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带答案)

来源:伴沃教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共20分)

一、(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n) 前仆后继(pū) A. 指摘(zhé) 着落(zhuó) 浑为一谈(hù...B. 濡养(rú) 掺和(hé) 殚精竭虑(dān) 筯疲力尽(jīn) ....C. 恪守(gè) 憎恶(wù) 拈轻怕重(niān) 不修边服(fú) ....n) D. 震悚(sǒng) 辟邪(bì) 振聋发聩(kuì) 海市蜃楼(sh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 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 。 .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 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响,再不就是 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可能缺乏教养,而且他也不会永远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 ),这样的人简直蠢到极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先 过错 理所当然 为所欲为 B. 首先 缺陷 理所当然 随心所欲 C. 首个 缺陷 理直气壮 随心所欲 D. 首个 过错 理直气壮 为所欲为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和画曲线语句的语法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懒”“着”“跟”“仍”的词性分别是介词、形容词、助词、连词、副词。 B. “彬彬有礼”“大发雷霆”“习以为常”的结构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C. “这样的人简直蠢到极点!”一句中的”简直”是状语,”极点”是补语。

D.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一句是递进复句。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断定这个人可能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B. 断定这个人可能缺乏教养,而且他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永远有涵养的人。 C. 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永远有涵养的人。 D. 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还要一意孤行地这么做,恕我直言 B. 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地这么做,恕我直言,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 C. 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地这么做,恕我直言 D. 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恕我直言,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地这么做 6.对下面这则新闻主要内容

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12月10日,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了万众瞩目的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

然而,在颁奖典礼之外的街头和网络上,多名西方主流媒体的媒体人,以及阿尔巴尼亚、科索沃、波黑、克罗地亚等巴尔干国家的政府官员与外交官,甚至土耳其驻瑞典大使乃至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本人,都在谴责和抵制这次颁奖典礼。

因为在他们看来,获得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著名作家和剧作家皮特·汉德克,根本”德不配位”。几乎所有西方主流媒体,当时也都报道了汉德克获奖所引发的强烈争议乃至”愤怒”。

汉德克的争议,源于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波黑战争。彼时,西方的政治圈和舆论圈,都将战争的发生以及其中的战争罪行,怪罪给了塞尔维亚人以及当时南斯拉夫的总统米洛舍维奇。然而,汉德克却认为塞尔维亚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认为米洛舍维奇是在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A.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隆重举行。

B.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遭多国政要和西方主流媒体谴责和抵制

C.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汉德克被指”德不配位”并因获奖引发争议。

D. 汉德克获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引发的争议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波黑战争。 7.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的。

A.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更,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却要辰牌起身”中的”辰牌”,古时的一种报时工具,指约上午七时至九时。

B. “属国过居延”中的”属国”原指汉代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诗中指诗人的使者身份;”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中的”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C.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折柳”,指《折杨柳》,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D. “手里拿着一个大红全帖”中的”全帖”,指古时拜客用的帖子,以示郑重和恭敬;”智取生辰纲”中的”纲”,指古时送礼用的礼单,以示正式和虔敬。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 下列句子和成语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不胜收 ..B. 前人之述备矣 求全责备 ..C.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如履薄冰 ..D. 至若春和景明 良辰美景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有去国怀乡 ..

C. 前人之述备矣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其喜洋洋者矣乎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10.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守”,既有对滕子京被贬流放为知州的关切之情,又有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之意,还为后文抒情设下了伏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第②段”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运用拟人、对偶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既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又生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C. 第③段以”若夫”起笔,层层渲染,渐次铺叙,叙写了天气的恶劣和人心的凄楚;第④段以”至若”引起,格调明快,色调清明,叙写了湖景的明丽和心境的欢快。③④两段,一阴一晴,写出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历程。

D. 第⑤段以”嗟夫”开启,转入抒情和议论。在悲喜两种情境之上,假托古仁人之志,道出不因外物和处境而悲喜、始终为人民疾苦和国家患难而忧苦的主旨,既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好友的慰勉之意。

