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师范大学2021年8月课程考试《中国古代诗词专题》作业考核试题

来源:伴沃教育
《中国古代诗词专题》期末考试A卷

答案务必写在最后页的答题纸上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每题3分,共6题18分) 1下列哪项不是七古的特征?( D ) A.句式为七言 B.包容量更大 C.形成二二三的节奏 D.变化更少,形式固定 2.( D )是第一首真正的山水诗。 A.《九歌 湘夫人》 B.《大雅 荡之什 崧高》 C.《九章 涉江》 D.《步出夏门行》 3.下列选项哪个不是破体的原则?( D ) A.以古入今 B.以雅入俗 C.以高入卑 D.以小入大

4.杜甫在描写山水时则融入对时代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感慨,更贴近现实,带有明显的入世倾向,折射出( B )的文化色彩。 A.道家 B.儒家C.法家D.墨家

5.《诗经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中体现的是( C )的家国情怀。

A.尽忠职守B.爱民如亲C.以身许国D.誓报国仇 6.绝句的形式按照音律来分为( B ) A.律绝、古绝和拗绝 B.五绝和七绝 C.律绝、古绝和拗绝 D.五绝、七绝和律绝

二、判断题(打“√”或“×”,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每题2分,共5题10分) 1.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境和道于一体,呈现出空灵的特征。 2.乐音包括声调和韵脚,语音包括宫调和曲调。

3.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体现了以身许国的思想。

4.元好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运用的是以词为诗的方法。

5.杜甫“三吏”、“三别”以生动的形象展示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三吏”:《旧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论述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8分,共4题72分) 1. 简述李白山水诗的特点。

2.简述汉代乐府特征。

3.谈谈你对“重气的文艺价值观是植根于中华文化传统、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艺思想。”的理解。

4.试从文本出发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中国古代诗词专题》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题18分)

1 D

二、判断题(打“√”或“×”,每题2分,共5题10分)

1 ×

三、论述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8分,共4题72分) 1.简述李白山水诗的特点。

答:(一)丰富的主题,包括托意仙道、寄情隐逸、挥忧斥愤、登览纪游、送别伤离、羁旅思愁六项。

(二)跳跃的意象,李白山水诗意象的特徵是飞扬灵动、饱含情感;意象跳跃的类型有三种:远近的跳跃、古今的跳跃、真幻的跳跃。

(三)自然的意象,包括:月的意象、水的意象、秋的意象、花的意象。 (四)飞跃的想像,有奇想、怪想、幻想三种。

(五)大胆的夸张,分直接夸张,间接夸张,无理而妙的夸张。

(六)高明的用典,特点有:明用事典,若由己出;暗用事典,了无痕迹;化用语典,推陈出新。

(七)多元的风格,有:雄奇壮伟、飘逸奔放、闲淡清丽、凄婉典雅、沉郁悲慨五种主要风格。

2.简述汉代乐府特征。

答:(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二)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三)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四)浪漫主义的色彩。

3.谈谈你对“重气的文艺价值观是植根于中华文化传统、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

2 × 3 √ 4 × 5 × 2 D 3 D 4 B 5 C 6 B 艺思想。”的理解。

答:(1)气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它包含不同层面的意义,有本体论意义的气、生命论意义的气,价值论意义的气。本体论的气,是指世界的根本要素,是世界的本质。生命论意义的气,是指生命的能量和活力。价值论意义的气,是指精神品格的的性质和状态。(2)在中国文艺思想史上,气常常与其他概念组合,形成新的概念,如才气、气韵等。在这些新的概念中,气的重要性都得到凸显。(3)气是基本的、必要的前提。重气的文艺价值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的生命论取向密切有关。因此重气的文艺价值观是植根于中华文化传统、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艺思想。

4.试从文本出发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题中的赤壁,是黄州(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外,长江北岸的一段红色山崖。“怀古”,是古人写诗词常常采用的一个题目。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歌咏历史事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这首词就是苏轼游览黄州赤壁想到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有所感触而写。其实,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魏、蜀、吴三国争雄,吴国名将周瑜联合刘备,利用火攻大破曹操水军的地方是另一个赤壁,它是今天湖北省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这里词人借怀古以抒怀抱,不一定拘泥于地点的确凿。

怀古的重要一环,是怎样把今和古联系起来。苏轼望着波涛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古以来那些才华出众的人物都已随同时间流逝而消失,犹如被源源而来的浪涛从历史上冲洗掉了一样。于是,他用“浪淘尽”三个字,把眼前的长江和历史上的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在这种自然而又形象的联想中,表现他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大江即长江。这里用“大江”,除去由于声韵的要求外,也显得更有气魄。“千古”,指久远的年代。

接下去,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而首先引起他注目的是古代留下来的

战争遗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旧的。“垒[lěi]”,指营盘。“人道是”,据说是。“周郎”,即周瑜,他二十四岁就当了将军,当时吴国人称他为周郎。这三句词说,在那古代营盘西边,据说,就是三国时代周瑜打胜仗的赤壁。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那么,作者当时看到的赤壁,景象如何呢?“乱石穿空”,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吓人的大浪头,拍打着江岸,激起的浪花象无数堆耀眼的白雪。面对着这雄伟的景象,难怪作者要赞叹不已:既赞美这雄伟的大好河山,更赞美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无数英雄豪杰。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带出了对古人的怀念。下片,就转入对赤壁之战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颂。苏轼写这首词时,距离发生于公元二零八年的赤壁之战,已有八百多年。他想象着几百年前的往事,用“遥想”两个字把我们引向了遥远的过去。“公瑾”,周瑜的字。“小乔”,周瑜的妻,是当时著名的乔氏姊妹中的妹妹。词中提到他们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年轻得意的神态。作者用“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气度雄伟、人才出众。在作者的想象中,周瑜身着戎装,手摇羽毛扇,头戴着配有黑丝带子的头巾(纶巾),风度潇洒,从容指挥,在说笑之间,轻而易举地就把曹操水军战船烧成灰烬。“樯”,帆船上的桅杆。这里用“樯橹”代表曹军的战船。“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神态。“谈笑间”,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就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战。寥寥几笔,显示了作者艺术概括的才能;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的由衷赞赏。

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对自己现实状况的不满。对比之下,四十七岁的苏轼深为自己不能象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气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象他这样,通过想象去经历(神游)那三国(故国)的赤壁之战,人们大概会嘲笑他太富于感情,因而过早地有了花白头发(华发)吧!自嘲之余,一种看破红尘的消极情绪油然而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樽”,酒杯。一尊是一杯酒的意思。“酹[lèi]”,洒酒表示祭奠。他忽然觉得,人间不过象梦境一样,不要徒然感叹了,还是给江上的明月,献上一杯酒,伴月痛饮吧!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虽然结尾流露了消极情绪,但从全词看,气魄宏伟,视野阔大,对壮丽河山的赞美,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及怀念,构成了豪放的

基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