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来源:伴沃教育
58

机械装备

Mechanized Equipment

2017年2月下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金海涛

(南通市通州区农业机械排灌管理所,江苏 南通 226300)

摘 要:现如今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科学技术也逐步被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减轻劳动强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农业机械生产技术应运而生。农业机械化逐步进入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使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虽然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大大节约了劳动力,但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并未达到较高高度。文章不仅对农业机械化给农业带来的优势进行了总结分析,更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对策以全面提高我国的农业竞争力。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分析;制约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志码:A 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是大势所趋,农业机械化则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不仅实现了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效结合,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增产,带领我国农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提高了我国在农业方面的竞争力。

1 我国农业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粮食,面朝黄土背朝天描述的便是我国的传统农业,直到农业机械化的出现才改变了此番状况。农业机械化简单来说就是以拖拉机等机器代替人力进行托运,以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插秧机代替人力劳作以节省劳动力,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机械技术。我国成立初期,由于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的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不明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据2005年数据的初步统计,我国水稻收割机、耕种收割机、小麦播种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已先后达到30%、36.5%和80%。由以上数据也可得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并不均衡,小麦已经几乎实现全机械化生产,但水稻、大豆的机械化水平将近实现小麦机械化水平的1/3,棉花、甘蔗、油菜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更是微乎其微。因此我国的机械化水平应将粮食作物的工作重心适量转移到经济作物上来,以实现机械化水平的全方位均衡化发展。

2 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已有了明显提高,但较之于世界先进国家依旧落后很多。我国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上受到了一些制约因素的阻碍,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内容。2.1 观念认识因素

即便农业机械化的成果已经初见成效,但并未深入人心。数百年来,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积累了深厚的耕种经验。但对机械的工作原理没有深刻认识,对水稻收割机、耕种收割机、小麦播种机等器械的信服度不够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不仅是劳动人民,相关企业对农业机械化的范围的认识也不够彻底。极大部分只限于使机械代替人力进行耕种、收割、播种的初步认识,将农业机械化对象限制在小麦、玉米、大豆等基本粮食作物上,忽略了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高经济效益产品,使得相关机械也不能够的到推广,制约了农

——————————————作者简介: 金海涛(1986-), 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

文章编号:1672-3872(2017)04-0058-01

业机械化的发展。2.2 经济和技术因素

经济和技术是相互制约的,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实现两者共同发展。由于我国在农业机械化器械方面技术的落后,使得每一部器械的投资巨大;而也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使得在生产器械方面的投资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技术的落后。因此要想大范围高质量的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不仅要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要在生产技术上有所突破。只有提高了经济水平,扩大了农业机械化的相关器械的经费投资,才能提高相关技术,摆脱如今器械不能适应多种地形的缺陷以及性能低、品种少、使用寿命短等方面的短处;也只有提高了相关的技术水平,才能更有效的将农业机械化进行推广和普及,达到节省劳动力、提高产量的目标,从而增加国民收入,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2.3 土地资源因素

一方面,我国土地虽然丰富,但由于不恰当的管理,使得很多的土地出现沙漠化的现象,减少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土地过于零碎,也使得现代化的机械耕种方式难以推广。

3 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可实行对策

3.1 制定有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规

为了改善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认识的局限性,需要制定相关扶持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政策,加深劳动人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使其对农业器械能够自主选择,并在经济方面提供扶持。

3.2 提高农业器械的生产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普及,农业器械的相关技术也要跟上脚步,不仅要研发丰富的种类,使得劳动者有更广阔的选择范围,还要发展技术,提高机械使用的简易程度,使得机械更易操作,更要提高机器的使用范围,使其能够适应更多的地形。参考文献:

[1]王智才.建设现代农业,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业工程学

报,2004(3):154-158.[2]蒋亦元.农机科技创新中的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问题——兼议农业

研究需要多学科的通力合作[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3.[3]杨敏丽.中国农业机械化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

业大学,2003.

(收稿日期:2017-2-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