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出师表》知识清单
一、整体感知
1.课文的前半部分,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那几条建议?最重要的是哪一条?
答:课文前五段劝说后主,其中1段提出广开言路(“开张圣听”);2段提出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5段提出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其中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最重要。 2.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
答:(1)追述了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平定南方等事。 (2)表明自己报效先帝,尽忠蜀国的真挚感情。
3.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2)积极推荐人才; (3)平定南方,使得后方稳定; (4)积极准备北伐。
二、细节探究(1-5自然段)
4.作者分析天下形势,指出蜀汉的不利条件的句子: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有利条件的句子: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5.从正反两面概括两汉兴衰原因的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句子: ( “亲
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6.“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 (任人唯贤)
7.作者深情回顾了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
8.“计日而待”相当于现在的 (指日可待)
三、细节探究(第6自然段)
9.第6段大意: (本段寓情于叙,作者自叙身世经历和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10.第6段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1.诸葛亮陈述自己临危受命,概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的千古名句: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细节探究(第7自然段)
12.第7段大意: (追忆白帝城托孤,表达作者兴复汉室的决心和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13.出师的目标: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4.出师的有利条件: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5.“故临崩··大事也” 中“大事”指的是: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最能体现“老臣心”的句子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7.《出师表》表达的感情可用文中 (报先帝)和(忠陛下)来概括。
四、拓展延伸
18.成语积累: (1)三顾茅庐:比喻真心实意,一再邀请 (3)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3)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19.像诸葛亮一样的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有: (1)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林则徐:虎门销烟 (3)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20.与诸葛亮相关的典故故事有 (空城计、借东风、初出茅庐、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21.与诸葛亮相关的成语有: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2.与诸葛亮相关的名言警句有: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3.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23.与诸葛亮相关的俗语有: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五、默写:1.亲贤臣远小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