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3.4-二氯三氟甲苯 化学品英文名:3,4-Dichlorobenzotrifluoride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效日期:2008年7月15日 国家应急电话: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
3.4-二氯三氟甲苯
浓度
≥98%
CAS No.
328-84-7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 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
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能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 急 救 措 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 消 防 措 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其蒸气比空
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氟化氢。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干粉、干燥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
灭火。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无资料。 TLVTN:无资料。 TLVWN:无资料。
前苏联MAC(mg/m3):无资料。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
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
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 理 化 特 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有刺激性。 pH值:
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闪点(℃):65
爆炸上限[%(V/V)]:无资料
溶解性: 不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混溶。 主要用途:用作农药原料。
熔点(℃):-13 ~ -12 沸点(℃):173 ~ 174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无资料。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氟化氢。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无资料。 刺激性:有刺激性。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 废 弃 处 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
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远离水源和火源。
第十四部分 运 输 信 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无资料。 包装标志:有毒品。 包装类别:无资料。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
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
有关部门批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 法 规 信 息
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化学危险物
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 其 它 信 息
填表部门:生产部
填表时间:2008年7月15日 数据审核单位:技术部
修改说明:参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程和最新化工技术资料修订。 参考文献: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所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 , 1989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RTECS Database , 19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