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虞美人》df_xue_

来源:伴沃教育

  一、教材及学情等分析:

  ㈠、教材分析:本课是《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前两个单元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本单元在诵读诗词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节奏和音韵。学生通过感受诗文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相感应、相契合的境界。

  ㈡、学情分析:前两个单元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激情与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同时增强了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学生学习诗词气氛浓,热情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养成了充分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已具备赏析诗词的基本能力,本课继续提高学生诵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㈢、考情分析:古代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的一大重点,分值6分或8分,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将鉴赏方法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要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词的意境美,情韵美。

  ㈡、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鉴赏诗词的能力,以教材为例,拓宽学生思路。

  ㈢、情感目标:欣赏宋词,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再加以播放歌曲,使学生沉浸在忧伤的乐曲中,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感应、契合的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

  ㈠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㈡教学难点:

  1、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体会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的真挚情感。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法讨论法。

  读——悟——探究——品味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失去江山的李煜整日以泪洗面,写出了最绝望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李煜的一首词:忘不了我的如画江山——走进李煜的《虞美人》(出示幻灯片)

  二、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的真挚情感,反复吟诵,领悟诗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2、学习作者“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3、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体会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中的真挚情感。

  (出示幻灯片)

  三、作者简介:

  由学生介绍,根据可下注释,教师补充。

  四、介绍词牌:

  看到《虞美人》这三个字,你首先想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

  ㈠虞美人: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㈡词牌名——虞美人: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

  五、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一)找学生朗诵诗歌,指导读音断句。(出示幻灯片)

  (二)由学生自由朗诵。听录音,然后齐读。

  (三)指导诵读:(出示幻灯片)

  总体要求,诵读时语调,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诵读提要:⑴前句声渐强,情绪核心词“何时”要放慢语速,强调愁绪无法遏制;

  ⑵后句声音渐弱,沉浸到往事回忆之中,感慨万端的“知多少”宜放慢语速。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诵读提要:(设想自己是抒情主人公,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悲情。)

  ⑴前句以平淡的语调,语速要慢,“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

  ⑵后句注意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之感,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区分开。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诵读提要:(要有物是人非之感,诵读时把这种深沉的感慨表现出来。)

  ⑴强调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悲哀。

  ⑵“朱颜改”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诵读提要:(整首词情绪的高潮,诵读时要把这种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⑴“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

  ⑵“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三)听录音,然后齐读。

  六、研读课文

  (一)问题: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应当是哪个字?

  ——愁。

  (二)问题: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三)思考题: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⑴问题:春花秋月,美景当前,谁人不怜,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

  明确答案: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⑵问题:“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明确答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欢乐、自由,风花雪月,至尊的地位等等。

  ⑶、小结: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

  一次对比

  春花秋月————往事知多少

  (短暂无常)—----(永恒不变)

  虚(回忆)———实(现实)

  往事之叹,往事之哀,感慨万端。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⑴问题:“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答案:“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⑵小结: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二次对比

  小楼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永恒不变)————(短暂无常)

  实(现实)————虚(过去)

  亡国之痛,悲愁满胸。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⑴问题: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明确答案:⑴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⑵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⑶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⑵小结: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三次对比

  雕栏玉砌————朱颜改

  (没变)————(人变)

  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悲痛之情铺天盖地。

  4、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⑴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⑵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

  ⑶境界阔大,气象超迈,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⑷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

  5、小结:(出示幻灯片)

  这首词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比喻,借代,设问等艺术手法。抒发的是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情感真挚。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共通的感情,这首词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正是这首词的杰出艺术成就所在。

  七、探究:(出示幻灯片)

  问题: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

  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试联系作者的身世,

  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明确答案:1、生活的巨大转变:一国之君成为阶下囚。

  2、作者本身的性格敏感懦弱,又向往逍遥自在的生活,加上这种巨大的生活落差,作者心中的愁肠百结,用词表达出来,字字血泪、感慨深重。

  3、《虞美人》中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

  八、拓展:(出示幻灯片)

  (一)字字血泪

  1、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2、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5、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二)赤子之心

  1、王国维说过后主是赤子之心(具有婴儿一样的纯洁无暇,有一种清澈的魅力,是那么的纯洁、真诚、坦然)。

  2、他往往采用直写心意的那种抒情手段,把自己的整个心灵一下子捧到你面前,让你一览无余,那你就不得不被他那种毫不保留的真诚所感动,就在心灵上产生了强烈的感动和共鸣。

  3、作为俘虏他学不会谄媚主上换取自己的幸福生活。但至少应该沉默,不剖露自己,可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他却一遍遍在唱着自己的家国之恨。那么真诚,那么的令人痛彻心扉。

  (三)命如玄机

  1、这首《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了他绝命的一笔。

  2、一个弦月盈盈的夜晚,他没能踏碎一地清辉,却要饮下一杯名为“牵机”的毒酒。多少年里,听着浅薄的少女艳羡他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的浪漫。只能含着一汪血色撕心裂肺地感慨——那不是自然灵秀巧合的机缘,那是人为暴力的安排啊!

  3、公元978年。以王礼葬煜于洛阳北邙山。追封吴王。自此,尘埃落定。

  4、身为一国之主的他,没有成就一生霸业,成为一代明主,反而沦为阶下之囚,为人所害。而因在词曲方面的巨大成就,被人尊称“百代词宗”、“千古词帝”。

  (四)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九、听音乐。欣赏:《虞美人》《相见欢》(出示幻灯片、播放音乐)

  感受:李煜的赤子之情,

  探究:李煜的精神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