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白杨》教学设计

来源:伴沃教育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二、整合思路

  教学本课 要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对重点段落要多读,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可采取分角色朗读,读时要把人物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和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会用“哪儿……那儿……”“不管……不管……总是……”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对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奉献一切的精神的认同和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了解白杨。

  2.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了解新疆建设者,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建设新疆的其他人员。

  3. 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白杨

  1.认识这种树吗?谁来介绍一下它?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白杨的资料。

  2.课文中的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

  板书“新疆”,指导“疆”的写法:“疆”的左边“弓”字旁里有个提土,别忘了。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

  3.同学们,在新疆处处都可以见到白杨树,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树那样浓荫蔽日,只是笔直笔直地向上长。一排排,一行行倔强地挺立着。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呢?难道只是为了介绍它吗?让我们一起读书,解决这个问题。

  二、了解白杨特点,学习析词悟情

  1.请自由朗读全文,并且画出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那个自然段。

  (学生边自读边勾画思考。)

  2.请你读出画好的段落,大家边听边想自己哪儿不明白。

  估计学生会提出:

  为什么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白杨树到底有什么特点?

  3.经过思考,同学们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组画面,它能帮助你了解白杨的特点。

  4.播放同步资源里的录像,学生观看画面,聆听解说词。

  5.根据爸爸说的话和看到的内容,四人一小组讨论: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

  出示爸爸的话,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6.适应性强、生命力强概括说就是——

  (板书:直、坚强)

  师:概括得很精练。可作者比你们还巧妙,他用了一个词把白杨的特点全说上了,快速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到这个词并说说为什么。

  (是高大挺秀。因为“挺”可以说明直的特点,而“高大”和“秀”说明它长得好,坚强。)

  7.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引导学生明白:白杨生活的环境十分恶劣,还长得如此高大挺秀。

  8.明白了这些,让我们来赞美这些生活在大戈壁上的白杨。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至3自然段,相机指导读出赞美之情。

  9.阅读方法指导:我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板书:词——体会感情)“高大挺秀”就是这样的词。这高大挺秀的白杨守护着铁路,它像谁一样?

  10.看来,白杨的特点你们真的了解了。

  大屏显示:白杨树是戈壁滩上的(卫士)。(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西北边疆处处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三、理解表白的心,学习析句、段悟情

  1.既然在赞美白杨,我不明白爸爸为什么神情严肃,就像同学提到的还用了那么多写人的词。谁能读读书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惑呢?

  2.懂了,爸爸是边疆建设者,他赞美白杨实际上是述说建设者的志向和心愿。几位小老师,我“说对”了吗?

  3.作者赞美白杨原来是在赞美建设者!

  4.我又有心得: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板书:句)请同学们跟我再读这重点句。(击键,大屏幕显示,生仿读。)

  5.师:自己读,超过老师!

  (生齐读)

  6.原来爸爸借介绍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赞美建设者。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们要好好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4自然段。(板书:借物——喻人)

  7.生自由练读,齐读。

  8.读得这么有感情,这么熟练,让我们试着背一遍!

  (齐背)

  9.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看课文,(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孩子们不知道什么?请同桌讨论,用问句提出来。

  指导学生: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就像这样,继续讨论后两句。

  (生同桌展开讨论;师巡视,掌握情况。)

  学生汇报。

  10.下面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老师把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再复述一遍。

  (生逐句读,师逐句问。)

  11.就带着这三个问题,看画面思考。

  课件显示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

  谈感悟收获。

  12.这是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他们跟白杨一样,都是——卫士!

  13.学到这儿,我又有心得: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而领悟中心。(板书:段—领悟中心)

  14.这第16自然段我们得背下来。这个自然段里的几句话有什么规律吗?

  这个自然段就用找规律背诵的方法。一分钟时间,看谁先背会。

  (指名背诵)

  15.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钟就基本背下来了。谁还能背?这样吧!愿意背的同学站起来背,不会背的跟老师一起边听边记。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回顾全文

  1.师: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儿不明白。

  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

  2.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为他已经沉思过,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板书:沉思 微笑)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

  3.同学们,你们是祖国西南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继承父辈的事业是大家光荣的使命。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感受到你们的真心、信心、决心!

  (生齐读课文)

  五、总结

  1.这节课我们用抓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思考的办法,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从而领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写白杨是为了——赞美建设者!

  2.下节课,我们将要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中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背诵

  1.指名背诵爸爸的话。

  2.齐背。

  二、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1.出示:这篇文章通过(     )的介绍,表达了爸爸(      )的决心,以及对(   )的希望。

  2.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你们也像白杨树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不退缩,勇往直前,做一个生活上、学习上的强。

  三、指导阅读《帐篷》。

  步骤:采取范读,自由读,交流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口头完成小练笔。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种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背诵。

  2.完成小练笔。

  3.阅读矛盾的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设计】

  白杨————  借物喻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