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探究——基于科学发展观视野

来源:伴沃教育
■●■ 谮 0 高教研究 了 础保障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解决农民的后顾之 城市低保制度接轨,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加 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体 系,逐步提高农民养老保险水平。完善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工 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继续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稳 步提高集中供养率。 6、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 一 ¨ (武汉长江职 业 学 院 蓦萎蓦 嚣蓦 垂 艄蓦嚣 嬲 黧藏 _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类型,肩负 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 农民拥有较多的财产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前提条件。 使命,在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 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 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使得我们必须认真 思考如何实现和提高这一工作的实效,本文拟从科学发展观的视 野,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方法为指导,探究提高高职院校人力资 源管理实效的路径。 入。充分发挥重点镇和产业集聚区创业平台作用,推广长垣经 验,实施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加大小额担保贷款等创业资 金扶持力度,大力开展创业服务,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整合城乡各种职业教育和 劳务技能培训资源,重点抓好县(市)级职教中心、乡(镇)成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一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 学校和劳务输出培训网络建设。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不断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分 享市场利润的能力。 7、转变农民的投资理念,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能力 、发展是有效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效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而衡量效度则主要是 看发展程度。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根本上是为了服务学校大局、 促进学校发展,因此发展是有效性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1、树立发展意识,认清当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高等职业 增加农民的财产陆收入,首先要转变农民的投资理念,改 变过去农民以储蓄为主的理财理念,树立农民通过理财增加收 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 入的观念。加大对投资致富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投 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加快推进我 资理财的观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鼓励金融机构 和各种社会力量在电脑知识、投资观念、理财知识、风险教育等 方面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坚定农民投资理财的信心,提高农 民对投资风险和收益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能力。 (注: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度政府决策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的 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 不断提高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 未有的发展势头,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 在面临着较好发展机遇的同时,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也面临着巨 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当下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尤其是高职院 高等职业教育 研究招标课题“提高河南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 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2011B443)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校发展的实际深刻说明,谁具有发展意识,谁就能抢先一步发展, 1王歧红:新时期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D】.中国优秀硕 谁把握了发展的要求,谁就能发展的更好。 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1). [2】周波: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节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 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olo(10). 【3】重庆市统筹改革办课题组:增加重庆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 入研究Ⅱ】.重庆经济,2011(4). 2、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外 相比起步较晚,且两者之间具有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因此必 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发 展之路。而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 立德树人作为根本”这一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基础上,在具体 培养模式和要求上有所不同,培养职业意识和能力,把学生塑造 【4】方志权:上海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新途径研究U].科学发 展,2010(11). (责任编辑:林志红) 成高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的主要特征。针对不 同地区和不同行业,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应有其 不同内涵和具体要求,一切能够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提 710 《当代经济))2012年5月(上) 。 高教研究 —l 0 _。劳CONT£ O M P RARY E CON O MT' ̄C:S-1l—■■■■_  升职业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管理模式都可以而且 应该拿来为职业教育服务。因此,只有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生机和活 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才能抓住时代的脉搏,不断满足现 今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急切需要,进而促进高等职业 教育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以社会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 养目标为着眼点,把握高职院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则是 实现人力资源实效的理论前提和现实依据。 3、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了解高职现状是发展的 前提,把握高职发展规律是根本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是根本手 段,破解发展难题是根本目的。高职院校发展方式主要包括内 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外延式发展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模 式,它主要重视和依赖外部因素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 方式是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扩大办学规模,这种发展模式在 高职教育发展的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内涵式发展是与外延式 发展相对的概念,它主要重视和依赖内因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 用,在高职发展的今天,这一种发展模式被广泛接受和运用。当 然,这两种模式在高职发展过程中被采用也不是绝对单一的,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学校发展。当前,高职院校 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优势不明显,出现了短板,特色不鲜 明,质量不过硬,这些问题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其实说到底是 人的管理或是管理人出了问题,或是制度缺失、或是制度不健 全,或是刚性过强、柔性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和难题,我们 需从制度建立、制度完善、刚柔结合等多方面着手解决和破除, 可见人力资源管理是大有可为而且是必须作为的。 二、人是有效性管理的着眼点 1、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的有效构成。从范围看,高职院校人 力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包括校内人力资源和校外人力资源。学 校内部人力资源又可以分为领导阶层、教师团队和基层人员。 领导阶层主要包括校领导、系部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 阶层人力资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行政效能水平;教师团队主要 包括班级辅导员、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教师人力资源素质影 响到教学水平;基层员工主要包括科室普通行政人员、后勤人 员等,基层员工人力资源的优劣关系到行政效用的水平。学校 外部人力资源包括学生家长、退休人员和校友。学生家长作为 教育主体,不仅在学生成人成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可以 在学生学习期间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包括对学校的课程设置、 实习实训、对外活动提出意见和支持,可见学生家长作为重要 的学校人力资源,正在逐渐成为事务的参与者;退休人员亲身 经历了学校的发展历程,而且他们还拥有宝贵的教学工作经 验,这些经验对学校的人才梯队建设大有帮助;庞大的校友群 作为学校宝贵人力资源非常重要,他们的成功是对学校最好的 宣传,有利于学校品牌的塑造。