11. 把下列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第Ⅱ卷(共80分)

三、(15分)

12.”中国诗词大会”栏目有一环节为”飞花令”,即对决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整说出含有指定字的一联诗(词、曲)句。请你仿照示例写出5句(单句)(示例除外)含有”寒”字的诗(词、曲)句。 示例:独钓寒江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②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③,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为相。②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涵。虚:天空。③云梦泽:古代太湖,在洞庭湖北面。④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13. 下面对诗歌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夸张、比喻手法,远眺洞庭湖秋水盛涨,湖水浩渺,水天相接,气象阔大 B. 颔联从视觉、听觉着笔,近望洞庭湖水气蒸腾,湖面浩阔,波涛奔腾,声势磅礴。

C. 颈联写诗人因景生发感喟,欲渡没有船只,闲居有愧盛世,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意图。 D. 尾联诗人妙用”临渊羡鱼”古语又赋新意,且”垂钓”与”湖水”照应,喻意自然。 14. 简要说说诗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哪些妙处?

四、(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⑴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⑵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⑶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字典愈加神圣。我毎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⑷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⑸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走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嬴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的,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⑹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宇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⑺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福。”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⑻王福看着班长。①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慢慢”写....班长取字典动作的缓慢,表现了班长内心的不舍。”取”写班长对字典的不舍,”递”写班长不得不给字典的无奈,”取”“递”表现了班长内心的矛盾与犹豫。】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用了。我们说好是你昨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②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他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⑼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15. 一本小小的字典,为什么会成为”圣物”?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理解。 16. 第⑹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17. 请仿照第⑻段中画横线①处撰写的批注,给第⑻段中画横线②处撰写批注。 18. 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

五、(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面具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艺术。你受邀参加主题为”面具——世界文化的脸”的”面具文化”博览会,在入口处你收到一张活动单,请你接受三项挑战。

19. 最适合中国面具馆书签的一句宣传语是( )。 A. 走进博览会,聆听大千世界的声音 C. 汉字——带领我们走向神秘的面具世界

B. 走近面具,一起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D. 面具——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文化使者

20. 古典章回体小说中常在叙事过程中或告一段落时,用一首诗或词对前边发生的事件以韵文的形式加以复述或总结。请仿照示例,补写完整诗句。

示例: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咐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补写诗句:嘱弟躬耕勿荒田,功成之日可归山。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

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在欧洲面具馆”假面舞会”面具展的留言板上,你看到了一句有意思的话”希望假面仅仅出现在舞会上”,触发了你对假面与生活的思考,你也写一句有意义的话。(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字。)

。六、(40分)

22.请以”远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与解析

第Ⅰ卷(共20分)

一、(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n) 前仆后继(pū) A. 指摘(zhé) 着落(zhuó) 浑为一谈(hù...B. 濡养(rú) 掺和(hé) 殚精竭虑(dān) 筯疲力尽(jīn) ....C. 恪守(gè) 憎恶(wù) 拈轻怕重(niān) 不修边服(fú) ....n) D. 震悚(sǒng) 辟邪(bì) 振聋发聩(kuì) 海市蜃楼(shè...【答案】D 【解析】

【详解】A. 指摘(zhāi)、浑为一谈——混为一谈; ..B. 掺和(huo)、筯疲力尽——筋疲力尽; .C. 恪守(kè)、不修边服——不修边幅;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 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 。 .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 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响,再不就是 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可能缺乏教养,而且他也不会永远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 ),这样的人简直蠢到极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先 过错 理所当然 为所欲为

B. 首先 缺陷 理所当然 随心所欲 C. 首个 缺陷 理直气壮 随心所欲 D. 首个 过错 理直气壮 为所欲为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和画曲线语句的语法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懒”“着”“跟”“仍”的词性分别是介词、形容词、助词、连词、副词。 B. “彬彬有礼”“大发雷霆”“习以为常”的结构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C. “这样的人简直蠢到极点!”一句中的”简直”是状语,”极点”是补语。

