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平顶山新华区新新街小学
姓名:魏克娟
一、善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习中获得乐趣、增长见识、开发潜能。
关键词:善用 巧用 多媒体 兴趣 情境
巧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去,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
比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
进行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进入角色,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各类感官
学伊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就能形成一种学生喜闻乐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教
生困难。巧妙成功的导入一堂课,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
限制,教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发
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等方面的
由于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与严谨性,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
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
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
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
形象的事物。数学教师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
望。教师需要适时、适当、适度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帮助学生在学
的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境中及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的将原生态
内容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
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了知识的引入。
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极性和主动性。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比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把一个学生一天的起
信息技术来完成。
动下,主动获取知识。
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善用多媒体,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学的时候过分的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断,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学会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又如:在认识
居作息情况制成七组镜头:午夜12时,夜深人静,人们进入了梦乡;早上6
头,都配有钟面,看到时针、分针不停地转动。同学们边看边论,熟悉的人、
时30分,天渐渐亮了,小学生起床洗脸;早上7时30分,小学生背上书包上
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
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
和数学问题再现于课堂,来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
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
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
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
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驱
调的教学手段,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
教学实践证明,用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信息技术,创设现实情境,比单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动静结合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
化角的组成,同时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
“角”一课时,把抽象出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利用多媒体进行闪烁,强
物谁跑得快呢?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
7时,全家在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又是午夜12时,一天过去了。每组镜
熟悉的场面,普通计时法与抽象的24时计时法就在自己身边。提高了学生的积
学;上午11时30分,小学生放学;下午2时30分,学生背上书包上学;晚上
又如:三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可是什
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三年级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数学知识的原生状态中去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三、巧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优化学生认知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学时,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示范,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若把这一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变色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以及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对量角、画角等掌握得比较快,记得比较牢。在教学《线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竖琴中琴弦,然后引出线段;展示出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引出射线;展示火车的两条无限延伸的铁轨引出直线,从鲜活的实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非常直观地展示形成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难点不再难懂,重、难点部分得到分散。
四、、善用网络交互,提高练习效果,延伸数学知识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
用。
潜能。
参考文献:
同数学的教学新理念。
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1、《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严士健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
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增长见识、开发
学生平时在巩固练习时对做题目最感到厌烦,觉得没有意思,我们在设计
无限延伸,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师需要适时、适当、适度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作用,它的发展给我们的
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该出手时才出手,灵活运
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
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科教学的
学科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
在当今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
师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较好地体现不同学生完成不
下课后大部分学生说:这样的练习真有意思,能不能以后多上点这样的课。教
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练习
关,有过独木桥、摘草莓、登高山、游儿童乐园,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
数》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
课堂练习时就利用多媒体将练习的形式不断变换。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
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
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
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
习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
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在安排课堂练
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
量虽然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
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
3、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梁镜清主编,《小学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4、《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