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合同造假的经济损失处理方式如下:
1、涉及合同造假的,可以通过申请法院鉴定来判定合同是不是假的,如果是判定为假合同的话,那么自己就无需履行合同中的内容,这个是属于无效合同,而且自己可以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合同是造假的,可以拒绝履行。对于提出要求的,再驳斥的同时,可以选择相关方法进行维权;
3、在拒绝履行时,对方造假对自己的名誉产生影响的,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主动消除不良影响。否则,可以行使相关权利,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4、对方使用假合同,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或者造成名誉身份影响的,可以要求对方给予经济赔偿;
5、对于自己的诉求,造假合同一方置之不理或者难以履行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待到判决生效后,请求强制执行。合同造假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达到二万元金额的,构成合同诈骗罪。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对方赔偿损失,追究其刑事责任。
劳动合同的流程办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双方协商:雇主和劳动者双方协商确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工作岗位、工作地点、薪酬待遇、工作时间、休假等事项;
2、签订合同:当双方就劳动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后,需要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内容;
3、注册备案:根据国家规定,雇主应当将劳动合同备案,一般是在当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行备案。备案可以有效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也可以为企业避免一些潜在的风险;
4、发放劳动合同副本:在备案完成后,雇主应当将劳动合同副本发放给劳动者。劳动合同副本是劳动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也是双方交流合作的依据。
综上所述,合同造假根据造成后果不同需要承担不同责任。后果不严重需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则需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