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生物模块Ⅰ测试卷
9.图1为实验动物(羊)的生殖实验示意图。若动物个体II为多利羊,则动物个体II的性状与下列哪种细胞所属的个体性状一致? ( ) A. a B. b C. c D. d
10、白细胞能吞噬绿脓杆菌,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 D.细胞膜流动性
11.下列物质中,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是 ( ) A.氨基酸 B.胆固醇 C.Na+ D.葡萄糖 12.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将 ( ) A.越来越小 B.不变 C.越来越大 D.等于零
13.航天舱里的绿色植物积累18 mol的O2,则可供宇航员细胞内多少摩尔的葡萄糖分解 ( ) A.6 mol B.12 mol C.18 mol D.3moi
14.一分子过氧化氢酶能在1 min内使多个过氧化氢分子水解成水和氧,相当于Fe催化速度的
3命题:雒宗祥 杨根成 审题:雒宗祥
注:考试时长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 一. 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
1.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的正确顺序是:( )
A.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 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时,一个视野内: ( )
A. 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 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 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 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3.区别组成蛋白质20种氨基酸的依据是 ( ) A.氨基酸数目不同
B.R基不同 C.羧基不同 D.碳原子数目不同
D.淀粉、葡萄糖
D.核糖体和叶绿体
4.在动物细胞中和植物细胞中以储存能量的形式存在的糖类分别是 ( ) A.葡萄糖、淀粉 B.淀粉、糖原 C.糖原、淀粉 5.在榕树的细胞和黄牛的细胞中,都能发现的细胞器有 ( ) A.中心体和内质网 B.线粒体和叶绿体 C.核糖体和线粒体 能源物质依次是 ( )
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 B.糖类、蛋白质、细胞、核酸 C.蛋白质、核酸、细胞、糖类 D.核酸、蛋白质、糖类、细胞
7.某蛋白质由2条肽链、502个氨基酸组成。在其脱水缩合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至少减少了 ( )
A.36 B.9000 C.9018 D.9072
8.牛奶中含有乳球蛋白和奶酪蛋白等物质,在奶牛的乳腺细胞中,与乳汁的合成与分泌功能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有 ( )
A.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C.溶酶体、线粒体、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D.核糖体、白色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109倍,但对糖的水解不起作用。这种现象说明酶分别具有( )
A.高效性;稳定性 B.高效性;专一性 C.多样性;稳定性 D.高效性;多样性 15.下列叙述中哪项不是酶的特征( )
A.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 D.酶在催化反应中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16.两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数分别是( ) A.6和6 B.4和6 C.6和4 D.4和4 17.萤火虫发光所用的能量直接来自于(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脂肪 D.ATP
18.对于人类青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生长激素和性激素,从其化学成分上分析
A.都是蛋白质 C.都是脂质 1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特点是
A.种类大体相同,含量有差异 C.种类和含量都相同 20.对质壁分离的正确解释是( )
A.细胞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B.细胞膜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C.原生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D.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2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22.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必须密封的原因是( )
6.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主要
B.前者是蛋白质,后者是固醇 D.前者是固醇,后者是蛋白质 B.种类不同,含量大体相同 D.种类和含量都不同
A.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掉 C.防止氧气进入坛内抑制发酵 B.防止水分过分蒸发 D.防止坛内蔬菜萎蔫
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34.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度蔗度蔗A 糖糖溶溶
液液 浓浓 时间 35.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A.进行能量转换 B.合成蛋白质 C.控制细胞的代谢与遗传 D.储存能量物质 36.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23.在ATPADP+Pi+能量的反应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该反应在部分细胞中进行 D. 参与反应的酶相同
B 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C.该反应在活细胞中不断进行
度蔗糖溶液浓时间
C 度蔗糖溶液浓时间
D 24.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是细胞膜的
A.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26. 高等动植物体内都含有的物质是 A.酶、DNA
B.淀粉、RNA
C.血红蛋白 D.纤维素、激素
27.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酵母菌 B.发菜 C.HIV D.乳酸菌 28.糖原、核酸、淀粉、蛋白质的单位分别是 A.单糖、碱基、单糖、氨基酸 29.细胞中脂肪的主要作用是
A.激素的主要成分 B.储能的主要物质 C.储能的唯一物质 D.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30.植物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之所以具有选择性,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A.外界环境中离子的浓度 B.植物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 C.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大小 D.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与数量 31.所有高等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A.大液泡 B.中心体 C.细胞壁 D.叶绿体 3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酶只有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作用 3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等少数生物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时间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25.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
