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
----------关于取舍、选择之类的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在一期《开讲啦》节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表示不认识撒贝宁,他解释了原因,他不看电视,他一般是主动搜索信息,不会接受被动灌输,关注什么,搜索什么,像看专业文献一样。
②根据google图书统计,世界上共有约1.3亿本不同的书。人们每天会被不间断的信息流产品、微博、各种热点信息轮番轰炸。
③有人去商场买了一双鞋,因为他需要这双鞋;有人也买了一双鞋,因为鞋在打折,他原本是去买风衣的。
结合以上材料,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学会选择,是一种智慧
我佩服王辰院士的定力,他会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而屏蔽掉自己不需要的信息;我嘲笑那个想买风衣却买了打折鞋子的人,因为他不会正确选择。然而,我们又何尝不是那后者?学会选择,是一种智慧。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中,充满着选择。不管是在求学的路上,还是生活的途中,甚至于我们的早餐吃什么,都需要我们来做一下选择。而这一切就注定了,我们要学会选择。
当今天早晨,你为不知道吃哪个早餐而浪费了十分钟的时间时,你已经被早餐给约束了,你不再是那个选择早餐的人,而是成为了一个被早餐选择的人,因为你已经被小笼包、水饺、烧饼还有烧麦等等丰富的早餐给难住了,你不知道自己到底吃哪个好了,早餐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早餐,而是变成了你生活中的难题了。
学会选择,首先要学会的是跟随自己的心。为什么你会在吃早餐在这个问题上也犹豫不决呢?是因为你觉得你认为好吃的早餐,不是众人眼里最好吃的早餐,你被一人一句的“你那个不好吃,这个才好吃!”所迷惑了,你已经不知道是相信自己的味觉还是相信众人的评价了。
我以为,懂得选择的人,一定是一个内心坚定的人,他会承认也许水饺更好吃,但他还是会选择更喜欢吃的小笼包,他会把那些他不那么想吃的留给更喜欢吃那些的人去吃,而不是让自己站在“选择”的位置上犹豫不决。
那些优秀者或者成长很快的人,往往是主动选择知识和信息,而那些成长很慢的,往往是被动接受信息,或者不加选择的全盘接受。获取方式的不同,为何对人影响如此之大?
主动选择,更能体现出你的思考。一个人主动获取信息,背后一定有目的,主动选择的信息,往往都是经过思考后,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而去主动搜索的信息,而不是被动的被灌输。这样的获取信息
的方式,自然成长很快。
主动获取的,都是有效信息。主动选择信息,也意味着主动过滤信息,这样我们看到的信息是有效的知识。这个世界上垃圾信息太多了,在古代,知识和信息是稀缺资源,只有上层阶级人士才有权获得。但是在现代,信息是过剩的,知识是开放的,人的精力和时间才是最宝贵的,必须做到有效选择,否则你会在垃圾信息中无限浪费生命。主动选择信息,有效学习,才是关键。不要让他人牵着你的鼻子走。
我们更应该培养定力,了解哪些是自己该关注的,哪些是自己要学习的。信息大爆炸时代,每个人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我们放大了外围力量,削弱了自身定力,却对本该全力而为的事心猿意马。人们在纷繁芜杂中寻找安慰,寻求避难。也在这样乐此不疲的消耗中忘记了本应努力实现的目标。远离这类聒噪已经成为了活在数字时代的年轻人必备的能力之一。这样才能把握人生的节奏,掌控自己的命运,获得成功。否则, 我们就会被垃各种噪声淹没,在这时代浪潮中随波逐流。
现在的社会上流行着“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这样的玩笑或者观点,殊不知,当一个人“全都要”时,一定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应对的,这时候也就会生出许多的烦恼和焦虑了。
学会选择,是一种智慧。哪怕你的选择会被众人耻笑,只要你坚定选择,你的人生会变得豁然开朗。
【作文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本题共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讲到院士主动搜索信息,那么他搜索的都是什么信息呢?从材料可以看出,他搜索的信息都是他需要的,能够提升学术和专业水平的,他不会被无效信息影响,从而把时间
和精力集中在学术上,专注做学问,在学术上取得巨大成就。院士的生活应该是简单而丰富的,在学术方面,是忙碌而丰富的;在其他方面,则是主动屏蔽、极简的。第二则材料讲述了互联网时代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的现状,如此巨量的信息,如果自己没有主动选择的意识,没有自我屏蔽的能力,没有清醒坚强的定力,将会被淹没,呼吸困难,窘迫窒息。第三则材料是从反面讲述了放弃主动、被动选择的危害,放弃买风衣而买了鞋子的那个人,风衣才是他需要的,才是他应该主动选择的,而他买了鞋子,这是一个被动的选择,施动者正是鞋子打折的价格,而他也没能屏蔽无用信息,被动接受带回了无用的鞋子,自己陷入垃圾。他浪费的,可能只是金钱。在更多时候,被动浪费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是更宝贵的时间、精力、成长机会等等。切入点的问题,主动选择;另类浪费,因为被动选择的,都是不需要的无用垃圾,会浪费时间、空间、精力、机会、情感等。
【参考立意】
①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
②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③追求我寻找的,路边飞花略过
④在复杂的社会里简化自己
⑤不妨任性一点,只接受我要的
⑥做自己脑袋的主人
⑦排除干扰项,选择正确答案
⑧活在数字时代,我们如何自处
⑨前行中摒弃一切干扰,才能去到想要的远方.
