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属于印象乐派的是( )。 A.莫扎特 B.韦伯 C.贝多芬 D.雷斯皮基 【答案】 D
【解析】
D项《雷斯皮基》是印象主义音乐家,代表作是《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和《罗马的节日》。AC两项为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B项韦伯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前辈 2.李芳园是清代著名的( )演奏家。 A.古琴 B.古筝 C.琵琶 D.三弦 【答案】 C
【解析】
李芳园,自誉“琵琶癖”,平湖派的代表人物。平湖派以李其钰、李芳园、吴梦飞以及吴柏君、朱荇青(朱英)等世代相传,流传有《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怡怡室琵琶谱》《朱英琵琶谱》等 3.标题为《云》《节日》《人鱼》的夜曲是____音乐家____的作品。( ) A.法国拉威尔 B.法国德彪西 C.俄罗斯格林卡 D.意大利威尔第 【答案】 B
【解析】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的《夜曲》是印象派音乐的重要文献之一,完成于1899年,由《云》《节日》和《人鱼》三幅生动的音乐画面组成,体现了三种“自然的现象”
4.歌剧《白毛女》是( )的作品。 A.黄自 B.刘炽 C.赵元任 D.马可 【答案】 D
【解析】
歌剧《白毛女》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等作曲。
5.以下音乐机构不属于唐代的是( )。 A.太常寺 B.大州乐 C.大乐署 D.梨园 【答案】 B
【解析】
可用排除法。唐代由太常寺掌管和管理音乐,大乐署和梨园均为其下属机构
6.大二度转位后是( )。 A.大七度 B.小二度 C.大九度 D.小七度 【答案】 D
7.《莎乐美》是音乐家( )的著名歌剧。 A.理查·施特劳斯 B.瓦格纳 C.威尔第 D.肖邦 【答案】 A
【解析】
理查·施特劳斯于1903年根据奥斯卡王尔德的剧本写了独幕剧《莎乐美》
8.《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 )的作品。 A.王实甫 B.马致远 C.关汉卿 D.白朴 【答案】 C
【解析】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补、马致远。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秋思》。白朴代表作《唐朝秋夜梧桐雨》。《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作品。
9.贝多芬一生写了九部交响曲,其中哪一部交响曲加入了人声?( ) A.第三部 B.第五部 C.第九部 D.第六部
【答案】 C
【解析】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中加入了人声。故选C
010.由著名钢琴曲《邀舞》改编的管弦乐曲《邀舞》的作者是( )。 A.柏辽兹 B.韦伯 C.海顿 D.莫扎特 【答案】 A
【解析】
《邀舞》原为钢琴曲,由韦伯作于1819年,后被柏辽兹编配成管弦乐曲,使之名声大噪 11.近代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中,古琴社以( )最为著名。 A.今虞琴社 B.大同乐会 C.天韵社
D.国乐改进社 【答案】 A
【解析】
今虞琴社,1936年创建于江苏苏州,后移至上海,发起人兼主持者为查阜西、彭庆寿等人,1937年该社编印《今虞琴刊》辑;大同乐会,民族器乐演奏社团,1920年由郑觐文等人发起,成立于上海;天韵社,清唱昆曲社,设在江苏无锡,明、清两代统称“曲局”;国乐改进社是民族音乐社团,1927年由刘天华和郑颖荪、吴伯超、曹安和等共35人发起,成立于北京
12.以《吴越春秋》中西施和范蠡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传奇《浣纱记》的是( )。 A.魏良辅 B.梁辰鱼 C.梅兰芳 D.周信芳 【答案】 B
13.柴可夫斯基的歌剧作品是( )。 A.《天鹅湖》 B.《睡美人》
C.《叶甫盖尼·奥涅金》 D.《胡桃夹子》 【答案】 C
【解析】 《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的舞剧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柴可夫斯基的歌剧作品
14.我国有许多地方剧种,如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等。下面选项中,具有山东地方特色
的剧种是( )。 A.越剧 B.吕剧 C.黄梅戏 D.评剧 【答案】 B
【解析】
吕剧,又名“化妆扬琴”,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有100年历史
15.被称为“音乐神童”的作曲家是( )。 A.德沃夏克 B.哈恰图良 C.罗西尼 D.莫扎特 【答案】 D
【解析】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音乐神童”
16.越剧基本唱腔有( )腔、弦下调腔和四工调腔等三种。 A.工调 B.上调 C.尺调 D.凡调 【答案】 C
【解析】
越剧,又名绍兴戏,是中国汉族五大戏曲种类之一。越剧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音乐常用的主要腔调是四工调、尺调、弦下调
17.十二律产生方法的最早记载是在( )中的“三分损益法”。 A.《管子·地员篇》 B.《乐记》 C.《梦溪笔谈》 D.《中原音韵》 【答案】 A
【解析】
古代最早记载生律方法的书是《管子·地员篇》。《吕氏春秋》最早记载十二律生律法 18.家喻户晓的《饮酒歌》选自威尔第的著名歌剧( )。 A.《游吟诗人》 B.《弄臣》 C.《茶花女》
