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外执行期间又怀孕算刑期,监外执行期间怀孕的时间算在刑期之内。监外执行是一种变通执行方法,体现了人道主义刑事政策。缓刑与监外执行有以下区别:性质不同,适用对象不同,适用条件不同,适用方法不同。暂予监外执行人员应当收监执行的情形包括违反执行条件、违法离开居住、不改正治安问题、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监外执行情形消失等。怀孕期间也计入刑期。相关法律对监外执行有明确限制。
法律分析
一、监外执行期间又怀孕算刑期么?
监外执行期间又怀孕的时间是算在刑期之内的。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本应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服刑,由于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种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
刑罚时,暂时釆取的一种变通执行方法。暂予监外执行的设立体现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刑事政策,对犯罪分子有感化和教育意义。
二、缓刑与监外执行的区别是什么?
1.性质不同
缓刑是在考验期内暂缓执行而不是执行原判刑罚,监外执行仍是执行原判刑罚,只是执行场所不同。
2.适用对象不同
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监外执行可以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犯罪分子。
3.适用条件不同
缓刑以罪犯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为适用条件,监外执行以法定的不宜收监执行情形为适用条件,即必须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以及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4.适用的方法不同
缓刑是在判决的同时宣告,并要确定一定的考验期,监外执行在宣告判决的同时或刑罚执行过程中都可适用,无考验期,适用的条件消失后,如果刑期未满,仍要收监执行。
三、暂予监外执行人员收监有哪些?
应当收监执行的情形包括八种:
1、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2、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旗),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3、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4、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5、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
6、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7、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8、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我国相关的法律中对于监外执行的相关内容是有明确的法律条款进行限制的,如果不符合规定情形或者是不满足可以执行监外执行的当事人是不能被允许执行监外执行的,在此期间如果有怀孕的情况出现的,这段时间也是正常计入到总刑期之内的。
结语
监外执行期间怀孕的时间算在刑期之内。监外执行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刑罚执行方式,体现了人道主义的刑事政策。与缓刑相比,监外执行的性质、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对于不符合监外执行条件或违反规定的人员,应当收监执行。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监外执行的限制,如果不符合条件或不满足要求,怀孕期间也会计入刑期。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章 执行刑罚 第二节 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 第三百一十条 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作出收监执行决定:
(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有关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管理规定的;
(三)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满的。
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暂予监外执行地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
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被暂予监外执行的,或者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的,罪犯被收监执行后,所在看守所应当提出不计入执行刑期的建议,经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查同意后,报请所在地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核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五条 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适用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三节 监外执行 第二十五条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在监内服刑的罪犯,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监外执行条件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