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语文上《青山不老》教案

来源:伴沃教育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设计人:叶莹、叶颖、谢丽建

指导老师:季茂旺

【学习目标】

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我国晋西北区域地图。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地图,哪位同学可以在上面找出晋西北是在哪里? 学:„„

2、出示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土化问题严重的图片,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土地贫瘠、沙土化严重;环境问题亟待整治等。 师:晋西北是山西省的山西高原的西北边缘,这里的环境呢就像这个图片一样自古以来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时常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

师:但是有一个人在晋西北竟然拍到了这样一个画面(出示幻灯片——绿意荡漾的青山)

3、出示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土化成功治理后的图片。——植树造林、绿意盎然。

师:如今的晋西北植被茂密,绿意荡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背后到底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付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从65岁开始就致力于沙土整治的81岁老人,他是如何用毕生的心血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第16课。 4、板书: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同学们边听边划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思考,文中老人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

2、请同学认读生字、新词(课件显示)。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师:请同学找找,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把它用横线划出来? 生: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生:15年啊,绿化了8条沟„„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生: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2、师:同学们都找得非常仔细,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是通过使用怎样的方式,描绘老人创造的这个奇迹?我们先来看作者写的老人创造的第一个奇迹。请一位同学来有感情的朗读。 生:窗外是参天的杨柳„„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这一段用了怎样的方式描绘

生:比喻修辞,把土炕比作船,把树林比作波浪。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的绿意盎然,松涛阵阵的画面,暗示了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师:15年啊„„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又是用了什么方式体现出老人的奇迹?

生:作者利用了大量的数字,老人在15年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和3700亩林网,说明了老人为改造山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师: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生:通过对树木的生长状态的描绘,体现了这片树林在老人的精心照料下,生机勃勃。

3、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这样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那么老人又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了这片绿洲,这个奇迹?老人所处的大环境是一个怎么样现状? 【大环境】

生:“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或擎之二三丈而坠。”

师:从文中我们得知,这里从古至今就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请用简洁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险恶的地方。

板书:大环境 自然条件险恶。

【小环境】

师:老人所生活的小环境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找一找并朗读出来。

生: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造成抓吧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躺在炕上过世了。

师:从这里我们看出了老人生活的小环境是怎样的? 生:老人个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忍受孤独的毅力。

师:老人生活环境艰苦,老人的五个同伴离世了,他选择种树,老伴过世了,他还是选择种树。这种孤独和寂寞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板书:小环境 生活艰辛、孤独

【老人为什么留下】

师:那么,面对这样艰苦的条件,老人有没有想过要离去?

生:没有。“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师:为什么老人依旧要留在这里?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这个问题。 生:“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这位同学找的非常准确,请同学说说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生:„„(自由发挥)

师:那我们来看看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老人的选择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第七自然段。 生:„„(自由发挥)

师:是的,老人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晋西北的沙土整治,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以至于离开时我不由得想到了——

出示课件“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

师:那么,文中的“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东西呢?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师:这句话中说“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什么说老人能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呢? 生:„„

(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精神是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而离开消失的。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的精神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四、总结

最后,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有感情的齐读六、七自然段。

五、作业布置

小随笔:如果你有机会去晋西北旅游,你见到老人,你想和老人说些什么呢?

六、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 自然条件恶劣

奇迹

小环境 生活艰辛、孤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