D.《奥赛罗》 【答案】 C
【解析】
《饮酒歌》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所作的歌剧《茶花女》中第一幕唱段 19.下列选项中,属于京剧板式“一板一眼”的是( )。 A.原板 B.快三眼 C.摇板 D.流水板 【答案】 A
【解析】 一眼板(2/4拍)是我国戏曲音乐中的一个基本板式,如豫剧的二八板、河南梆子的二六板、京剧的原板。三眼板(4/4拍)分为慢三眼、中三眼、快三眼。散板是在基本板式的基础上拆散而来的,又叫摇板。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 20.《西厢记》《丽春堂》是( )的作品。 A.关汉卿 B.马致远 C.白朴 D.王实甫 【答案】 D
【解析】
王实甫的元曲代表作有《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
21.“表达途径较曲折,表现方法较细腻,形式较规整”,这句话概括( )这种民间音乐形式较合适。 A.艺术歌曲 B.山歌 C.号子 D.小调 【答案】 D
22.( )最早产生于17世纪末,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形式。 A.奏鸣曲 B.协奏曲 C.钢琴曲 D.小夜曲 【答案】 B
【解析】
协奏曲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23.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黄自的主要作品有( )。 A.《春晓》《前途》 B.《旗正飘飘》《抗敌歌》 C.《红豆词》《长城谣》 D.《嘉陵江上》《游击队歌》 【答案】 B
【解析】
A项为江定仙的作品;B项为黄自的作品;C项为刘雪庵的作品;D项为贺绿汀的作品
24.1986年,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处和艺术教育委员会成立,随后制定了( ),这就为我国音乐学科教育研究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基础。 A.《中学音乐教材教法》
B.《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 C.《初中音乐课程标准》
D.《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 【答案】 B
25.( )是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 A.黄自 B.黎锦晖 C.刘天华 D.青主 【答案】 B
【解析】
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之父,中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
26.《第五(命运)交响曲》的作者是( )。 A.肖邦 B.舒伯特 C.贝多芬 D.莫扎特 【答案】 C
【解析】
《第五交响曲》是指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该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作于1805年末到1808年初,该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27.《糖果仙人舞曲》是芭蕾舞剧( )中一段舞的伴奏音乐。 A.《天鹅湖》 B.《睡美人》 C.《胡桃夹子》
D.《黑桃皇后》‘ 【答案】 C
【解析】
《糖果仙人舞曲》是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小主人公玛丽梦游仙境的时候,糖果仙子欢迎她跳舞的音乐
28.古琴曲《高山流水》的作者是( )。 A.伯牙 B.姜夔 C.师旷 D.蔡琰 【答案】 A
【解析】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相传为伯牙所作
29.“新艺术”一词由( )提出。 A.佩罗 B.迪兰尼 C.维特里 D.莱奥南 【答案】 C
【解析】
维特里,法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诗人,是“新艺术”音乐的奠基者,现代记谱法的创始人
30.“余音绕梁”是对( )的赞美。 A.秦青 B.韩娥 C.薛谭 D.李延年 【答案】 B
【解析】
我国古时有一位善歌者韩娥,韩国人。一次她经过齐国,因路费用尽,便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属山东)的雍门卖唱筹资。韩娥声音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十分动人。这次演唱轰动全城。唱完以后,听众还聚在雍门,徘徊留恋,不肯散去 31.佛德兰乐派的主要作品是____和____。( ) A.众赞歌康塔塔 B.弥撒曲经文歌 C.圣母颂众赞歌 D.康塔塔游吟诗
【答案】 B
【解析】
佛德兰乐派把世俗曲调作为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定旋律,常采用尚松、牧歌、维勒莱等世俗声乐体裁进行写作
32.“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呀,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这是一首在中秋佳节思念心上人,希望能与亲人团聚的歌曲。这首民歌的曲名是( )。 A.《康定情歌》 B.《月之故乡》 C.《敖包相会》
D.《在那遥远的地方》 【答案】 C
33.将某一主题,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变奏出与主题相似的新乐段乐曲,称为( )。 A.变奏曲 B.轮旋曲 C.奏鸣曲 D.交响曲 【答案】 A