⑩新“拿来主义”。抛来的,不要! 抛给的,不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11 不加选择造成的另类浪费,比浪费金钱危害更大,无用、无效甚至负面的社交、信息、情绪来占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进行立意分析,列立意,确立好题目,结合材料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同题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2020·江苏模拟)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融合是促进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情感可以融合,文化可以融合,经济可以融合,相关领域可以融合……正是有各种各样的融合,社会更加和谐,科技文化发展更快,经济发展更好,世界人民更有信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例文】
互融•互容
昔人有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紧密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必将携手,彼此“互容”,才可“互融”。
诚如海纳百川、川纳百湖一样,我们所追求的“包容型”社会,正是如今开放政策下的“互融型”社会。国家之间互融互通,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相互借鉴、吐故纳新,也为企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可见,彼此的“包容”“互融”必将助力其发展,行稳致远。
那么在这如今时代,我们该何为?这个几世纪前就被荷尔德林提出的诘问跨越漫漫长河,于时光的洪流中仍有警醒世人的力量。或许在不绝回响的历史长河中可以找到答案。
曾几何时,我们顶着“东亚病夫”的帽子,被列强践踏于马蹄之下,却仍洋洋自得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肯走出国门,亦不肯纳谏从流,如此阻碍融合发展之路,岂不痛哉?唯愿后人哀之而又鉴之,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再看如今,博物馆的文物鲜活起来,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融后绽放出了更加绚丽的色彩。《上新了,故宫》刷屏,大胆地启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形式,融合多元素,使故宫活跃于人们的口口相传之间,让人们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600多岁的故宫越活越年轻的气息。传统文物如此,传统诗歌亦如此。诗言志,歌咏言。《经典咏流传》采用了以歌和诗的方式,将歌与诗紧紧相融,在朗诵中,我们能感受到先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经典咏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在这交融的文化形式之中,我们真切地领会到了文化的真正内涵。
所谓“独木难成林,一花难成春”,今天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并深度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也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可谓发展离不开融合,融合将助推发展。
由国至家,由己及人,我们青年一代要学会融合,敢于创新,承担社会责任,相融更要相容。我们要抓住时代机遇,在各领域广泛融合的大势之下,努力争做前5%的时代领跑者。
千年来风雨同舟,万里内鹏程正举。一人行,是茂林修竹轻摇时的绰约;百人行,是惊涛骇浪过后的彩虹;万人行,是千万民族高歌下的灵动。你我互容,以数万人的壮举奏响时代的最强音,互融--势不可当!