D.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一句是递进复句。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断定这个人可能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B. 断定这个人可能缺乏教养,而且他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永远有涵养的人。 C. 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永远有涵养的人。 D. 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还要一意孤行地这么做,恕我直言 B. 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地这么做,恕我直言,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 C. 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地这么做,恕我直言 D. 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恕我直言,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地这么做 【答案】2. B 3. A 4. D 5. C 【解析】 【2题详解】

首先,意思是最先。第一空语境”能让妇女 上车”应用”首先”;缺陷,本意指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过错:过失、错误。第二空应用”缺陷”;理所当然,意思是道理当然是这样的,意为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理直气壮,意思是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第三空应用”理所当然”;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最后一空应用”随心所欲”。故选B。 【3题详解】

A. 分析有误。”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中”跟”是介词。故选A。 【4题详解】

划线句子”可以断定这个人可能缺乏教养”语意矛盾,可删去”可能”;”也不会永远”语序不当,应调换,即”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景补写。根据前一句语境”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下一句应转折”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表示更进一步,”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表示程度更深;”这样的人简直蠢到极点!”是作者亮出观点,故前一句应是”恕我直言”。故选C。 6.对下面这则新闻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12月10日,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了万众瞩目的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

然而,在颁奖典礼之外的街头和网络上,多名西方主流媒体的媒体人,以及阿尔巴尼亚、科索沃、波黑、克罗地亚等巴尔干国家的政府官员与外交官,甚至土耳其驻瑞典大使乃至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本人,都在谴责和抵制这次颁奖典礼。

因为在他们看来,获得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著名作家和剧作家皮特·汉德克,根本”德不配位”。几乎所有西方主流媒体,当时也都报道了汉德克获奖所引发的强烈争议乃至”愤怒”。

汉德克的争议,源于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波黑战争。彼时,西方的政治圈和舆论圈,都将战争的发生以及其中的战争罪行,怪罪给了塞尔维亚人以及当时南斯拉夫的总统米洛舍维奇。然而,汉德克却认为塞尔维亚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认为米洛舍维奇是在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A.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隆重举行。 B.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遭多国政要和西方主流媒体谴责和抵制。 C.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汉德克被指”德不配位”并因获奖引发争议。 D. 汉德克获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引发的争议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波黑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材料中的信息的理解概括能力。综合性学习中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题是常考题,这种题型要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性信息加以概括提炼,语言简洁流畅连贯即可。本题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能抓住主要信息”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多名西方主流媒体的媒体人,以及阿尔巴尼亚、科索沃、波黑、克罗地亚等巴尔干国家的政府官员与外交官,……都在谴责和抵制这次颁奖典礼”,概括为”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遭多国政要和西方主流媒体谴责和抵制”。故选B。 7.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日更定矣”中“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更,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却要辰牌起身”中的”辰牌”,古时的一种报时工具,指约上午七时至九时。

B. “属国过居延”中的”属国”原指汉代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诗中指诗人的使者身份;”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中的”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C.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此夜曲中闻折柳”

中的”折柳”,指《折杨柳》,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D. “手里拿着一个大红全帖”中的”全帖”,指古时拜客用的帖子,以示郑重和恭敬;”智取生辰纲”中的”纲”,指古时送礼用的礼单,以示正式和虔敬。 【答案】D 【解析】

【详解】D.有误。生辰纲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纲,唐、宋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故选D。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 下列句子和成语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不胜收 ..B. 前人之述备矣 求全责备 ..C.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如履薄冰 ..D. 至若春和景明 良辰美景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有去国怀乡 ..C. 前人之述备矣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其喜洋洋者矣乎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

10.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守”,既有对滕子京被贬流放为知州的关切之情,又有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之意,还为后文抒情设下了伏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第②段”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运用拟人、对偶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既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又生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C. 第③段以”若夫”起笔,层层渲染,渐次铺叙,叙写了天气的恶劣和人心的凄楚;第④段以”至若”引起,格调明快,色调清明,叙写了湖景的明丽和心境的欢快。③④两段,一阴一晴,写出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历程。

