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2017年计划的几点其他思考
1、真正让课程回归孩子的生活,幼儿充分地享受生活、感受人生,体验生存的意义。寒假培训中,所有专家都一再强调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兴趣点与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幼儿老师,大家每天都在辛苦地付出,给予孩子很多很多,但老师们真应该静下来好好思考: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给予,或者说如何帮助他们寻找与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而构建回归孩子的课程,应源于幼儿的生活实际,应源于幼儿的生活环境,还源于幼儿的阅读需要。
2、让幼儿园让班级更好玩。应该说我们幼儿园在“课程关注幼儿生活”这方面还是做得是比较到位的,因为课程生活化在《纲要》中被反复强调,老师也都明白生活即教育的道理。但是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班额较大的劣势中,通过更多游戏化、操作式的幼儿自主探究来达到教育的目标,还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幼儿园可以增加投入,让幼儿园变得更好玩更有得玩;二是老师们应该多多学习,选择贴近幼儿能力水平的内容,创造有利幼儿发展的条件,打造有利孩子成长的空间。三是可以发动家长资源,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社会优势,让家庭真正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促进幼儿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3、创建特色,注重坚实的保教形象。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难以创新。幼儿园之问的竞争,一靠实力、二靠特色,而特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实力。幼儿园通过这几年的准确定位与大胆开拓,已经在环境、活动、课程上形成了一定的优势。xx年,除了继续保障已有特色稳步深入向前发展外,还可以在队伍建设、教育研究、家园互动等方面进行思考与创新。
4、重视多层次多角度的全面队伍建设。我们幼儿园不缺乏先进科学的理念,名师也不少,但是在当前大好形式背景下,好的理念和一批名师还不足以完全承担加速发展的重任。受到体制等历史原因的制约,幼儿园在人员结构与管理方面应该说存在一些弊病,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能与目前幼儿园的品牌形成对等吗?每一个在这个集体当中的人又能真正为市幼品牌添亮添彩吗?
在我的心中,市幼的品牌应该包涵文化、专业、和谐与创新。而这所有的一切,最关键的还是在人,在于每一个市幼人。管理人才优势不突出;青年教师上手速度慢;中年教师不愿挑担子;还有部分职工缺少创新、服务意识不强、不愿主动学习、职业倦怠等等,这些存在在小瑕疵都会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障碍与阻力。我们在为取得成绩鼓掌的同时,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的同时,更应该强化内部的管理与建设,让每一个市幼人都能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因此,队伍建设应该不仅仅在于中层、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提升,还应该广泛地关注到教职工职业道德、幸福感、临聘员工归属感、团员教师志愿意识、中年教师再激活等等项目。另外教辅部门可以在服务意识与服务行为上着力,建议车队、食堂等部门尝试建立简单实用的操作手册或者服务手册。
说实话,让教职工都关注自己的成长是不可能的,但是应该做到让每个教职工都关心幼儿园的发展,并为之努力工作。
5、为教职员工搭建竞赛成长平台与展示激励舞台。xx年在这一点上可以做得更深入也更广泛些,除了通过择优,让名师、骨干参加省市的论文、优质活动、优质课例设计、演讲朗诵评比外,应该更广泛地开展园内各项竞赛与展示活动,让更多部门更多的人参与到竞赛与展示中来,也让更多的老师在不同类型的竞赛与展示中找到属于自己或者属于团队的快乐与自信。比如我们这几年没有开展过的教师基本功综合竞赛,比如之前在总园获得好评的保育员技能竞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