34.唱赚是由( )所创。 A.孔三传 B.张五牛 C.董解元 D.姜夔 【答案】 B
【解析】
唱赚是由南宋勾栏艺人张五牛创造
35.依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方案》规定,每个高中生需在音乐课中获得____个必修学分。每完成____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
评价,即可获得____学分。在高中音乐课程的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 模块为____学分,其余五个模块各为____学分。( ) A.618121 B.636121l C.336112 D.31812l 【答案】 D
【解析】
依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方案》规定,每个高中生需在音乐课中获得3个必修学分每完成
18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即可获得1个学分。在高中音乐课程的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模块为2个学分,其余五个模块各为1个学分
36.下列调式中,( )是大调的近关系调。 A.Ⅱ级小调 B.V级小调 C.Ⅲ级大调 D.Ⅳ级小调 【答案】 A
【解析】
在大调中,它的关系小调和它上方五度、下方五度的两个大调,及这两个大调的关系小调,为五个近关系调。那么大调的五个近关系调分别为:Ⅵ级小调,V级大调,Ⅲ级小调,Ⅳ级大调,Ⅱ级小调。故本题选A
37.我国民族乐器笙属于( )类气鸣乐器。 A.哨嘴 B.簧管 C.拉管 D.闭管 【答案】 B
【解析】
笙,吹管类乐器,靠簧片振动发声。故笙属于簧管类气鸣乐器 38.5/8拍子是( )。 A.复拍子 B.单拍子 C.变换拍子 D.混合复拍子 【答案】 D
39.唐宋两代盛行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是( )。 A.俳优 B.角抵戏 C.参军戏 D.南戏 【答案】 C
【解析】
参军戏是中国古代戏曲形式,由优伶演变而成,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
40.美国作曲家凯奇是20世纪( )音乐的代表人物。 A.偶然主义 B.电子
C.镶贴 D.实验 【答案】 A
【解析】
凯奇(1912-1992年),美国作曲家,偶然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后来又创造了“即兴混合媒体”音乐。他的第一首偶然音乐作品为《变化的音乐》 41.《伏尔塔瓦河》的作曲者和国籍分别是( )。 A.斯美塔那捷克 B.阿兰尼亚意大利 C.安德森美国 D.莫扎特奥地利 【答案】 A
【解析】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作品 42.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送葬与凯旋交响曲》奠定了( )在法国以及欧洲的巨大声誉。 A.兰迪尼 B.多尼采蒂 C.贝里尼 D.柏辽兹 【答案】 D
43.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曲作者是( )。 A.鲍罗丁 B.穆索尔斯基 C.居伊
D.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答案】 A
【解析】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俄罗斯著名音乐家鲍罗丁的作品 44.下列拍号中,属于复拍子的是( )。 A.2/4 B.3/4 C.9/8 D.3/2 【答案】 C
【解析】
复拍子是由同类型的单拍子所组成的,每小节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强拍的拍子 二.多选题
11.聂耳创作的群众歌曲涉及面和形式非常广泛,有( )。 A.救亡歌曲 B.劳动歌曲 C.儿童歌曲 D.抒情歌曲 E.队列歌曲 【答案】 ABCD
【解析】
聂耳的群众歌曲涉及的面和形式都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救亡歌曲、劳动歌曲、抒情歌曲和儿童歌曲四类。
2.唱名法分为( )。 A.音调唱名法 B.民族唱名法 C.固定调唱名法 D.民间唱名法 【答案】 AC
【解析】
唱名法是用若干特定的音节来表示音阶中各音级的唱法,分为两种,分别是音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
3.下列哪些是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 ) A.单口唱 B.拆唱 C.群唱 D.帮唱 【答案】 ABCD
【解析】
说唱音乐可分为两大类,即牌子曲类和鼓书类,前者是由唱曲子发展而来,后者是由说书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有单口唱、对口唱、帮唱、拆唱、群唱、走唱等。故本题选AB|C|D。 4.中国民族乐器按乐器演奏方法和发音特点,分为( )。 A.吹打类乐器 B.管弦类乐器 C.弹拨类乐器 D.打击类乐器 E.拉弦类乐器 【答案】 ACDE 【解析】
中国民族乐器按演奏方法、发音特点可分为吹打类、弹拨类、打击类和拉弦类。故A|C|D|E为正确答案。B项为西方乐器分类常用。
5.下列打击乐器中,有固定音高的有( )。 A.定音鼓 B.排钟 C.小军鼓 D.木琴 E.三角铁 【答案】 ABD
【解析】
打击乐器分为两大类: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鼓、排钟、钟琴、钢片琴、木琴等;无固定音高的,如小军鼓、大鼓、钹、三角铁、响板、铃鼓、沙槌等。
6.下列乐曲中,不是贝多芬创作的有( )。 A.《月光奏鸣曲》 B.《悲怆奏鸣曲》 C.《巨人交响曲》 D.《悲怆交响曲》 【答案】 CD
【解析】
