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是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母亲逝世后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中讲述了自己双腿瘫痪后,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是身患重病的母亲用体贴入微、深沉无私的爱,使自己明白了生命的意义,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作者娓娓道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从网上观看了窦桂梅老师上这节课的视频,我被窦老师注重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受着爱的教育,用自己的感情朗读着,孩子们就是在与文本对话。我边听边记录着,我希望我的课堂也能有这种效果。在反复琢磨了教案后,我带上自己的感情踏上了讲台。
文中的史铁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从绝望、怨恨、自暴自弃转变为一个热爱生活、充满希望与努力拼搏的人,而有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他母亲无微不至、坚韧执着的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我”和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来刻画形象的。先请学生自己找出文中体现“我”暴怒无常的语句,以及母亲是怎么面对我暴怒无常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砸碎”“摔”“狠命的捶打”……等动作,感受我对生活的绝望、怨恨、自暴自弃。体会“扑”“抓”“忍”……等动作背后母亲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对作者那种深沉的爱。抓住“央求”“高兴”“敏感”等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分析母亲心情变化的原因。通过“我”和母亲的情绪对比,从而感受到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也是小心翼翼的。最后在欣赏美丽的菊花中感受“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热爱与怀念。
课文的结尾我安排了这样一个说话的环节:
一、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二、你为妈妈做过什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在学生们一字一句的倾诉中,课文的情感目标得到了深化。
在课堂上试着让学生自己品读体会句子含义,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学习时间,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给学生说出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引导学生自由说,大胆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