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药师对患者用药教育原则
用药教育是药师的工作之一,交给患者使用的药历是保证公众用药安全的有效形式。药师对患者用药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作为患者用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要求药师既要热情、又要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还要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因此开展患者用药教育一般应由主管或以上药师担任。 (二)用药教育是通过直接与患者及其家属及公众交流,解答其用药疑问,介绍药物和疾病的知识,提供用药咨询服务。目的是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三)通过收集与患者用药相关的信息,直接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例如:建立药历、出院患者用药教育、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家庭病床用药指导和药物治疗相关问题解答。 (四)开展用药教育的形式包括:
1. 提供用药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和教育资料,如宣传页、视听材料、宣传栏、病区内巡回
的展板等。
2. 在医疗机构、社区及公共场所,为特殊人群提供用药相关教育,如妊娠期和哺乳期安全
用药,慢性病的用药指导,如高血压、糖尿病、疼痛、抗凝和传染病的防治,等等。
3. 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包括为出院及门诊患者提供的咨询服务等。
4. 设计和发放患者用药咨询联系卡,联系卡包含可提供的联系方式(如通信地址、电话、
传真、电子信箱等)、工作时间、建议咨询的内容、合理用药常识等。
5. 对特殊患者(药品的用法、用量处于调整阶段、需要特别关注的患者)应加强随访,
追踪用药教育的效果。
(五)进行患者用药教育时药师的着眼点
1. 药师自己要清楚处方药物名称(包括国际非专有名称、商品名和别名等)是否正确, 同时要告诉患者如何正确识别,以免重复用药。
2. 处方中有 2 种或 2 种以上药物时,药师要考虑药物间是否有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否有临床意义,并告知患者。
3. 药师应熟练掌握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以确定给药剂量及给药间隔是否合适。
4. 药师应熟练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安全性,特别是那些治疗窗窄,治疗量和中毒量相近的药物,及时提醒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5. 药师应将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及用药时间(如餐前、餐后、吞服等)用通俗易懂的语
1
言告知患者。
6. 药师应了解药物的常见及罕见不良反应,应知道如何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后如何处理,一些重要内容一定让患者牢记。
7. 药师应了解食物、饮料或运动对所处方药物是否有影响并告知患者。
8. 对于儿童患者,药师需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即此药儿童能否使用以及可以使用的合适剂量。
9. 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应特别考虑是否需要减少剂量,以及用于多种疾病治疗的多种药物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10. 对于妊娠期妇女用药,药师应熟悉药物的妊娠期用药安全性分类,必要时可根据文献资料和经验做成小册子或电子版,方便查询。
11. 对于哺乳期妇女用药,药师应关注哪些药物可透入乳汁、透入量多少,对婴幼儿的影响如何,在对哺乳期妇女提供药学服务时给予特别提示,以减少或避免因哺乳母亲治疗用药对婴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
12. 药师应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包括药物、食品及保健品)和家族过敏史,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3. 药师应掌握哪些药物可加重某些疾病,应考虑患者目前伴有的其他疾病,所用药物可否加重伴随疾病。
14. 药师应问清患者目前正服用的其他药物,以免重复用药或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15. 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药师应熟悉药物的体内处置过程,清楚肝、肾功能不全时的药物选用和剂量调整,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
16. 药师应掌握药物不同剂型的特点,并告知患者不同剂型药物的正确用法。
17. 药师应了解药物对化验结果的影响并告诉患者。
18. 药师应了解药物对大便、尿液颜色的影响并告诉患者,减少患者发现异常后的心理负担。
19. 如果患者将注射剂带出院外使用,药师应告知注射用药物的合适溶媒、稀释量、给药速度、配伍禁忌。
20. 药师应了解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所需时间,即治疗疗程或最佳停药时间,并告诉患者, 以免患者过早或过迟停药,某些疾病需要提醒患者必须终生服药。
21. 药师应告知患者药品正确的储存与保管方法,特别是某些注射剂和生物制品需要避光或冰箱冷藏。
2
22. 药师应告知患者药品效期的识别方法,并告知过期药品应及时处理,以免造成后患。
23. 药师应告知各种剂型药品变质的识别方法,以及使用变质药品的危害。
(六)药师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如门诊咨询记录,出院带药辅导记录。
3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