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未按时发放工资条的法律规定

来源:伴沃教育

企业不发放工资条将面临法律后果,因为工资条是员工了解收入构成、监督企业发放工资的重要证明,也是劳动纠纷中确定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证据。相关法律规定要求企业提供工资清单,包括工资分配方案、社保情况等,而不提供工资条是一种侵权行为。

法律分析

企业公司不发工资条的法律后果:

工资条对于员工与公司发生纠纷的时候,可以起到重要的决定性,所以公司应当在发工资时候发工资条。

工资条应该是企业发给员工本月工资的明细,能让员工清楚了解自己的收入构成。一旦发生纠纷,工资条可以作为员工在这个公司的收入证明及其他明细证明,还能够监督企业及时发放工资。

此外,工资条还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员工每月工资总额,是否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有没有在工资中扣除员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及个人所得税,让员工监督单位是否扣除不该扣除的其它项目等。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工资条可以作为劳动仲裁的重要证据。职工要仔细留存,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时发放和提供工资明细,员工可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举报。

1、工资条不仅是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书面凭证,也让劳动者个人可以及时了解其各项收入、社保、福利情况的,在劳动纠纷中还可作为确定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证据。

相关法律条例规定,员工对于企业规定的工资分配方案,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也就是说员工有权知道自己的福利和工资构成等。因此,企业不提供工资条是一种侵权行为。

2、原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一般来说,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为“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于后两者个人不必缴纳,因此,反映到工资条上,个人扣款就只有前三项。

总结正文内容就是工资条不发放是违法的,因为工资条不但能在发生纠纷的时候作为证据,同时工资条还能清楚的看到工资的明细,用人单位有义务给员工发工资条,不能有所隐瞒或者有意不发放工资条。

结语

企业公司不发工资条的法律后果是违法行为。工资条在员工与公司发生纠纷时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公司应在发放工资时提供工资条。工资条是员工本月工资的明细,让员工清楚了解自己的收入构成。工资条还能监督企业及时发放工资,反映员工工资总额和是否符合最低工资标准。此外,工资条还可作为劳动仲裁的重要证据。如用人单位未按时发放工资明细,员工可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举报。企业不提供工资条侵犯了员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时应提供个人工资清单。总之,用人单位有义务发放工资条,不得隐瞒或故意不提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一条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