本题旨在区分两个《悲怆》,并且要求选出“不是”贝多芬作品的选项,C项为马勒的第一交响曲《巨人》,D项为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故CD为正确答案。
7.南宋时期宋杂剧的表演结构通常分为( )。 A.艳段 B.解 C.正杂剧 D.杂扮 E.散段 【答案】 ACE
【解析】
注意区分“相和歌”的曲式结构(艳、曲、趋、乱)。宋杂剧的通常结构:“艳段”之后“正杂剧”,再到“散段”即“杂段”。可直接选出ACE三项为正确答案。 8.著名京剧传统剧目是( )。 A.《二进宫》
B.《玉堂春·三堂会审》 C.《长生殿·小宴》 D.《霸王别姬》 E.《卧龙吊孝》 【答案】 ABDE 【解析】
《二进宫》《玉堂春·三堂会审》《霸王别姬》《卧龙吊孝》是京剧的剧目,《长生殿·小宴》是昆曲的剧目。
9.铃木教学法从( )四个方面展开了能力的开发。 A.记忆力 B.表达能力 C.注意力 D.运动能力 E.表现力 【答案】 ACDE 【解析】
铃木镇一用极其简练的方法,从记忆力、注意力、运动能力、表现力四个方面展开了能力的开发。 三.填空题
11.威尼斯乐派的创始人是____。 【答案】 维拉尔特
2.我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白毛女》诞生于____年。 【答案】 1945
3.具有法国革命精神象征的____于1795年被定为法国国歌。 【答案】 《马赛曲》
4.音乐唱游课应体现“动中学、____、____”的指导思想。 【答案】 玩中学乐中学
5.俄国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____和____。 【答案】
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
6.唐代的音乐机构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乐署鼓吹署教坊梨园 7.著名歌剧《弄臣》《阿依达》等均由在歌剧创作领域成就卓著的意大利作曲家____所著。 【答案】 威尔第
9.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____。 【答案】 小花脸
10.康塔塔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的一种,最初是一种____或____的世俗叙事套曲。 【答案】 独唱重唱
11.将四个降号记谱的旋律移记成F调圆号演奏的乐谱,新调的调蛋是____。
【答案】 三个降号
12.斯美塔那是____的奠基者,____的创始人。 【答案】
捷克民族乐派捷克民族歌剧
13.____是以商音为主音的民族调式,是由一个B类三音列和一个C类三音列构成的。 【答案】 商调式
14.不标明分声部的三声部同声合唱,一般就称为____声部____声部和____声部。 【答案】 高音中音低音
16.语言与旋律的具体关系主要表现在____与____方面。 【答案】 声调节奏
17.____是为进步电影《桃李劫》所写的主题歌,作者是____和____。 【答案】
《毕业歌》聂耳田汉
18.学生的自评以____为主,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和纵向比较上。 【答案】 描述性评价
19.四部和声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答案】
高音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低音声部
20.六声调式并不能作为一种单独的调式,它只是在五声音阶中增加一个偏音,或是在七声音阶中减少____而形成的一种临时的调式。 【答案】 一个偏音
21.《在希望的田野上》是____词,____曲。 【答案】 陈晓光施光南
22.“六人团”是2。世纪2。年代法国音乐界的代表人物,为法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管弦乐《太平洋231》和哑剧音乐《屋顶上的公牛》分别是____和____的代表作品。 【答案】 奥涅格米约
23.从音乐风格和特点上将蒙古族民歌分为____和____两大类。 【答案】 长调短调
24.在国外,五度相生律最早出现在____,是由____发现的。 【答案】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
25.萧友梅音乐创作中代表性歌曲有《____》《____》等。 【答案】 问春江花月夜
26.北方梆笛曲的代表曲目有____和____,南方曲笛曲的代表曲目有____和____。 【答案】 《喜相逢》《五梆子》《小放牛》《鹧鸪飞》 27.冼星海是我国杰出的左翼音乐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和钢琴家,他的四部大合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28.____是前一和弦中的和弦音以延长或者重复的方式延留至后一和弦内所形成的强外音。 【答案】 延留音
29.在大调中,三个稳定音级构成大三和弦,它是确定____的主器标志。 【答案】 大调
30.基本情节取材于长篇小说《红岩》的歌剧____共七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1964年首演于北京。 【答案】 《江姐》
31.____是由主要音和上方邻音快速均匀地交替弹奏而成。 【答案】 颤音
32.《潇湘水云》的作者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古琴家____。 【答案】 郭沔
33.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____、歌唱、____、创作、____、音乐与戏剧表演。其中,____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因此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答案】