【作文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写作的时候要结合材料的提示语分析,“融合是促进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情感可以融合,文化可以融合,经济可以融合,相关领域可以融合”,突出的是“融合”的作用;“正是有各种各样的融合,社会更加和谐,科技文化发展更快,经济发展更好,世界人民更有信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的是“融合”的价值。冬日的冰雪化作淙淙流水是“融”,春天的花朵绽放五彩缤纷是“融”;天空飞翔的和平鸽是“融”,远方伸来的橄榄枝是“融’,坚强的你走出昨日的阴霾是“融”,眼前的他露出真诚的笑脸是“融”;海峡那边的岛屿回到祖国的怀抱是“融”,世界各国的健儿相聚北京奥运是“融”……“融合”是一种状态,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胸怀。因为“融”,生命美丽如花,因为“融”,世界和平安定。就文体而言,本题可编故事,可抒情,可议论,但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忌漫无边际的空洞言说。融入世界,美好共生;融合世界万物,共享生命惊奇;融汇万物,繁华与共。题目切题《互融•互容》,第一段引出观点彼此“互容”,才可“互融”。第二段论述互融的作用,彼此的“包容”“互融”必将助力其发展,行稳致远;第三段提出问题,那么在这如今时代,我们该何为;第四段从历史角度分析,唯愿后人哀之而又鉴之,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第五段从当今社会分析,在这交融的文化形式之中,我们真切地领会到了文化的真正内涵;第七段依然分析
当下,可谓发展离不开融合,融合将助推发展;第八段青年应该怎么做,我们青年一代要学会融合,敢于创新,承担社会责任,相融更要相容。最后一段强调你我互容,以数万人的壮举奏响时代的最强音,互融--势不可当!
【点评】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同题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毕业多年的大学同学,相约来到昔日老师家拜访。一番温馨的回忆之后,话题很快就转到了各自当下的生活。学生们纷纷向这位老师倒苦水,觉得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大,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牢骚满腹。
其间,老师要学生们自己动手冲咖啡。他到厨房拿来一大罐咖啡和十几只各式各样的小杯子,放在客厅的桌子上。这些咖啡杯有瓷的,也有塑料或玻璃做的;有的外观平平,有的看上去昂贵精美、高雅不俗。
当人手一杯咖啡时,老师指着桌上剩下的几只杯子说:“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些外观精美的杯子都被你们拿了,剩下的是这几只不起眼的普通杯子。你们真正要的是咖啡,不是咖啡杯。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好看的杯子拿走,并且也观察着别人手里的杯子是不是比自己的好。”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例文】
活在当下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下看你。 你羡慕别人的生活,生活在别处的人在羡慕你。
——题记
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当下。
然而有太多太多的人,感叹现实的无为也好,悲叹命运的不公也罢,总有一颗身在此地想别处的挣扎的心。
当你困厄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回到晋代,去追随陶渊明,和他一起隐居,一起闲云野鹤。
是啊,陶渊明归隐田园,品乡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得多么潇洒自在!然而,你是否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他也有济世的抱负,却无从施展,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这一铮铮的魏晋风骨,于是他在无尽的无奈中选择出世。他的无奈,他的焦灼,他的伤痛,你懂吗?
是啊,你未曾看到,你只顾嗅五柳先生舍前寒菊的芬芳,你只顾陶醉于南山的山水,于是你羡慕他所处的时代,羡慕他们的生命,同时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埋怨自己生命的焦灼与劳累。你何时才懂得正视现在所拥有的幸福呢?
当你郁闷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回到宋代,去拜访苏东坡,和他一起且行且吟,竹杖芒鞋走天涯。
是啊,苏东坡乐游赤壁,醉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然而,你是否看到他内心的累累伤痕?作为一个人,他肩负着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期许,却接连惨遭贬谪。他的不平,他的郁闷,他的痛苦,他的无奈,你看到了吗?
是啊,你把苏轼生命中的伤痛忽略了,只看到他的光环,看到世人对他的敬重与赞扬,于是羡慕他的生命,于是恨自己生命的苍白乏味。你何时才懂得正视目前的自己。
还是活在当下吧!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活在当下”不是只说豪言壮语、不是只做白日梦,当然也不是坐吃山空、不是知足常乐,而是满足于身边的事物,带着一份对生活的追去和坦然,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做好当
下事。
远方的美景总是诱惑我们,使我们忘了身边的景色——这也是一片绚丽的、值得欣赏、品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人生美景啊!让我们活在当下吧,坚定自己那颗飘忽而挣扎的心,立足于现在,用默默的耕耘与付出来换取这片现实的,属于自己的人生风景。
——而我相信,这一片风景,一定比梦中的玫瑰园更加旖旎多姿!
