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投诉拖欠工资的途径

来源:伴沃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可以通过协商、投诉、仲裁和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劳动者可先协商解决,如无法解决可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仲裁裁决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也可提供调解服务。劳动法为劳动者提供了多种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

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三是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劳动法》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寻求法律援助: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途径

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途径包括寻求法律援助。当您面临拖欠工资的情况时,您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机构的帮助。这些机构通常提供免费或低费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帮助您维护自己的权益。您可以咨询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了解他们的具体服务和申请流程。在与法律援助机构联系时,您应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文件,如合同、工资单等,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您的情况并为您提供帮助。法律援助机构将指导您采取适当的法律行动,如起诉、申请仲裁等,以解决拖欠工资问题。记住,及时寻求法律援助是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重要步骤。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种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首先,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其次,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最后,也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还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外,解决拖欠工资问题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机构的支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五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招录(聘)过程中,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限定为男性或者规定男性优先;

(二)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进一步询问或者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

(三)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

(四)将限制结婚、生育或者婚姻、生育状况作为录(聘)用条件;

(五)其他以性别为由拒绝录(聘)用妇女或者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录(聘)用标准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修正):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实施 第二十八条 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应当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约定各方权利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参与联合办学,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行业主管部门、工会等群团组织、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的,应当签订委托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修正):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实施 第三十条 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引导企业按照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鼓励和支持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企业特别是产教融合型企业与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对新招用职工、在岗职工和转岗职工进行学徒培训,或者与职业学校联合招收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徒培养。有关企业可以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招收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徒培养的,应当签订学徒培养协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