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55
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价值体会
曹连国
(福泉市牛场镇中心卫生院内科,贵州 黔南 550508)
【摘要】目的 体会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将先入院的30例患者定为对照组,后入院的30例患者定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并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数据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其用药安全性较高,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变异性,使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良好控制。
【关键词】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影响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7.55.02
高血压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最高,若血压控制不佳,随着血压水平逐渐升高,会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所以应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治疗研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才能最大限度确保患者健康安全。为此,本次研究详细分析了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价值,详情如下。
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硝苯地平治疗,每次口服10 mg,每日1次,共治疗14天;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依那普利治疗,每次口服5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
1.3 观察标准记录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值及血压变异性;并将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并且通过(x±s)、n(%)描述两组计量和计数数据,用t和x2检验,当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时为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0~78岁,中位年龄(69.0±5.5)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0~79岁,中位年龄(69.5±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替米沙坦,每次80 mg,每日1次;
2 结 果
2.1 两组计量资料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及变异性指标数据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及变异性指标与对照组数据相比显著改善,经计算组间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对比详情(n=30,x±s、mmHg)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
收缩压
治疗前157.1±9.3156.9±9.20.0837>0.05
治疗后129.6±7.5137.2±8.83.6001<0.05
收缩压变异性治疗前13.5±2.313.6±2.40.1647>0.05
治疗后8.2±1.411.8±1.78.9534<0.05
治疗前94.5±6.394.2±6.70.1786>0.05
舒张压
治疗后76.2±3.487.8±4.710.9528<0.05
舒张压变异性治疗前13.7±2.413.8±2.50.1580>0.05
治疗后10.2±1.612.5±1.95.0716<0.05
2.2 两组计数资料对比
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其数据结果仅为6.7%(2/30)例;而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了26.7%(8/30)例,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x2=4.3200,P<0.05)。
3 讨 论
据相关研究表明,针对高血压患者要合理控制血压水平,还要重点关注患者血压变异性,血压变异性主要是指血压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情况,通过监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时掌握心血管动态,当患者血压过高时则会损伤机体,致使反射的敏感度降低,从而造成血压变异性上升。所以
及时降低血压变异性,才能更加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替米沙坦为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型)拮抗剂,可选择性持久与ATⅠ受体结合,从而达到抑制血管收缩及降低血压的目的[1-2];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具有强烈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的作用,从而达到舒张全身血管下降血压的目的。且具有作用时间长及降压缓和等优点。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更佳[3]。这在本次分析结果中也显示,同采用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数据相比,给予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均得到良好控制,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下转86页)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86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 第 6 卷第 77 期2019 Vol.6 No.77
图2 术中显微镜下切开硬膜,切除肿瘤
图3 患者术后影像资料
3 讨 论
椎管内肿瘤占神经系统肿瘤10~15%,由于部位深在隐匿,被发现诊断时常常肿瘤巨大已经产生压迫症状[3]。MRI可以显示椎管内占位病变的大小、部位、以及对神经压迫的程度,并可以评估脊髓神经受压迫后的改变,是首选的诊断方法。椎管内占位性肿瘤绝大部分来源于神经系统组织,以神经鞘瘤最多见,属于良性肿瘤,完整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低。因此,充分显露肿瘤,完整切除,是提高预后避免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
手术应以最小创伤获得肿瘤完整切除,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为原则。椎管内管径狭小,空间有限,硬膜薄弱,风险高。在我们的36例病例中,其中24例为显微镜下手术,显微镜下操作,为外科医师提供了良好、清晰的术区视野,提高了手术医生操作的精细程度。,相对裸眼直视手术疗效良好。显微镜下可以清楚暴露肿瘤边界,显示供血管以及载瘤神经,如肿瘤与神经根粘连较紧或神经根从瘤体穿出,可精细操作切开肿瘤包膜,在包膜内分块切除肿瘤,与此同时进一步判断肿瘤与神经根的关系,达到充分保护神经根完整切除肿瘤。在本组病例中,与直视
下手术比较,显微镜下手术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直视手术组。肿瘤切除后,在显微镜下严密缝合硬膜,减少术后脑脊液漏的风险和几率。针对肿瘤切除后硬膜局部缺损,如此可采取人工硬膜或者小肌块局部修补,降低术后脑脊液漏风险。手术切除椎板及部分小关节,术后脊柱稳定性下降,另外病变范围广泛需暴露多个节段,或肿瘤向侧方扩展明显需切除小关节,易导致脊柱稳定性降低,轻者引起脊柱变形,甚至严重者导致脊柱脱位,引起严重并发症。本组病例均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
术后围手术期,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比直视下手术显示了相当优势。术后引流量、平均拔出引流管的时间以及脑脊液漏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优势明显。我们的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同时在手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上则没有明显差异。我们分析认为,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主要与肿瘤范围大小、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程度以及术者的显微外科技术熟练程度有关。在本组病例中,随着手术技术逐渐熟练,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也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与大宗文献对比结果基本一致。
脊柱椎管内肿瘤及时手术治疗解除脊髓神经压迫是治疗和提高预后的关键,但是由于胸椎管的解剖特点,显微镜下手术相对裸眼直视手术具有安全、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建伟,张慧贤,王向阳.椎管内肿瘤临床分析.医药论坛杂
志.2010.(02):61-62.
[2] 谢京城,王振宇,马长城,李振东,刘 彬,陈晓东.660例椎管内肿
瘤的手术治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10):940-945.
[3] 贺宝荣,郝定均,孙根发,吴起宁,宋宗让,陈海波.椎管内肿瘤的诊
断与治疗.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11):31-33.
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55页)
综上所述,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疾病的疗效显著,其安全性较高,对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起着关键作用。
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7):16-17.
[2] 田 伟,刘瑞娟.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J].北方药
学,2017,14(5):195-196.
[3] 商 杰.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
药,2017,15(4):2-3.
参考文献
[1] 王 萌.不同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
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60页)
参考文献
[1] 陈 洁,宋文燕,姜 涛.心悸病病名及症状历史沿革[J].山西中
医,2017,33(06):59-62.
[2] 程德纲.心悸病证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D].北京中医
药大学,2005.
[3] 耿晓娟,阮士怡,张军平.心悸病因病机及方药演变初探[J].中医
杂志,2018,59(20):1717-1721.
[4] 高 薇,卢秉久,卢秉久经方治疗黄疸.实用中医内科杂
志,2015,29(12):14-15.
[5] 蒋卫民,唐蜀华.多离子通道阻断的抗心律失常中药研究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06):858-860.
本文编辑:吴 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