音乐鉴赏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鉴赏
34.《拨面》是____(朝代)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歌舞戏之一。 【答案】 唐
35.藏族中的箭歌是猎人们相互炫耀箭术时唱的歌曲,常伴有____动作。 【答案】 舞蹈
36.减十度音程的转位音程是____。 【答案】 增六度
37.在乐音体系中,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____。
【答案】 八度
38.假如把一个音符分成三部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____部分,便形成三连音。 【答案】 两
39.歌剧____是根据作家____的同名小说改编,歌颂了民兵队长二黑与村姑小芹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 【答案】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40.____产生于北宋时期的大型说唱形式,表演的是情节曲折复杂的长篇故事,有说有唱,与之相配合的音乐是由多种宫调构成的多种曲牌连缀形式。 【答案】 诸宫调
41.1950年,我国第一部芭蕾舞剧____的成功演出,促进了中国舞剧的创作。 【答案】 《和平鸽》
42.在音乐作品中,旋律结束在主和弦的____音上,叫完全终止。 【答案】 主
43.音乐的织体按声部多少分为____音乐和____音乐两大类,按旋律分为____音乐和____音乐两大类。 【答案】
单声部多声部复调和声
44.听起来比较刺耳,彼此不很融合的音程____。 【答案】 不协和音程
45.广东音乐是流行于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它的前身是____的过场和烘托表演的小曲。 【答案】 粤剧
46.三连音是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____来代替基本划分的____。 【答案】 三等分二等分 四.名词解释 11.五线谱: 【答案】
五线谱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记谱法,在目前的记谱法中,五线谱相比较而言最为严密、准确、科学。它用五条平行横线记录声音的高低,用空心(或实心)椭圆或在它一侧加竖线(有的还在竖线的一端加“尾巴”)的图形做音符,表示音的长短,具有立体感,便于记录多声部音乐。
2.江南丝竹:
【答案】
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江南丝竹。 3.《广陵散》: 【答案】
著名古琴曲,是一首富有战斗精神的乐曲,全曲共45段,有小标题,是一部由两个基本主题发展而成的器乐大曲。其音乐内容反映了汉代以来历代人民不满封建迫害,追求光明幸福的精神境界,也反映了沉郁悲愤的情感和戈矛纵横的战斗精神。 4.减字谱: 【答案】
古代音乐记谱法的一种。由唐代曹柔创立,由文字谱发展而来。它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指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 5.套曲: 【答案】
是一种有许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比如: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是由很多不同风格的舞曲,舞蹈音乐和生动的民间音乐组合而成的诠释。
6.艺术歌曲: 【答案】
指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的诗作而创作的歌曲。艺术歌曲多为独唱曲,一般都有精心统配的钢琴伴奏,对演唱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常供音乐会演唱使用。 7.古乐舞: 【答案】
是指在原始及夏商时代产生的一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早期音乐舞蹈形式。其中歌唱和舞蹈占据有重要地位,节奏因素较为突出。形式多与原始巫术、祭祀等活动结合。
8.杂剧: 【答案】 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元,是在唐代参军戏的基础上,综合各种歌舞杂戏而发展起来的以滑稽、讽刺内容为主的戏曲艺术,散段是其中一种滑稽戏,表演形式随意。所用音乐均为北曲。
9.音乐直觉感兴力: 【答案】
音乐直觉感兴力是音乐活动得以展开的主体心理方面的基础能力。一般包括音乐知觉、音乐审美感受、音乐想象、音乐领悟等多种能力,是一种在情感体验状态下体现音乐审美创造性的认知能力。 10.爵士音乐: 【答案】
是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形式。起源于美国黑人,音乐根基来自于布鲁斯和拉格泰姆,在流行音乐领域影响最大。它是一种喧闹的,强调节奏的器乐曲,多采用即兴演奏,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的结合。
11.艺术意蕴: 【答案】
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12.音乐剧: 【答案】
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演出的喜剧形式。 五.简答题
11.简述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生们的创作。 【答案】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生们的创作有:(1)先后出版了学术性刊物《乐艺》《音乐杂志》;(2)课外艺术实践和演出,如著名的“鼓舞敌忾后援音乐会”。 2.宋元时期出现的新乐器有哪些? 【答案】
