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 《经济学基础》 课题(项目) 周次 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任务15 生产函数1 周 次 16电商3、4班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教师 2016-2017第二学期 Z301 雷 艳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厂商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含义与表示,理解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和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意义,掌握生产规律。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应用生产理论与成本掌握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最优组合条知识目标 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件。 学以致用。 【时间安排】 组织教学 3分钟 复习旧课 5分钟 案例导入 7分钟 讲授新课 55分钟 随堂练习 15分钟 布置作业及课后小结 5分钟 【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等。 【旧课复习】 1.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2.预算线及其特点 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凡是回答正确的,加平时成绩1分,回答错误加0分,表示有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每次课每个学生只有一次回答的机会。本学期回答加分的总分为15分。 分数通过电子表格展示出来,学生每次课都能看到自己本次加分和总分的数字。这样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距离分数目标还有多少距离,努力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案例导入】 三季稻不如两季稻 1958年“大跃进”是一个不讲理性的年代,时髦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于是一些地方把传统的两季稻改为三季稻。结果总产量反而减少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违背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两季稻是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它行之有效,说明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固定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改为三季稻之后,土地过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设备、肥料、水利资源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数量不足。这样,三季稻的总产量就低于两季稻了。群众总结的经验是“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 思考: 能力目标 课程设计: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1.高投入能否带来高产出?是否投入越多、产出越大? 2.高产出能否带来高收益?是否产出越多、效益越好? 【教学过程】 任务15 生产函数1 一、企业类型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一般采取三种形式:独资企业、合伙制和公司制企业。 1.独资企业是由一个人所有并经营的企业 它的特点在于所有者和经营者是同一个人。这种企业形式产权明确,责权利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激励和制约都显而易见。 讨论:该企业的缺点是什么? 2.合伙制是由若干人共同拥有、共同经营的企业 这种企业可以比单人业主制企业大,但致命的缺点是实行法律上的无限责任制,这种无限责任制使每一个合伙人都面临巨大风险,企业越大,每个合伙人面临的风险越大。 3.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公司制企业)。 股份公司是由投资者(股东)共同所有,并由职业经理人经营的企业,股东是公司的共同所有者。 讨论:该企业的优缺点是什么? 讨论:三种企业组织形式的比较 二、投入与产出 讨论:煮饭的投入和产出分别是什么? (一)投入:生产要素 1.生产和生产要素 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在生产中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并生产出产品,所以,生产也就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 小例子:面包烘烤店使用的生产要素包括工人的劳动、面粉、糖等原材料,以及投资在烤炉、搅拌器上的资本和其他一些设备,通过烘烤店老板的管理和协调,生产出面包和蛋糕。 2.生产要素内容 (1)劳动 劳动是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消耗,包括体力和脑力的损耗。劳动的报酬是工资,企业主将体力和智力劳动投入生产过程,应当被视为购买了劳动,理应向劳动的提供者即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工资。 (2)资本 资本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设备,例如,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厂房、仓库等,这些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货币才能购得。资本的报酬就是利息,生产者借得货币购买生产设备,要向贷款方支付利息。 (3)土地 (这里的土地不仅是土地,也包括土地其上的附着物。 (3)企业家才能 企业家才能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经营整个企业的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知识链接】 不要仅把生产理解为工业企业的制造过程,凡是能创造效用的活动都是生产。例如:教师讲授书本知识、律师草拟遗嘱、医生给孩子打针、快递员帮我收发快递、经济学家撰写文章等等。 (二)产出:生产函数 案例:可口可乐配方修改后为什么引起消费者抗议? 1.生产函数 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以及最终产出之间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可用生产函数来描述。生产函数描述的是在一定技术水平之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问依存关系的函数,是某一特定的投入品组合下企业的产出。 2.生产函数类型 不管生产什么物品,至少需要投入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的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是不同的,所以生产函数有两种:一种是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另一种是可变比例生产函数。 (三)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中的短期和长期不是指一个具体的时间跨度,而是指能否使厂商来得及调整生产规模所需要的时间长度。 三、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吃? 微观经济学通常用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短期生产理论。 1.总产量 总产量是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公式表示为:TP=f(L)。 2.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生产的产量。如果用L表示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平均产量可用公式表示为: AP=TPL 3. 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如果用TP表示总产量的变化量,用L表示某种生产要素的变化量,边际产量可用公式为: , 当增量趋于零时,MP是TP的导数, TPLdTPL MPL=limLLdL 4.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利用案例配合表格分析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案例分析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譬如,一个班级的经济学平均成绩为80分,此时,新转来一名新同学。假如他的经济学成绩为90分(由于90>80,此时边际>平均,平均将处在上升阶段),他将会把本班级的平均分带上来;假如他的经济学成绩为70分(由于70<80,此时边际<平均,平均将处在下降阶段),他将会把本班的平均分拉下去。 计算: 1.设某厂商品总产量函数为TP=72L+15L2- L3 求: (1) 当L=7时,边际产量MP是多少? (2)L的投入量为多大时,边际产量MP将开始递减? 2.某企业以变动要素L生产产品X,短期生产函数为(TP)Q=12L+6L2-0.1L3,求: (1)AP最大时,需雇用多少工人? (2)MP最大时,需雇用多少工人? 【随堂练习】 附:《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库——任务15 生产函数1 做习题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 [1] 刘日星、赵亚芬 《经济学基础》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5 [2] 王建平、伍玉华 《经济学基础》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 方杰 《经济学基础》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4] 刘华 《经济学案例教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5] 张作民 《经济学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掌握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最优组合条件。讨论、做练习题、图、计算 复习思考题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图形及关系。 本次课主要介绍了企业类型、投入与产出、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本次授课使用PPT、案例、图片、讨论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除了个别同学之外,其他同学都积极参与。通过习题练习、计算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寓学于乐。 完成授课计划良好,完成教学目的良好,讲授知识点清晰,学生掌握良好。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备注:每次课一份,可以自已加页,重点是课程设计要求内容完整全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