D. 第⑤段以”嗟夫”开启,转入抒情和议论。在悲喜两种情境之上,假托古仁人之志,道出不因外物和处境而悲喜、始终为人民疾苦和国家患难而忧苦的主旨,既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好友的慰勉之意。

11. 把下列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答案】8. B 9. C 10. C

11. (1)偶尔或许(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 【8题详解】 A. 优美/尽;

B. 都解释为:详尽、完备; C. 迫近/与”厚”相对; D. 日光/风景; 故选B。 【9题详解】 A. 来/因为; B. 是/于是,就;

C. 都是结构助词,的;

D. 指示代词,可解释为”那”/人称代词,他们,指”古仁人”。 故选C。 【10题详解】

C. “③④两段,一阴一晴,写出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历程”错误。这两段是两个排比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突出表现了”迁客骚人”们因”物”、因”己”而生的”悲”和”喜”情感。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2)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心思)。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点睛】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第Ⅱ卷(共80分)

三、(15分)

12.”中国诗词大会”栏目有一环节为”飞花令”,即对决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整说出含有指定字的一联诗(词、曲)句。请你仿照示例写出5句(单句)(示例除外)含有”寒”字的诗(词、曲)句。 示例:独钓寒江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凌寒独自开 (2). ②远上寒山石径斜 (3). ③秋处露秋寒霜降 (4). ④冬雪雪冬小大寒 (5). ⑤天寒白屋贫(⑥寒光照铁衣 ⑦烟笼寒水月笼沙 ⑧霜重鼓寒声不起 ⑨岂不罹凝寒 ⑩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⑪心忧炭贱愿天寒 ⑫拣尽寒枝不肯栖 ⑬高处不胜寒 ⑭寒林空见日斜时 ⑮夜吟应觉月光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按照要求写出5句含有”寒”字的诗(词、曲)句即可。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吹面不寒杨柳风;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等。写出有”寒”的单句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③,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④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为相。②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涵。虚:天空。③云梦泽:古代太湖,在

洞庭湖北面。④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13. 下面对诗歌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夸张、比喻手法,远眺洞庭湖秋水盛涨,湖水浩渺,水天相接,气象阔大。 B. 颔联从视觉、听觉着笔,近望洞庭湖水气蒸腾,湖面浩阔,波涛奔腾,声势磅礴。 C. 颈联写诗人因景生发感喟,欲渡没有船只,闲居有愧盛世,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意图。 D. 尾联诗人妙用”临渊羡鱼”古语又赋新意,且”垂钓”与”湖水”照应,喻意自然。 14. 简要说说诗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哪些妙处?

【答案】13. A 14. ①过渡巧妙。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②构思精巧。全诗意在求仕,妙在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③语意双关。”望”既有眺望洞庭湖之意,又有希望得到举荐之意,”望”字将二者巧妙融为一体。 【解析】 【13题详解】

A.有误。首联是诗人站在湖边,远眺湖面所看到

景色。写出了湖水浩瀚,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阔大景

象。使用的有夸张,但没有比喻的修辞。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标题的作用。题目的作用主要有: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做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从诗歌内容、中心等方面去解析。1)标题统领、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望洞庭湖”对应诗歌前四句;”赠张丞相”对应诗歌后四句。2)标题构思巧妙。诗人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巧妙地过渡到”欲济无舟楫”,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求人引荐的愿望;3)标题一语双关,”望洞庭湖”写眺望洞庭湖壮丽的美景,”望”又含有”希望、盼望”之意,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四、(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⑴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⑵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

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⑶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

这本字典愈加神圣。我毎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⑷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⑸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走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嬴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的,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⑹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宇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⑺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福。”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⑻王福看着班长。①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慢慢”写....班长取字典动作的缓慢,表现了班长内心的不舍。”取”写班长对字典的不舍,”递”写班长不得不给字典的无奈,”取”“递”表现了班长内心的矛盾与犹豫。】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用了。我们说好是你昨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②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他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⑼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15. 一本小小的字典,为什么会成为”圣物”?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理解。 16. 第⑹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17. 请仿照第⑻段中画横线①处撰写的批注,给第⑻段中画横线②处撰写批注。 18. 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

