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32 第4期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la Science) No.4,2012 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双钢琴音乐创作 何 冰 (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 中国的作曲家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尝试双钢琴音乐创作。这一时期的创作虽然在数量上 很少,但作曲家们用共同的审美理想,探索性的把双钢琴这种特殊的表演艺术,统一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 化根基之上。 [关键词] 双钢琴音乐;民间元素;中国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33(2012)04—0092.03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2.04.024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钢琴音乐 旋律,而是用钢琴去模仿秧歌舞伴乐中锣鼓敲打 文化与西方的交流得到加强,双钢琴音乐在国内 的节奏。在旋律进行中,作者抓住了秧歌调中的 逐渐受到关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作曲 特色音程,如:曲线级进、六度、七度、八度或八度 家开始创作中国本-t-_的双钢琴作品。这一时期 以上的大跳等,使音乐以一种夸张的手法出现, 的双钢琴创作经公开发表与公开演出过的有三 塑造了秧歌舞中热闹、喜庆的场面。作者抓住东 首,分别是:王树先生于1985年创作的《嬉游 北二人转音乐中旋律、节奏的特点,结合钢琴音 曲》、林品晶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春晓》; 域宽广的特性进行写作,使全曲展现出东北地区 崔世光于1995—1999间创作的双钢琴组曲《东 音乐粗犷的气质,诙谐的格调与憨厚的感情。此 北大秧歌》。这些双钢琴音乐的作曲家们,在中 曲经过演出后,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崔世光回忆 国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新的音乐表现风格,以 说:“我想看看这一对极有教养的、沉静而循规 及开拓双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这三个方面都有不 蹈矩、自小受英式教育的香港小姑娘在灯红酒绿 同程度的探索。 的尖沙咀文化中心弹弹东北乡土味十足,率直、 1、对中国民间音乐元素运用的探索 泼辣的‘二人转’是个什么‘情景’,结果是大家 这一时期双钢琴作品打破了20世纪中叶 全都喜笑颜开。”…。 “民歌加和声”的创作模式,跨越了写作上单纯 (2)王树的双钢琴作品《嬉游曲》对民间元 的改编阶段,开始走上探索民间音乐元素的道 素的运用 路。 《嬉游曲》是已故音乐家、原中央音乐学院 (1)崔世光的双钢琴二重奏组曲《东北大秧 教授王树于1985年创作的一首双钢琴作品。王 歌》对民间元素运用上的探索 树教授是四川人,从小受到了民族、民间音乐的 1995年,刘诗昆提议崔世光为他的学生写 熏陶,开始写富有民间传统特色的作品。他觉得 一首钢琴二重奏。曲作者以东 ̄t,--人转的歌舞 这样能自然,流畅地表达出他心里的感觉【2]。 旋律为基础,给陈乐诗、陈乐茵两姐妹写了“胖 中国的嬉游曲属于游戏类小调,歌词内容为 嫂回娘家”。其后的四年,才创作出完整的组曲 嬉戏逗趣、问答启智。作曲家抓住这类小调音乐 《东北大秧歌》。 情绪轻松欢快,娱乐性强的特点,运用了多调性 组曲由四段组成,分别为:“地蹦子”、“街趟 的方式创作。g旋律小调的Ⅲ、Ⅳ、V、Ⅵ、Ⅶ级 子”、“胖嫂回娘家”、“下武场”。第一段“地蹦 音为全曲的核心音。一开始在g旋律小调上出 子”,没有照搬东北二人转中秧歌或舞蹈伴乐的 现的不协和的小二度,与紧接着隐伏旋律的半音 [收稿日期]2012—o4一l6 [作者简介]何冰,女,湖北黄石人,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92・ 阶下行让人感到非常的新奇。作为主旋律的两 组音都由大二度构成,全曲多用半音级进行写 作。在节奏上,作者经常使用两架钢琴不规整节 奏的对位(如三对二),来让这首乐曲听上去处 处可闻不协和感,从而表现出轻松愉快、诙谐幽 “实”的结合。随着情绪的高涨,音响越来越趋 向于尖锐啃杂,最终在两架钢琴竞相以自由发挥 方式敲击出不协和的和弦而达到全曲之高潮。 在隆隆轰响中,一丝清脆的音流由高音区转入低 音区,犹如涓涓清泉从险峻的山谷中丝丝淌出。 默的感觉。作者广泛使用了现代音乐中喜欢运 用的多重节拍节奏的叠置组合,配合多调性的使 用,体现了民间游戏类小调嬉游的情趣。 一 从以上两首作品的分析可以N-出,这一时期 在一个延长音后,出现了一段由五度构成的插 部。这段类似幽谷钟声的插段音响极佳。忽强 忽弱、忽远忽近、忽徐忽疾的五度构合成一片既 浑沌又清澈的和鸣。在音响上体现了中国审美 作曲家摈弃了民间旋律的照搬沿用,取而代之的 是提炼民族音调、节奏中的特点,民族音乐的精 髓来进行创作。 ’ 2、对中国风格的大胆探索 这一时期的另外一首双钢琴作品:林品晶的 《春晓》。作者在双钢琴音乐中就如何体现中国 风格进行了大胆探索。“中国风格钢琴曲”一词 可以追溯自l934年美籍俄罗斯钢琴家、作曲家 齐尔品在上海举办的具有“中国风味钢琴作品 比赛”。但何为“中国风格”,至今仍是没有定论 的研究课题 】。在《春晓》中,作者用巧妙的结 构与精心的构思,探索了中国韵味与文化特征的 音乐表现。为“中国风格”钢琴曲做了一个注 解。 林品晶是澳门人,曾求学于香港及美国,是 一位优秀女作曲家。在《春晓》中,作者通过在 标题、结构、音响、节奏等不同层面上的四个方面 大胆探索了中国风格。 (1)标题中所蕴含的中国风味 这首双钢琴作品的题目“春晓”二字,很容 易使人联想起孟浩然著名的五言绝句“春眠不 觉晓”。但这首乐曲却与孟浩然的诗句毫不相 干,而且体现了另一番艺术风韵与情趣。 (2)结构中所体现的中国风格 林品晶在《春晓》一曲中作了精心的构想与 布局。整首乐曲都由五个音发展而来。参照中 国古代音乐由散人慢、逐步加快、最后复散的传 统结构,《春晓》亦由“散起、入调、人憬、复起和 尾声”五个段落构成。这五个段落并不互相分 割,而是逐步发展,浑然一体。这种安排体现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音响上的民族性追求 在音响上,作者大胆运用了双钢琴的特殊演 奏形式,时而像在对话,时而造成自然立体声的 效果,时而运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虚”、“实”结 合的特点进行塑造。乐曲一开始有一个五个音 的动机。在这五个音中,音程逐步扩大,从狭窄 尖锐的小二度,到和谐丰满的;k--度,又变为纯 净空洞的纯五度。体现中国传统审美“虚”、 特点中“静”、“动”结合的境界。 (4)节奏上的中国风味 西方音乐中有tit等表示渐慢的术语,相对 应的,我国民族音乐中有“撤”这一概念。西方 音乐中有a ̄2eel表示渐快的术语,我国民族音乐 中相应则有“催”的概念。但是,又不尽相同 J。 “催”、“撤”是在短时间内使节奏发生非匀称运 动的节奏变量。西方的“渐慢”或“渐快”,其节 拍体系通常不发生变化,其节奏分割通.g-总是均 匀分割的,即我们常说的“平均”的概念。而在 中国音乐中,其节奏变量却经常发生在非匀称的 分害0。 《春晓》全曲的核心音列在尾声之中,由一 拍一音渐渐变为一拍二音,不知不觉变为二拍三 音,一拍三音,一拍四音,最后一拍八音,所有这 些复杂的节奏型态组合在一起,使听众在类似百 音琴富有色彩的叮当声中,感受到“春雨淅沥” 的奇妙意象。这就是对中国传统变量节奏的运 用。尽管“作曲家在乐曲中不曾具体应用过一 句中国民歌或戏曲的音调,然而我们却可从其悠 长的气息和洒脱的韵味中直接感受到浓厚的中 国文人山水画的风格特征” 。 3、对双钢琴表现力上的探索 双钢琴演奏相比钢琴独奏,更容易塑造丰 满、宏大的音响与复杂而有趣味的节奏对位,它 的表现力比独奏更丰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的双钢琴作品,在演奏表现力上也有不同程度的 探索。 《嬉游曲》中,两架钢琴的织体上具有旋律 性和多变性, 而且节奏很有特色,是用了多重节 拍节奏的叠置组合。作曲家将节拍和节奏不断 变化,并且大量使用复节奏、不对称节拍、切分 音、附点节奏的重合与错位等等,塑造了在一架 钢琴上不可能达到的趣味性。在两架钢琴的声 部关系上融合了伴奏式、卡农式、齐奏式多种,让 双钢琴在不同声部的演奏中,彼此竞赛、形成对 比、使性格各异的不同角色相得益彰,塑造了嬉 游曲的幽默、兴奋感。 《东北大秧歌》这首作品,运用双钢琴音域 ・93・ 宽广的表现力,来塑造气势庞大的音响效果。钢 琴织体上运用整齐的和弦齐奏,渲染出节日的欢 的表演艺术,统一在了一脉相承的传统音乐文化 根基之上。但这些作品从其知名度与影响力来 乐与载歌载舞的喜庆气氛。两架钢琴在节奏的 组织下音响轩昂、激越。用双钢琴的演奏形式重 看,推广力度显得尤为不够。从这个角度来说, 更显出本文写作的必要性,同时也显示推广我们 自己的优秀双钢琴作品的道路还很长。 温了东北秧歌舞中热闹、欢庆的场面。 《春晓》的作者林品晶大胆运用了双钢琴的 特殊演奏形式,乐曲里时而像在对话,时而造成 两架钢琴同一空间,不同方位的自然立体声的效 [参考文献] [1]崔世光.钢琴组曲《东北大秧歌》作品简介[J].钢琴 果。乐曲第四部分,在两架钢琴竞相以自由发挥 艺术,2000,(2). 方式敲击出不协和的和弦而达到全曲之高潮的 [2]王树.我与音乐——创作篇[J].中央音乐学院学 同时,也引领了听者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报,1991,(1). 小结 [3]赵晓生.钢琴语境(连载文章之一)[J].钢琴艺术, 通过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三首双钢琴 2003,(1):36. 作品的研究,总结出:在这一时期,双钢琴作品创 [4]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连载文章之十)[J].钢琴艺 作数量虽然很少,但可以看出作曲家在体现中国 术,2003,(10):37. 音乐风格上所做的努力探索。这些作品无论从 [5]赵晓生.有神无形得神忘形——林品晶的《春晓》风 写作技法,中国情趣、意境的表达手法上看,都属 格简析[J].音乐爱好者,1988,(1). 质量上乘的精品。在这一时期,不同的作曲家, (责任编辑:徐柏青) 用共同的审美理想,探索性的把双钢琴这种特殊 The creation of double——piano music in the 1 980s——1 990s in China HE Bing (Arts College,Hub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ngshi 435000,China) Abstract:China’s composers since he 1 980s,began to try to double—piano music.Although the creation of this period are few in number,but the composers with a common aesthetic ideals,to explore the dual nature of this particular pinao perform— ing arts,united in the cultural roo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on. Keywords:two—piano music;folk elements;Chinese style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