人力资源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 要力量,只有充分利用好校内校外这两个资源,实现效能最大 化,才能实现学校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2、高职院校人力资源主体的特点。高职院校人力资源从广 义上看,既有校内的又有校外的,既包括教师也含非教师员工, 既包含在职的也包括退休的,他们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 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学校范围来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的主 体无疑是教师,充分把握教师特点,是提高人力资源实效的重 要前提和基础。从知识角度看,这些教师掌握了较高的知识和 技能,他们视野开阔,求知欲强烈;从能力角度看,他们社会责 任感较强,学习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个人能力素养也比较不 错;从自我追求角度看,他们在工作中更强调自我导向,追求个 性、自我和全面发展,面对物质利益和精神满足,他们更注重 后者。 3、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 为本的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 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学 校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 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 用。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和文化氛围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 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和学校发展是双向互动的 过程。因此,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重视人的需要,包括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其次要以激励和培养员工为主,建立健 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最后要求在组织设计过程 中应以人为中心。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使命,要求尽可 能使人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最大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人健康全面 发展。以人为本要求学校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 积极性放在首位,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开展各 项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人权的维护, 以期实现组织价值和师生员工个人价值的统一。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有效性管理的基本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学校和个人的双发展,我 们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不是非协 调发展,而是协调发展;不是一时的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因 此,人力资源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也必需做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 《当代经济}2012年5月(上) 111 1、坚持物质手段与精神手段的有机组合。马克思主义认 1、统筹校内校外两个大局。学校是个整体,著名的短板效 应理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在开展人力资源 管理工作的时候,应有全局意识、大局观念,不可顾此失彼,有 失偏颇。教育是开放性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市场的教育,关 起门来搞的教育只会是失败的教育。不了解教育发展特点、不 把握市场发展规律,人力资源的有效 L就f艮难保证。 2、统筹教师学生两个群体。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是主 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一定的物质 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进行其他社会活动最基本的 条件。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 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一定的 物质需求和物质利益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获取报酬是每个员工 参与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高校教师虽然更注重精神需求的满 足,但绝不是不要合理正当的物质需求。物质需求虽属于最低 体,教师是主导,两者都要兼顾。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我们 层次的需求,但对调动管理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和 创造性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优化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调动科 研团队的工作潜能。在加强物质手段的同时,更离不开精神手 段的作用,两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处 理好物质手段与精神手段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既要对管 理对象实施物质激励,结合学校实际和工作量给予他们适当合 理的物质报酬,或是施以适当物质惩戒,也要从感情上予以关 怀,增加情感的投入与互动,做到真情温暖人,更好地激发他们 的工作热情,让他们从精神上和心理上感觉到归属感和献身教 育事业的使命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力和斗志。 2、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 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在管理方面的作用毋容置疑,制度建设 是人力资源管理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保证学校发展的基础性 硬件。如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有效的激励机制、健全的培 训机制等,做到政策鼓励人。但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特别是作为 精英的知识分子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的同 时,更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之魂,是教职工的 精神家园,一个好的文化氛围的建立所带来的是群体智慧和协 作精神,是创新和发展的精神动力。高职院校应依据学校定位、 特色、发展目标、学科设置等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独特内涵和特 色的校园文化,并赋予校园文化积极、健康、向上、创新的内容 和导向。 3、人的管理与人的培养相结合。教育特性、教育客体和社 会发展,都要求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人的管理 与人的培养相结合。人力资源管理重在管理,但也要注重人的 培养,培养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在人的培养方面,必须以针对眭 为前提,即结合不同岗位、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发展要求,开展 合理培养;以实效性为目的,即结合学校和个人双向发展,采用 科学、合理、灵活的培训方式和手段保证培养效果最大化。 四、统筹兼顾是有效性管理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也是治校理事的基本要 求,是我们在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战略方针,人 力资源管理要紧紧依靠这一方法切实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在工 作中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做到既能统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能 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教职工利益的突出问题,也就 是要统筹校内校外两个大局、教师学生两个群体、个人与集体 两种利益、局部与整体两种关系、当前与长远N-C"时间。 112 《"3代经济}201-2年5月(上) 也要统筹兼顾这两大主体。教职工和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人,两 者之间具有内在一致的关系,因此应找寻两大群体之间的结合 点,积极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3、统筹个人与集体两类利益。个人是指单独个体利益,集 体既包括学校整体禾U益,也包括在学校中由于共同工作目标或 工作性质结合而成的一种群体;既包括临时性的组织,也包括 在较长时间保持一种稳定状态的组织。统筹个人与集体利益, 就是要做到“大河有水小河满”,防止“大河无水小河干”。因此, 我们要将两类利益结合起来,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切实维护学 校、团体的整体利益,并在此前提下,保证个人利益最大化。 4、统筹局部与整体利益。局部与整体是个相对的概念,在 学校这个既定的整体概念基础上,团体、部门、院系则是局部的 概念。忽视整体利益,局部利益无从谈起;忽视局部利益,整体 利益也就没有了保证。一般情况下各个局部之间的重要性是相 同的,但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各个局部之间的重要性甚至 局部内的重要陛却不尽相同,但都必须在整体利益的通盘考虑 下做出选择。 5、统筹"3-前与长远两个时间点。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学校 是发展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既要立足学校当前发展,又要立 足学校长远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利益,又要顾及长远利益。人力 资源管理工作既要服务当下工作,又必须有长远考虑。总之,要 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和人力资源利益两个工作点,统筹考虑。学 校有发展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也要有规划,应做到当下、短期和 中长期计划有机结合。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在以人为本思 想指导下,既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当前管理,更要注重人力资 源的长远发展,从而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和职业培训制度。 【参考文献】 [1】李仁杰、吴聪聪: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U】.经管 空间,2012(2). [2】刘葆霜: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领域Ⅱ】.企业管理,2011(12). [3】刘艳、刘乃刚: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U].金融教 学与研究,2011(6). [4】刘军峰、黄磊:强化激励机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田. 中国集体经济,2012(1). (责任编辑:刘冰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