【作文解析】
实际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假如生活是咖啡,那么工作、金钱和社会地位就只是杯子而已。它们只是容纳生活的载体,生活的滋味不会因为杯子本身的好坏而改变。可惜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只看见杯子,却忘了我们真正要的其实是咖啡,是去享受杯子里的美味。重要的是生活,不是攀比,每个人把握好自己的生活目的,并为之努力,不要太过的注重浮华。这也许就是咖啡和咖啡杯的一种倒置吧,也是人心的虚荣作祟。
【点评】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注意材料的组成,材料的开头是学生对当下不满意,所以才有来时后面的关于冲咖啡的故事,冲咖啡的理论是为了说明大家不满意的原因,所以材料的中心应该是正确的看待当下的生活,最后的立意是“活在当下”。其它的立意“攀比”“虚荣”等都是衍生的立意。
【同类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见到了很多口号、标语,比如“病毒必须隔离,人心不能疏离”,“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徒,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还有“亲戚不走,明年还有,朋友不聚,明年再叙”等等;有些捐赠的防疫物资上则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些口号和标语各有特点。
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在表现。阅读了以上这些口号和标语,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执语言之灯,驱瘟疫之暗
新年伊始,却遭遇大疫临门。在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病毒时,我们缺乏相应的药物和疫苗来阻断病毒的蔓延与传播。那我们该如何面对防控疫情的艰难态势?万千声音道出了答案:语言。
高雅之言道出邻邦之谊。日本援华物资上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诗句,不仅显示了接受唐文化熏陶的日本对诗词的传承与发展,更是用同宗同源的历史来表达了对邻邦深厚的情谊。危难当前,这一句句古诗格调高雅,意韵深远,道出了中日两国人民化先前干戈为玉帛的美好祝愿。
通俗之语阐清防疫道理。朱自清先生很早就看清:诗词的最高境界便是雅俗共赏。通俗的言语与高雅的诗词并无高下之分而仅有适用与否。面对一场全社会参与的人民战争,“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这样看似粗俗的标语,实则幽默风趣并简明扼要地阐明了戴口罩的重要性。相比一本正经的“官腔”,这样的语言显然也更让民众传诵与接受。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怎样的语言都须合理与得当。滥用语言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无疑会造成网络暴力与谣言散布,这些又更是加大加重了疫情防控的社会负担。相比与无端地散布网络谣言,有时无言的彰动反而更显出力量。俄罗斯政府在疫情初期便送了两批物资,虽没有诗词相赠,也没有媒体发声,但无疑是弥足珍贵的雪中送炭,真正做到了“敏于行,讷于言”。
挪威作家易卜生曾言:“社会是一艘大船,每个人都是掌舵手”。 我想,若是这次疫情的伤痛非得化成一种力量,那么便在腐烂之处生出清润之花,而在黑暗之夜长出洞彻之眼。让我们每位掌舵手都重新审视自己的语言,以让这个社会重新生发出深度,厚度与内省,并给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注入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重霾之外,终有阳光灿然;阴影之下,终有小灯长明。疫情的抵抗不仅仅依靠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奋战,更仰仗于每个人的心灵力量。而通过语言,我们便能将这种力量浸润世间。天之大,愿语言之花能扎根于芸芸众生之心田。
【作文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立意的重点还是材料本身,尤其是“任务”的要求。虽然此次作文材料与当下现实“疫情”有关,但很明显“抗疫”不是这次写作立意的关键。审题要紧扣材料和要求,从后面的要求看“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在表现。阅读了以上这些口号和标语,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很明显,是要结合这些标语、口号来谈语言的作用。疫情中的标语、口号,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领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感情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中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无论是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还是那些对传统中华诗文的运用都给我们带来如何传承、发扬和运用民族语言的诸多思考。当然也不可否认,有些人刻意用一些“雷人”的口号博眼球,甚至造谣,表达偏激情绪,这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点评】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充分阅读和理解前面的材料非常重要,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针对材料内容特点,可采用“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同类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人的成长旅途中,有的人说想要有所成就,就要凡事与自己较真;也有人说想要有所成就,就不要凡事与自己较真;还有人说,有些事不该较真,有些事就要较真。
在自己的成长中,你认可哪一种情况?请联系自己实际情况,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学会不较真,人活着可别太累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你会活着很累。与其让自己身心疲惫,倒不如对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做人不可过于较真
大画家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从来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概不追究。有人对此不理解,毕加索说:“我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穷画家混口饭吃不容易,我也不能为难老朋友,还有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况且我也没吃什么亏。”
意大利的诗人、散文家和剧作家阿雷蒂诺说:“人如果太较真,就是不懂如何生活;不较真既是盾,刀枪不入;不较真又是箭,什么盾也挡不住。”如果说官场上的“不较真”能够让自己进退自如的话,那么在与人交往中的“不较真”就能让自己左右逢源了。所以,在不较真的时候,我们就得装模作样、装聋作哑,甚至是装疯卖傻。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现代商业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公司垄断了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在为人处世方面,洛克菲勒很有一套,尤其善于装糊涂。
有一次,洛克菲勒正在工作时,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用拳头猛击桌面,大发脾气:“洛克菲勒,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像傻子一样注视着他,对发生的事似乎毫无知觉,就如同被骂的是另外一个人一样!