【答案】15. ①字典是”老师的老师”。②字典是稀缺的物品,有钱也买不到。③字典是知识和文化的象征,对字典的崇拜,象征着对文化的渴望。

16. ①环境描写,表明山间潮湿多雾。②与上文”湿湿的头发”“衣裤无一处干”相呼应,行文紧密。③衬托王福父子砍竹的艰辛。

17. “极快”写出王福包字典的速度之快,表现了他对作出的决定毫不迟疑。”包”写王福对字典的珍视,”塞”写王福还字典的坚决,”包”“塞”表现了王福诚实守信、愿赌服输的性格。

18. ①王福渴求知识,勤奋好学。王福常借老师的字典翻看,经常提问题。王福和老师打赌,想要贏得老师的字典。为了学习知识,抄书抄了八年。②王福做事有原则。在知道自己赌输了后,将老师赠送给他的字典,还给老师,选择抄写字典。③王福吃苦耐劳。第一天晚上八点和父亲上山砍竹,砍了二百三十棵,拾出去几十棵。④王福诚实守信,做事认真。他说到做到,当天连夜完成了砍伐任务,之后又完成了作文,并且找到了知青作证。⑤王福有集体观念。王福砍伐竹木,是为了学校更换草房顶,他和父亲两个人做完了班级集体要做的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文中第(3)段”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宇典愈加神圣。这是老师的老师。”和文中第(8)段”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可以看出”物以稀为贵”字典是稀缺品;字典是”老师”;字典是文化的象征,所以成为”圣物”。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第(6)段划线句的环境描写交代了山上潮湿多雾的特点,衬托了父子砍竹的艰难,同时与第(5)段内容照应,交代了”湿湿的头发”“衣裤无一处干”的原因。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做批注。即赏析语句或词语,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运用”包”“塞”两个动词,并用”极快”加以修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王福既对字典的珍视,又表现出王福将字典还回班长手中时的态度坚决。注意分析出人物的性格。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和文章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第(2)段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老师,要字典!”斩钉截铁,毫不犹豫,表现了王福渴求知识,勤奋好学;第(6)段,”我和我爹,昨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可见王福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做事认真,有着高度的责任感;第(8)段王福”我输了。我不要。我要一一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表现了他做事有原则;从”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可知,王福砍伐竹木,是为了学校更换草房顶,”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表现了他热爱集体、有集体观念的特点。

五、(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面具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艺术。你受邀参加主题为”面具——世界文化的脸”的”面具文化”博览会,在入口处你收到一张活动单,请你接受三项挑战。

19. 最适合中国面具馆书签一句宣传语是( )。

B. 走近面具,一起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D. 面具——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文化使者

A. 走进博览会,聆听大千世界的声音 C. 汉字——带领我们走向神秘的面具世界

20. 古典章回体小说中常在叙事过程中或告一段落时,用一首诗或词对前边发生的事件以韵文的形式加以复述或总结。请仿照示例,补写完整诗句。

示例: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咐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

补写诗句:嘱弟躬耕勿荒田,功成之日可归山。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在欧洲面具馆”假面舞会”面具展的留言板上,你看到了一句有意思的话”希望假面仅仅出现在舞会上”,触发了你对假面与生活的思考,你也写一句有意义的话。(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字。) 【答案】19. D 20. (1). 答案示例:①云长停盏施英勇 (2). 酒尚温时斩华雄。 (3). ②停盏提刀 (5). ③酒尚温时斩骁将 (6). 千载英勇数关公。驰马去 (4). 关公温酒斩华雄。(④关公温酒斩骁将 至今英名被称颂。⑤温酒斩将声威举 关公英勇惊群雄。) 21. 答案示例:舞会可以假面,生活不可假面。 【解析】 【19题详解】

