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朗读《渔歌子》,理解《渔歌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像。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像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像,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围绕人的名字聊天:谁取的名?什么意义?
(老师名——学生名——《渔歌子》作者的名)
二、了解作者,揭示课题。
1、板书:张志和,猜猜谁给他取的名?有何意义?
2、简单介绍张志和。
3、出示词题:读题,认识诗和词的区别。
三、解读词文,初感词义。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到字正腔圆”。
2、指名诵读。
3、在读中感悟词的意思。
四、词中赏画。
1、张志和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画家,他的词就是一幅画,默读,把你看到的景物圈出来。有哪些呢?
2、谁能把这些景物填写在画面上,写出名字,画出画。
3、多种形式读,读出词中的声色。说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指名读——听录音——自由读——师生赛读——男女赛读)
4、下鱼了,渔翁应回去了,如果你是这位渔翁,你想回去吗?
五、总结升华。
1、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谁能背一背这首词。
3、谁能背一背关于春天的诗。
六、板书设计:
西赛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鱼厥鱼
箬笠 衰衣
斜风 细雨
人:渔翁——————————垂钓
抒情:—————爱大自然、爱自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