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说课稿《色彩对“印”》课时一.docx

来源:伴沃教育


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八课

《色彩对“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本次我的说课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八课 《色彩对“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 习方法、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敬 请各位老师指导。

一、教材分析 (-)关于教材

本节课是湘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八课《色彩对“印”》活动一的 内容——对印画。主要解决的是美术小专题《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实现 三维目标、培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现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 本理念是: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 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三者互相依 存,互相促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当今教师必须研 究的话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于让学生感受、体验对称的美和特点 后,将其内化为对对称美得理解与运用。想对孩子们来说,它是一个 融知识性、游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习活动,其制作方法简单,儿 童没有压力,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便可以获得耐人寻味的奇异效果。 通过游戏、欣赏、启发和找规律来充分打开思路,展开联想,层层递 进,从生活屮的对称

形象屮提炼美术的形象,即要求他们尽可能发现 相关的事物,还要求他们能把想到的形象通过自己的技能想象,表现 成对应的形象,这既训练

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还锻炼了他们 表现美的技巧。

(二)关于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我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 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能力:运用对称的造型手法发挥想象,在学习活动中掌握 方法

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习惯,发展学生 的审美

情趣和想象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发现美、感受美,热爱生活 的情

感,提升和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对称的原理,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相 关的方法和技能。教学难点是:制作时注意颜色匹配、颜料稀稠合适、 面积适中、拓印力度适中,以及拍打、磨压、按压方法的运用。并能 创造富有想象力的画而。 二、关于学情与学法

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及创造力和表现力,又 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关的美术技能。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敢于 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学生学法上,应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通过观察探讨、 直观示范等形式进行学习。在本课时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自己去体 验和感

受,让学生自己自主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

三、 关于教学思路与教法

我的教学思路是:首先理解题意,通过游戏“找朋友”引导学生 了解大自然中包含了很多美的法则,“对称性”是形式美法则之一,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它无处不在。并发挥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 行对印画的创作。接着带领学生学习如何能做到从偶然中取得奇妙的 视觉效果,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如①含水量的多少;②颜色的搭配; ③用量的多少;④疏密关系⑤面积德大少……等等这些因素都能决定 着最后所呈现的效果。最后引导学生实践创作、创意进行讲评。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我在课 程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 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 欣赏分析法②直观演示法③引导发现法④评价激励法 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一、发现对称现象,揭示对称性。

老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展示半边基 本型),你们可以来帮我把这些图形的另一边找出来吗?

1 •游戏A:找朋友(播放 找朋友的音乐)

老师贴出半边各种不同物体的形状,学主找出另一半贴出来并 拼成完整的图形。

老师:请问同学们,有谁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老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这些图形都是从中间平分为两部分, 它们的大小、形状都是一样的,我们称这样的图形为对称图形。(课 件介绍对称知识。)

游戏B:变魔术

1、 教师表演魔术游戏,学生欣赏,激发兴趣。

(空白纸■…半边图案■…全幅图案)。

2、 展示游戏中变出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设疑:猜猜老师变

的物体像什么?谁发现了老师变魔术(对印画)的方法?

3、 揭示课题——色彩对“印”

【设计意图:理解题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对称原理。】 (二)传授新知

1、 激励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 课件播放:师生一起欣赏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对称图片。体 会

对称给我们带来的美。

① 飞机的外形是对称的,如果飞机不对称的话,会怎么样呢? 看来对称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美得感受,有时也是必须的,具有实用性 的。

对称藏匿于生活Z屮,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对称型的东西

呢?在音乐、文学中,重复也是一种简单的对称,如对联;在文字的 对称如口、田、0等。

其实人的身体也是具有对称美,你能用自己的身体做一个 对称

的动作吗?

3•课件播放:师生一起欣赏“有趣的对印画”。提问:这些画是

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在哪?。

4. 小结:这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 处:

对称、抽象、肌理。【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欣赏来认识画主要 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并了解其中的奇妙之处(对称、抽 象、肌理)。】

(二)方法指导

1、 学生代表初次尝试,同学们观察学习,并找出不足之处。 2、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1) 将画纸对折后展开。

(2) 在折线的…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也可有形象目的, 点

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叭

(3) 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 或

拍打。

(4) 揭开候干。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 折

印局部,直到满意。

(5) 还町以根据揭开后的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由实践动手尝试以及实际性的观擦帮助学 生

加深对对称原理的了解】

(四) 学纶实践创作

(师出示课件:作业内容和作业要求)

1、 活动内容根据制作方法和步骤,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完成 一

幅对印画,体会其屮的奥妙。

2、 活动要求:

(1) 制作方法正确,对称关系明朗。

(2) 色彩较丰富(颜色3至4种即可),有纹理变化。 (3) 展开想象,使作品富于创造性。

3、 (轻音乐声响起)学生自主表现对印画,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想让学生发挥想象并实践动手操作加深印象。】 (五) 欣赏评讲建议

1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同赏评。 2. 先请作者说说自己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美,知道了人类在创造美 的过

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到许 多不同的美,所以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讲评时发 动学生加以甄别自我评价是否正确。接着,学生自评或互评学生作品 美在哪里,也可提出改进建议。这样,学生的作品放在哪类都不会伤 害学

生的自尊心,他们都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能虚心接受别人的 建议,改进自己的不足。】 (六)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都表现的非常的棒。一个图案对印上另一半纸,你会见 到一个有趣的画而,一份快乐告诉朋友,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在我 们的生活中,对称是无处不在的,希望大家用心寻找,获得更多的美 的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生活的观察 力。】 五、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制作对卬画的手工课,“对称美”是形式美法则中常用 到的手法之一,对学生并不陌生。所以一开课,就以游戏导入,“找 朋友”寻找已知图形的另一半,孩子们一下子产生了极大地兴趣很快 就找到了。因为对称,藏匿于生活之中,寻觅不同形式的对称图形, 是一种快乐与欢喜。让孩子们找到生活中存在的对称形,觉得对称美 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整节课以“对称图形”为主线进行联想,学 习对印画的制作。由于制作方法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相对简单,孩 子们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压力,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进行自学尝试, 口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耐心寻味的奇异效果。可是, 在孩子信心满满的打开纸张的一刹那,满以为会得到自己预想的效 果,却往往差一点点。想要从偶然中取得奇妙的视觉效果,还需要掌 握一定的方法,含水量的多少、颜色的搭配、用量的多少、疏密关系、 面积的大少、力的轻重……等等这些因索都决定着最后所呈现的效 果。

在教学内容上,我收集整理了大量关于对称图案,便于学生更好 的了

解对称一直藏匿于生活之中。在作品展示中,我鼓励他们的每一 份发现,肯定他们的与众不同,使创作氛围处在一种积极地尝试中, 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性。在课堂的结尾进行了有意的延伸拓展,将学生 置于多元化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们把这些意 犹未尽的创作意识融入生活之中,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 摇篮。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