物镇痛。 2.物理方法止痛:
(1)局部冷敷、抬高患肢。
(2)肌痉挛引起的疼痛-热疗、按摩。 (三)预防感染
1.监测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T、P。 2.加强伤口护理:无菌。 3.合理应用抗生素。
4.体位: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 (四)牵引的护理
1.观察病情:血管神经功能,肢体远端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功能。 2.对抗牵引:床脚抬高15-30cm对抗牵引力量。 3.保持有效牵引:牵引绳、滑轮、牵引重锤。 4.并发症护理
(1)皮肤破溃、压疮:牵引前涂安息香酸酊。 (2)牵引针滑脱。
(3)牵引针孔感染:针孔处滴75%乙醇,每日两次,无菌辅料覆盖。
(4)定时测量:每日测量肢体长度,两侧对比(防止牵引力量不足或牵引过度)。
5
正 文
(5)足下垂:足部保持功能位置,勿压重物。 (6)关节僵硬:功能锻炼。
(7)坠积性肺炎:深呼吸、有效咳嗽、协助翻身、拍背、雾化吸入。 (8)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多饮水,增加尿量。 (五)石膏的护理 1.石膏干固前护理
(1)禁止搬动和压迫:搬动时手掌托起,严禁用手指托扶和压迫(防止局部向内凹陷)。 (2)加速干固。
2.保持石膏清洁:轻微污染可用湿布擦拭,严禁浸湿石膏。
3.观察血液循环和神经:石膏过紧-疼痛、苍白、冰冷、发绀、麻木。 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压疮:包扎石膏时应用手掌扶托,严禁指尖按压,严禁向石膏内塞垫,必要时更换石膏。
(2)失用性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 (3)化脓性皮炎。 (4)骨筋膜室综合征:
原因:骨筋膜内肿胀、出血-前臂、小腿骨折 肢体包扎过紧——迅速减压
(5)石膏综合征:呼吸费力、进食困难、胸部发闷。 (六)指导功能锻炼(图片) 十一、健康教育(情景模拟)(图片) 1.安全指导。
2.长期坚持功能锻炼。 3.辅助工具的使用
(1)拐杖:手握把柄时,屈肘<30° (2)助行器 (3)手杖
【课堂小结】(小先生)
1.按性质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2.按程度及形态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 3.按稳定性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6
正 文
4.形、假关节活动及骨擦音是骨折专有体征; 5.骨盆骨折时易引起休克及膀胱、尿道损伤; 6.折的治疗分为复位(首要)、固定及功能锻炼。
【案例分析】
1.分类:按病因、部位、发生时间、是否与外界相同、程度及形态、稳定性。
2.术后护理:休息及体位、饮食与营养、用药护理、伤口护理、功能锻炼。
【护考模拟】
( )1. 下列属于不完全骨折的是
A.裂缝骨折 B.螺旋骨折 C.凹陷骨折 D.嵌插骨折 E.压缩骨折
( )2. 下列属于不稳定骨折的是
A.裂缝骨折 B.青枝骨折 C.螺旋骨折 D.嵌插骨折 E.横行骨折
( )3. 骨折的专有体征是
A.压痛、脓肿、功能障碍 B.疼痛、瘀斑、骨擦音 C.异常活动、肿胀、骨擦音 D.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 E.畸形、肿胀、骨擦音
( )4. 李先生,24岁,疑有肱骨嵌插骨折,检查最可靠的依据是
A.局部畸形 B.局部剧烈疼痛 C.骨擦音 D.X线摄片 E.活动障碍
7
正 文
( )5. 下列属于骨折早期并发症的是
A.脂肪栓塞 B.关节僵硬 C.缺血性骨坏死 D.创伤性关节炎 E.畸形愈合
( )6. 张小姐,28岁。小腿行石膏绷带包扎后1h,出现脚趾剧痛,苍白发凉,足背动脉
搏动减弱,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注意保暖 B.抬高患肢 C.给与止痛药 D.做下肢被动活动 E.适当松解石膏绷带
( )7. 对有骨折或疑有骨折的患者在转运前最重要的是
A. 抬高患者 B.固定患肢 C.现场复位 D.使用止痛剂
E.使用TAT和抗生素
( )8. 小夹板固定主要适用于 A. 四肢长骨的不稳定骨折
B.四肢长骨的稳定骨折 C. 躯干骨的不稳定骨折 D.躯干骨的稳定骨折 E.儿童骨折
( )9. 骨折牵引时预防过度牵引的措施是 A. 患肢抵床尾
B.患肢功能锻炼 C. 定时测量肢体长度 D.防止牵引针左右移动 E.定时放松牵引装置
8
正 文
( )10. 骨筋膜室综合症常见于
A. 前臂和小腿骨折 B. 大腿骨折 C. 骨盆骨折 D. 脊柱骨折 E. 颅骨骨折 【课后作业】
1.请写出骨折的专有体征、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要点。
2.预习下一节课所学内容。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