那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怒气渐渐平息下来。他是准备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大闹一场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会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不开口,他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不得已,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猛敲了几下,可是仍然得不到回应,只得索然无趣地离去。再看洛克菲勒,就像根本没发生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懂得装傻的人绝不是傻瓜,而是真正的聪明,就比如洛克菲勒。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斤斤计较、咄咄逼人,看似聪明绝顶但最后往往是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才是真正的傻瓜。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要么以牙还牙,这都是错误的做法。怎样才能做到不较真呢?首先,要学会理智处事,沉不住气时反复提醒自己要以理智的心态来控制感情。其次,要学会苦中作乐,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发泄郁闷。第三,遇到难受、挫折、失败的事,不妨找知心朋友聊聊天。第四,欲望少一点、心胸宽一点,这样更能保持心理平衡,维护身心健康。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这样的人活着会很累。与其让自己身心疲惫,还不如在现实生活中,用一种“不较真”的思维方式,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该糊涂时就糊涂,这是历来被推崇的高明的处世之道。一个人如果真能如此的“不较真”: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知足常乐……那么这辈子就会过得自在洒脱!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这样的人活着会很累。与其把自己累得身心疲惫,真不如在现实生活中,用一种“不较真”的方式,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
【作文解析】
本题是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中提供了三种现象,第一种现象的核心在“要与自己较真”,第二种现象的核心在“不要与自己较真”,第三种现象则有所选择,有些可较真,有些不要较真。写作时,要紧扣自身实际,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从认同要较真的角度,可立意为“敢于较真,才能活出自我的风采”“与自己较真才会有进步”“与自己较真是一种优秀品质”“较真,可以夯实人生的精神”等。从认同不要较真的角度,可立意为“人不较真才能活得惬意”“不必较真,潇洒走自己的路”“人不较真才能跳出人生束缚“能屈能伸,不必较真”等。从认同“有些事不该较真,有些事就要较真”的
角度,可立意为“与自己较真需要理性的态度”“原则须较真,小节不计较”“与自己较真是一把双刃剑”“较真,要懂得‘方圆适度,刚柔并济’”等。
【点评】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
【同类材料作文】
【作文素材】
比尔·盖茨名言: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牛根生名言:有自信不一定会赢,但是,没有自信一定会输。既然相信自己,就要全力以赴。
政治人物名言
周恩来名言: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
普京名言:人首先应当遵从的,不是别人的意见,而是自己的良心。
刘少奇名言:立大志,攀高峰。
科学家名言
牛顿名言: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爱因斯坦名言: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艺术家名言
贝多芬名言:成名的艺术家反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们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
尼采名言:由感觉产生一切信任,一切坦然的心境,一切真理的证据。
作家名言
鲁迅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3、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
莎士比亚名言:1、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4、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
演艺名人名言 王宝强名言:
1、我管不住别人的嘴,我只管做好我自己。
2、梦想之所以被称为梦想,就是在于它是要不断追逐的。
范伟名言:摇一年拐一年,缘分啊!吃一堑长一智,谢谢啊!横批是:自学成才
魏晨名言:勇往直前不转弯.
张杰名言: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张杰名言:只跟自己比,不跟别人比.
张杰名言:拥有自己的舞台,便要用尽200%的力气去珍惜.
张杰名言:有信心不一定会赢,但没信心一定会输.
