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木兰从军》语文教案

来源:伴沃教育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难点】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这首民歌写的是谁?(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你们知道木兰的故事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  木兰从军,齐读

  4.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a.跟随b.顺从c.参加d.次要的

  5.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6.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呢?

  7.老师经常说: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课文里,打开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教师范读)。

  二、初读课文

  1.你们想像老师一样把课文读出感情么?自己试试吧。注意: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好轻声。

  2.要想读好课文,先要读好生字。

  (1)(检查生字词)依次出示

  名字     征兵     父亲     生病     男孩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打扮   战袍    渡过      赫赫战功

  (2)齐读,开火车读。

  教学生字:病,男(学习病字框)

  (3)教学2个多音字

  ɑ.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指名领读。

  (4)出示所有生字词,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2.多形式练习读词语。

  3.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把语文书翻开,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5.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谁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相机点明这是课文的几小节的内容)

  (相机完成句式练习)。花木兰是           。

  三、精读课文

  1.木兰从军,木兰从军,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小朋友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相机出示第1、2句

  (1)(多媒体)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经常”的近义词是什么?田老师知道有个词语表示“经常发生战争”的意思,(板书:战争不断)

  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交流。(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过渡:是呀,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

  (多媒体)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谁来读好它?

  (2)指名读,师生评(情况多危急)

  4.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这句话。她为什么“焦急万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木兰为什么会焦急万分呢?

  (多媒体出示第3、4、5句)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1)请小朋友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相机板书:老幼

  5.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为国为家分忧

  6.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

  如果你是木兰的弟弟,你会说---(指名说)

  如果你是木兰的母亲,你会说---(指名说)

  如果你是木兰的父亲,你会说---(指名说)

  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们的呢?学生自由说。

  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我们领略到了她的那份坚定,那份从容。学习了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们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7.小结: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把板书补充完整)

  我们的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齐读第二小节)

  8.其实课文的第二小节就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的第一节改编的,有没有兴趣跟老师来读一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9.领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四、布置作业,教师总结

  1.课堂作业:生字描红,临写。

  2 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3.教师根据板书总结:在战争不断,朝廷紧急征兵的情况下,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那她从军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节接着学。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我执教的是《木兰从军》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走近木兰,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是我这一课时定下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花木兰爱国爱家的女英雄形象呢?我认为第一课时应以放手让学生阅读为主,扫清文字障碍;在学生的大声朗读,反复诵读中,在教师的有效点拨中,达到读得读准、读通、读顺,最终使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为止。有了这样的思考,我把《木兰从军》的第一课时,定位在其一:怎样让孩子们正确、流利的读通、读顺课文,认识本课的两个多音字。我主要通过孩子的大声朗读,自纠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字词的方法,打好读课文的基础,达到读通、读顺文本。其二:使孩子们初步感知人物品质。为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两个问题“如果你是木兰的家人,你会怎样劝阻她?”“如果你是木兰,你怎样说服家人?”让学生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课伊始,我用北朝民歌《木兰诗》引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以“从军”的“从”为解读课题的切入点,学生们理解了从是参加的意思,就不难理解课题的意思了。接着,让孩子们从课题入手,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学生们就产生了疑问:木兰是谁?为什么她要从军?再通过教师的范读,把学生带入文本。这对认识木兰这个人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提醒学生读好轻声。检查自读情况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生字词,教学生字时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汉字,孩子们兴趣盎然。

  在指名分段读后,以“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引出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紧急征兵”“焦急万分”等词语,让学生理解感悟。抓住木兰的想法“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家的忧。国家有难紧急征兵,木兰从军为国分忧,说明她爱国;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没到当兵的年龄,这是家的忧。木兰替父从军,是因为她爱家。教学中,我及时运用“模仿表演”,用“如果你是木兰的家人,你会怎样劝阻她?”请学生们演演父亲、母亲、弟弟,他们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木兰,你怎样说服家人?”,让孩子深入地揣摩木兰的心理活动,说一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通过对“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等词语一次又一次地体会,让学生对木兰产生由衷的敬佩。这时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这样通过在一系列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

  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在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自己同时也有很大收获,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习字词,敢于想象,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

  人的生命演变正如季节变化一样,时序是不能变更的。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受孩子们的启发,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教,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如出现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成了本堂课的精彩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突发性的问题,五花八门的回答,要善于倾听,敏锐感受,准确判断最有价值的新鲜信息,抓住时机,根据实际态势及时作出抉择,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