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就陈老师上的这节《滥竽充数》谈点个人的感受,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陈老师上的这节课,环节清楚,设计精巧,讲练恰当。她从课题入手,环环相扣,注重加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观,纵观整节课,我觉得有如下一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陈老师上课时语言精练,简洁明了,语速适中,富有启发性和亲和力。比如“大家来读一读好吗?”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共同走进文本,和学生一起学习,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二、教学目标明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认识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老师对过富有启发性的提问、点拨,逐步地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
三、设计表格,化繁为简。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填写表格,这个教学环节 使学生既理清了的条理,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达到了化繁为简的目的。
四、陈老师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例如老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南郭先生逃走以后怎么样了?面对齐宣王,南郭先生是怎么想的?面对齐泯王,南郭先生又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续编故事等,这些问题和环节的设计,点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体现了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的课堂魅力。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例如,在弄清了南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之后,陈老师点拨、引导,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没有滥竽充数这样的事情。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举出了一些新鲜生动的例子。使学生懂得做人要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做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六、课件的使用,起到了直观形象生动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动画的欣赏,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策略。
总之,我觉得陈老师这节课,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方法适当,手段新颖,匠心独运,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