其他名人名言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佚名
业精于勤,荒于戏。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佚名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会补之不足。-雷诺兹
天才是2%的灵感加98%的汗水。-爱迪生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
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罗兰
情愿让日子过得忙迫,也不要让日子过得无聊。-罗兰
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也能做到。 -亨沃比彻
要摘取果子的人必须爬上树。-富勒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爱迪生
富人如果把金钱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对这点恩惠太看重;因为圣人曾经这样教诲:勤劳远比黄金可贵。-萨迪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拉封丹
在所有的过错中,我们最易于原谅的就是懒散。-拉罗什富科
勤劳的人会有各种幸运,懒惰的人则只有一种不幸。-芬兰谚
勤奋是一条神奇的线,用它可以串起无数知识的珍珠。-佚名
莫要由于侥幸取得一次收获,便否认踏实苦干是成就的基础。-佚名
拼搏的汗水放射着事业的光芒,奋斗的年华里洋溢着人生的欢乐。-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 徐玮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 爱因斯坦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 秋瑾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的、最正确的、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名人典型事例
1、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还是一个孩子时,他的父亲就开始教他唱歌。当时,帕瓦罗蒂兴趣泛,有很多爱好和目标,既想当老师、又想当工程师、科学家,还想当歌唱家。最终,他在父亲
的告诫下选择了唱歌。在经过三个七年的努力后,他最终成为了歌唱家。帕瓦罗蒂做了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因为他懂得自己想要什么。只有懂得取舍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2、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他舍弃了作为一国之君该有的尊严,换取了苟活一世的机会。但他却利用这个机会灭吴复越,报仇雪耻。过程虽然艰辛,但他最终取得了成功。他是一个懂得取舍的人,是一个因取舍而获得胜利的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想要成功,首先要懂得取舍。
3、唐骏放弃创业做职业经理人。“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做了一辈子数学题,他在数学中找到了无与伦比的乐趣而放弃了其它一切冗杂的事物;国学大师鲁迅先生当初弃理从医,又弃医从文,他为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昌盛而做出放弃。
4、学会放弃的名人事例:克林顿三次放弃去华盛顿
1963年,17岁的少年比尔克林顿在白宫bai玫瑰园里,见到了肯尼迪总统。握手的一瞬间,他冒出一个疯狂的念头:我也要做白宫的主人。此后,克林顿却连续三次放弃去华盛顿。1973年,他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华盛顿一些政治大佬看上了他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麦戈文助选的经历,邀请他去工作。
克林顿考虑了十天,拒绝了,他厌倦了给别人拉票。碰巧,阿肯色大学法学院需要一名助理教授 ,他决定去做教书匠。
1974年,他萌生了参选阿肯色州联邦众议员的想法。此时,-个名叫约翰·多尔的老朋友打来电:“我现在是联邦众议院首席顾问,负责调查尼克松总统是否应受弹劫一事,需要年轻律师,快来华盛顿吧。\"这一次,克林顿只考虑一天, 就谢绝了。约翰·多尔十分震惊:\" 你犯了个愚蠢的错误。这是弹劾总统!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历史性机遇,你居然放弃?\"
\"全美国有才华的年轻律师都愿不惜代价为您工作,而除我之外没有-个年轻人愿为阿肯色而战斗。\"克林顿礼貌地挂断电话,投入联郑众议员竞选中。他每天I作18个小时,跑遍全州21个县。在每个偏远的小镇,他走进商店、咖啡馆、加油站甚至殡仪馆。“我喜欢一对一-地零售’政治。这些小店主和殡仪员,认识镇上全部的人,他们就是最重要的选票。\"结果,首次参选的他得到48%的支持率,但老资历的共和党人还是赢了。
1975年底,支持者们怂恿克林顿再次参加国会议员的竞选,\"去征服华盛顿政治圈\"。一个小时后,克林顿就说了\"不\"。\"既然我想为阿肯色做事,不用做国会议员,做别的也行。\"他决定竞选州检察长,这次他成功了。1978年他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州长,并获得五次连任。
1992年,从未在华盛顿政坛“混\"过的克林顿,成为白宫主人。回首往事,他说:“决定人生的并不是你选择了什么,而是你选择放弃什么。如果当初我去了华盛顿,我后来根本不可能当选总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