C.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37.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A.显著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D.酶提供了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B.葡萄糖、核苷酸、葡萄糖、氨基酸 D.单糖、碱基、葡萄糖、氨基
38.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中,先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和pH值分别属于
A. 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D.自变量和对照变量 39.问题探究的一般步骤是:
A.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 B.作出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进一步探究-表达和交流 C.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D.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 40.把一小块生物组织粉碎后进行化学分析,得到水、蛋白质、纤维素等。由此可判断该组织来自于
A.小麦 B.家兔 C.鱼 D.蝗虫
第Ⅱ卷(非选择题 )
41.(10分)下图表示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片时表皮细胞,请回答:
C.葡萄糖、核苷酸、麦芽糖、氨基酸
B.淀粉酶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D.酶具有高效性
C.多数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43.(10分)完成下列填空
成熟的植物细胞,在溶液中就构成一个渗透系统。由-------组成的 ---------相当于半透膜,当其两侧溶液出现 --------时细胞就发生渗透性----------或------------。渗透的最终结果是两侧--------------的平衡,而不一定是----------的相等。失水导致-------------,吸水导致----------。如果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则是----
(1)A细胞所处生理状态是----------- 。 (2)图中细胞液浓度依次是 ----------。
(3)如图所示,A、B、C三个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图与B图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关系是----------------。
(4)假设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渗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发现该细胞形态变化的顺序将如上图所示的从-------------------- (5)图中标号①处的物质是----------------。
42. (10分)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Ⅰ操作步骤:
(1)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2)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 3.00ml, 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3)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4)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Ⅱ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处理 PH 结果(颜色*) Ⅲ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要选择37℃恒温,原因是 --------------------------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酶的最适PH是----------。
----被选择性吸收。
44.(10分)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溶液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彻底清洗双手。 请回答以下问题:
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1)质检局进行该实验的最可能目的是-------------------------
(2)一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将结果用下列曲线图A、B表示。
①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为--------------------。
② 在O℃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③ 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指标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3)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
(注:“+”表示蓝色的程度)
1 5.00 + + 2 6.20 + 3 6.80 橙黄色 4 7.40 + 5 8.00 + +
高一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41(10)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11 B 21 B 31 C 2 D 12 C 22 C 32 A 3 B 13 D 23 C 33 B 4 C 14 B 24 B 34 B 5 C 15 D 25 C 35 C 6 C 16 B 26 A 36 B 7 B 17 D 27 A 37 A 8 A 18 B 28 B 38 C 9 C 19 A 29 B 39 D 10 D 20 D 30 D 40 A
(1) 质壁分离。(2) C>A>B。(3) A>B。(4)B→A→C。 (5) 外界溶液。
42(10).(1) 保证适宜的温度,保证条件相同。 (2) 淀粉被催化分解。 (3) 适当稀释 。
(4) 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PH; 6.80。
43.(10)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原生质层 浓度差 吸水 失水 渗透压 浓度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的复原 溶质 44.(10)(1)检查该洗衣粉是否含蛋白酶
(2)①45℃ ②酶的结构已遭破坏(或酶的活性已丧失)
③胶片上的蛋白膜消失(存在)时间的长短
(3)丝质及羊毛衣料所含的蛋白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
从而破坏衣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