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上历史

来源:伴沃教育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slj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6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4 29 15 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相应的方框内。) 1.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我爷爷就是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

A.新四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2.“八一”建军节的来历是( )

A.武昌起义 B.百团大战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进行“长征”( ) A.是为了北上抗日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 D.粉碎了敌人的第五次反围剿

4.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以下对“星星之火”理解正确的是( )

A.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的道路 B.建立乡村农委会组织,领导农民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建立城市工委会组织,策动市民暴动,夺取中心城市的道路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5.下列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应 是 ( )

①占领遵义 ②冲破四道封锁线 ③四渡赤水 ④渡过金沙江 ⑤强渡大渡河 ⑥与陕北红军会师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④⑤③⑥ D.①②④③⑤⑥

6.在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征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五四精神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7.关于西安事变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B.结果是实现和平解决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目的是逼蒋联共抗日 8.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是( )

A.抗日游击队 B.国民革命军 C.抗日义勇军 D.东北抗日联军 9.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 A.九一八事变之后 B.西安事变之后

C.七七事变之后

D.中共七大之后

1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是„( ) A.南京 B.武汉 C.重庆 D.成都 11.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 )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打败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法宝,它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第1页(共4页)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slj

13. 抗战老兵张步风回忆说:“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电线,拔了多少根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在公路上挖了多少个大坑,现在已记不清了。”这次战役指的是( ) A.台儿庄战 B.百团大战 C.血战卢沟桥 D.平津战役 14.下面有关中共七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B.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C.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中指出,抗战胜利后,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 D.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5. 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纪念馆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B.百团大战纪念馆 C.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D.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16.日本帝国主义正式签署投降书是在( )

A.1945年8月15日 B.1945年9月2日 C.1945年9月9日 D.1945年10月25日 17.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有直接的关联( ) ①甲午战败 ②戊戌变法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解放战争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 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 D.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19.下列四位都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们中既领导了南昌起义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贺龙 20.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始于( )

A重庆谈判 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辽沈战役开始 21.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的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场战役是指(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2.解放战争中,北平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是( ) A.张学良 B.李宗仁 C.杜聿明 D.傅作义 23.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是: ( )

A.中原和华东解放军 B.中原和华北解放军C.华北和华东解放军 D.华北和东北解放军 24.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西北人民解放军同敌人周旋采用的战术是: ( ) A.蘑菇战术 B.游击战术 C.地雷战 D.地道战

25.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 ⑤蒋家王朝覆灭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6.下列说法与北京大学历史相符合的是( )

①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②是戊戌变法运动的成果之一③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④是中国近代建立的最高学府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7.“洗手用肥皂,铁路走‘人’字,增补《四洲志》,进化读‘天演’” 。四句诗歌里隐藏着的四位近代科学家和思想家为( )

①侯德榜 ②詹天佑 ③华罗庚 ④林则徐 ⑤严复 ⑥魏源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第2页(共4页)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slj

28.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是( )

A.京师同文馆成立 B.京师大学堂创办 C.科举制度废除 D.《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29.某同学要收集鸦片战争前后,国外的历史.地理情况的历史资料,你可以向他推荐的资料是( ) A《民报》 B《天演论》 C《国闻报》 D《海国图志》

30.《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不朽的民族战歌”。它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 ) A.冼星海 B.贺绿汀 C.聂 耳 D.徐悲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31.请阅读右边和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如下三大战役示意图 材料二: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长江。 虎踞龙盘今胜者,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长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上相关内容。(3分) (2)材料一中,中国革命处于什么历史时期?这次主力决战有何意义?(3分)

(3)据材料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指什么战役? “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指什么?(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我跟蒋显示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史》 材料二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

——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蒋介石对这一重大事件持什么态度?(2分)

(2)据材料二,张学良为使蒋介石从“安内”转为“攘外”采取了什么行动?此行动具有什么意义?(2分)

第3页(共4页)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slj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封电报发于中国哪一重大事件之前?并分析指出蒋介石为何发起这一重大事件?(3分)

(2)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指出这两份电报最终造成了什么结局?(4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日本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打倒。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哪些重大侵华事件?(3分)

(2)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近年来,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不断制造“历史教科书”问题,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事件,这种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4分)

34.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遭受到哪两次严重挫折?中共又是怎样挽救革命的?(12分)

第4页(共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