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时限:在我国,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受伤职工可在1年内提出。法律依据是《工伤认定办法》。诉讼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伤情不严重的情况下为12个月,特殊情况为24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的从司法鉴定之日起计算。以上时效可中止、中断。
法律分析
一、在我国多长时间可以工伤鉴定
1、在我国一年内可以工伤鉴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人社局提出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1年内可以向统筹地区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
2、法律依据:《工伤认定办法》
第四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按照前款规定应当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根据属地原则应当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第五条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二、工伤案件的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诉讼或仲裁申请时效可以分两种情况:伤情不严重的,自停工留薪期满起计算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即自伤者受伤之日起满12个月计算(特殊情况24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的,应当为作出司法鉴定之日起计算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以上两种均适用时效中止、中断。
结语
工伤鉴定申请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之日起30日内提出,逾期未提出的,受伤职工可在1年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工伤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伤情不严重的,计算时效为伤者受伤之日起满12个月,特殊情况为24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的,计算时效为作出司法鉴定之日起。以上时效可中止、中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工伤保险第四十二条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工伤保险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总则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