A.有误,说是博览会,与主题不符; B.有误,说世界范围过大; C.有误,说的是汉字,与主题不符; D.正确,与中国面具馆相符;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求仿照示例,补写完整诗句。阅读文段,袁绍因关羽只是马弓手,而看不起关羽,对其大声斥责;曹操却鼓励关羽出战华雄。于是关羽出战杀了华雄,这一精彩的故事通常称之为”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可根据此故事情节补写诗句,如:关公温酒斩华雄,一世英名被称颂。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在解答此题时学生要抓住中心围绕”希望假面仅仅出现在舞会上”写出自己感悟,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表现你对假面与生活的思考,内容准确,有意义,修辞恰当。答案不唯一。

六、(40分)

22.请以”远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的远行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范文

远行,神圣而崇高;远行,曼妙而伟大;远行,艰难而神奇……

我向往远行,行至一个古朴的国度,抛开城市的喧嚣;行至一个安静的国度,接收净化,无法沾染…… 远行是件曼妙的事,又看不尽的自然风光,有猜不透的人文景观,只道是”远行千里,胜书十年”我愿俯瞰辽阔的草原,我愿投怀滔滔大海,我愿上山观沧海,我愿入海观雄山,我愿去繁华的大都市,也愿去宁静的小山村,愿领月之美……

我愿领略,不愿逗留,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完美,人工打造的假象或者是掌心擦过的温度?然而只是一缕薄烟,看西山之美,可能只是与自然的握手,那风华,无比……爱无畏的西部牛仔,爱文雅的英国爵士,爱勇毅的罗马战士,更爱诗情画意的苏州才子……

总记得,童年踩着泥泞数脚步,总想着:远一点,远点!再远一点。泥泞的鞋,无比纯净;总记得,夏日踏雨归来,总想着:快一点,快点!再快一点。归巢的雨,犹如颂歌;总记得,如沐春风的踏出家门,走向远方,总想着:放松点,放松!再放松点。出巢的光,暖洋洋的……

喜欢山,不因他的雄伟壮丽,总爱征服山。那一缕青烟背后是欢笑,是歌;那一道伤口背后是挫折;是诗:那一把汗水背后是成功,是泪;那一件作品背后是努力,是恒;那一声”妈”背后是亲情;那一声”爸”背后是严厉,是心;那一场雨的背后是磨砺,是艰!诚然,纵观潇潇秋水,把心安在这儿,去找一个角落,去找一道彩虹,去找一个永恒的地方,把这欢乐储存,去珍藏……

远行是温柔的,真挚的,每一个身躯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双眼睛背后都有一个难忘的回忆,每一个微笑背后都有一份真挚的情感……远行向天致敬,让那满天云彩随风飘摇,让那清澈小溪细水长流,让那茂密树林依旧挺立,让那滔滔大河奔流不息…… 我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首先理解题目,”远行”可以理解为长途旅行,更可以理解为人生之路的旅行或者心灵的旅行。可以写自己的”远行”的经历,发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感悟等。也可写人生之路的旅行,个人的成长道路上,哪些东西与自己相伴相依呢?仔细一想,内容很多,有人、有事、有物,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比如:亲情、友情、诗歌、音乐、理想等等。对”远行”的”路”,既可以理解为”实际的路”,比如旅行之路、观光之路、回家之路等;也可以是引申和比喻意义上的”虚路”,比如求学之路、人生之路、探索之路、希望之路等。比如立意”爱伴我远行”,远行之路不能缺少爱;比如”勇气伴我远行”,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克服在生命道路上所遇到的重重困难。还可以写心灵的远行,阅读是一种心灵的行走,无论是在朝阳如画的清晨,还是在月光如诗的夜晚,只要你捧起一本好书,就能跨越文字的万水千山。书中的每一缕阳光,每一朵浪花,每一段故事都会融进你的时光与血脉,牵引着你的热泪和向往,让你的心灵空明澄澈,从容远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