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法院如何确保欠款人的债务得到偿还?

来源:伴沃教育

人民法院对债务人的债权进行保全需满足条件:债务人财产不能满足保全请求;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且无待给付义务的债权;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必须真实、合法;债权人需提出申请。裁定产生禁止第三人向债务人清偿,债务人不可处分债权。这种保全措施使债权暂时冻结,需遵守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

可以进行保全,但是人民法院对债务人的债权进行保全,除应具备普通财产保全的一般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

1、债务人的财产不能满足保全请求。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债务人所实际占有和支配的货币和物资,客观上不能满足或不足以满足保全请求;二是债务人虽然有固定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这些资产虽能查封,但变卖时可能无人愿买或者为了使债务人能维持正常生活或生产必需,又不宜拍卖或变卖其固定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的,均可理解为不能满足保全请求。

2、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且没有对待给付义务。所谓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是指债务人必须对第三人享有债权,而且其债权是已到清偿期。对于尚未到期的债权,因处于不确定状态,若此时便进行债权保全,依据不足,对债务人也显示公平。所谓对待给付义务,是指双方当事人互相有给付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债权债务关系不确定,不宜对债务人债权采取保全措施。

3、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必须真实、合法。如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的债权不真实、不合法或者全部无效,就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4、应由债权人提出申请。如果债权人未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则不能根据债权人的申请裁定对债务人的债权进行保全。这样,不仅能防止债务人消极地行使债权,而且能防止少数法院滥用债权保全措施,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对债务人的债权保全的裁定一经作出即产生如下法律效力:

一是禁止第三人向债务人清偿。如该第三人仍向债务人清偿,则清偿行为无效,并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2条之规定,以妨害民事诉讼论处,视情节轻重,对第三人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

二是债务人不可处分债权。由于对债务人的债权只是采限保全措施而非最终执行,债务人的债权仍然存在;也正是因为这种保全措施,债务人的债权就被暂时“冻结”,处于不得行使的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对债务人的债权进行保全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债务人财产无法满足保全请求,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且无待付义务的债权,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必须真实合法,并且债权人需提出申请。对债务人的债权保全裁定具有法律效力,禁止第三人向债务人清偿并限制债务人处分债权。这些措施旨在保护债权人的权益,防止债务人消极行使债权,同时避免滥用保全措施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六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七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