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骨质疏松症患者护理干预论文

来源:伴沃教育
骨质疏松症患者护理干预论文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疼痛程度评分以及骨密度变化情况,同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VAS评分及骨密度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效果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其发生与发展较为隐匿,临床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1],随着骨质的缓慢流失,骨骼会变得越来越脆弱,患者极易发生骨折,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骨

质疏松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及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干预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4.8±2.4)岁,病程1~11年,平均(3.9±1.4)年。对照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3.4±2.6)岁,病程7个月~9年,平均(3.5±1.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钙剂、维生素D 以及双磷酸盐、降钙素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做法如下。

1.2.1健康教育干预 首先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及文化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然后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面对面交流、举办骨质疏松症防治专题讲座、发放免费的宣传材料、病区内开辟宣传栏以及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主要内容包括[2]: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危害性、疾病的治疗、转归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知水平,以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1.2.2饮食干预 根据病情的需要及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多食用富含钙质的食品,保证钙摄入量的充足,以增加骨密度,防止发生骨折,有条件者可饮用500 mL/d新鲜的牛奶[3]。同时嘱患者限制动物内脏、脑类食品等富含磷的食物摄入,

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戒除可导致骨质疏松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吸烟、饮酒、饮茶及咖啡等。

1.2.3运动干预 鼓励患者多进行户外有氧活动,如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选在清晨7∶30~8∶30为宜,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实施个体化,以患者在运动中主观感觉稍感费力,不感心慌、气短, 微出汗即可[4]。运动时间视患者耐受情况而定,一般为20~40 min,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注意运动过程中的安全。

1.2.4用药干预 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医嘱给予合理使用药物,在患者服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告知患者各种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服用剂量、用法、服用时间、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同时患者用药期间应密切询问和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服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5心理干预 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首先对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让患者主动诉说内心的想法,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安慰、鼓励患者,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心理需求。构建医护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患者有效的放松心理压力的方法,如通过呼吸调节、做运动、听音乐、看书等形式舒缓紧张、压抑的情绪,以便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3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疼痛程度评分以

及骨密度变化情况,同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共包括3个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指标 干预组患者的VAS评分及骨密度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骨质疏松症多采用内科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吸收利用率差等原因,因此非药物护理干预越来越得到临床的重视和肯定。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用药干预及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增加患者的骨密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辛,席冠华,王云霞.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6):1035-1036.

[2]郑玲娣.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浙江实用医学,2012,17(2):1035-1036.

[3]杜美兰,蒋芳琴.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73-574.

[4]洪贵英,崔秀梅,苏海丹.社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4):369-3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