(1)三弦:始于元代,属弹拨乐器;(2)云墩:今称云锣,始于元代;(3)火不思:西域所传,弹拨泺器。
3.简述美声声音训练方面技术的主要表现。 【答案】
美声声音训练方面技术的主要表现有:(1)正确的呼吸。美声强调呼吸时歌唱的基础,要求“用气息托住声音”,肯定了胸腹式呼吸法,提出用调整呼吸状态来调整歌声状态的观点。 (2)准确的起音。美声只有完成良好的起音,才能获得轻松柔和、明亮圆润的声音。而要完成良好的起音,一定要正确呼吸,喉头稳定、思想集中、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声带积极闭合。
(3)声音的连贯性。美声强调保持音质的一致、声音位置安放不变,音与音的连接讲究平滑匀净,音量渐强渐弱控制自如。
(4)声音的灵活性。美声注重训练,声音的灵活性,发展音域,打开喉咙,锻炼声音的控制能力,应多练习快速音阶、快速走句、跳音,要求声音清晰明亮而准确。
(5)声区与共鸣。声区是教学的关键,声区与共鸣是相辅相成的。要达到音色统一动人,富有穿透力,共鸣的位置必须相对稳定、准确。
4.六大交响曲是指哪几首? 【答案】
六大交响曲包含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舒伯特的《未完成的交响曲》、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5.简单介绍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答案】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如下: (1)艺术描绘的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3)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6.被誉为“歌曲之王”的音乐家是谁?请列举三首他的歌曲作品。 【答案】
舒伯特是古典乐派的继承者和浪漫乐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善于深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并精益求精地创作出音乐与诗、歌声与伴奏高度和谐的德国艺术歌曲,被称颂为“歌曲之王”。代表作品有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歌曲《鳟鱼》《魔王》等。
7.简述“中国音乐体系”的音乐特征。 【答案】
中国音乐体系为除俄罗斯族以外的55个民族所采用,亦称华夏体系:其形成和发展综合了古代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华夏文化、北方草原文化,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和以珠江流域为中心的百越文化中的音乐艺术成果,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有特色的一个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的主要特征是音乐的带腔性、织体思维的横向性、节拍节奏的灵活性、音调组织的五声性四个特征。
8.我国内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有哪些音乐特点? 【答案】
蒙古长调的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曲式结构上、下句构成的乐段较为常见,也有复乐段乃至多乐段构成的联句体,以非方整性结构居多。歌词多以两行为一段,在不同的韵律上反复叠唱。词曲结合则“腔多字少”,常用甩腔和华彩性拖腔,以各种装饰音点缀旋律。除独唱外,还有齐唱、对唱、伴唱、“潮尔”合唱等演唱形式。 9.音乐教学过程的规律有哪些? 【答案】
教学过程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规律,是教学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的稳定的联系。
(1)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的由审美规律所决定的;(2)音乐教学过程是亲历的知和学理的知的有机结合;(3)掌握音乐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相统一规律;(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规律。 六.论述题
11.试述19世纪俄国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特征。 【答案】
俄国民族乐派是指19世纪在俄国兴起的,作曲家从自己本土的文化中汲取素材,创作出异彩纷呈的音乐作品的学派。
俄国第一位有世界影响的作曲家是格林卡(1804-1857),他被蔓为俄国音乐的创始人,他创作了第一部俄国民族歌剧《伊凡·苏宁》,并以《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闻名。 创作特征:格林卡的音乐创作既从俄国民间音乐吸取营养,又从俄国城市音乐文化中得到启迪,同时还大量地借鉴了西欧各国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成果,从而把俄国的音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随后,著名的“强力五人团”确立了俄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 穆索尔斯基(1839-1881)是五人中最具独创性的一位作曲家,这主要体现在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和《霍万斯基党人之乱》以及《跳蚤之歌》和声乐套曲《死之歌舞》等艺术歌曲当中,他的钢琴套曲《展览会图画》和交响诗《荒山之夜》是描绘性音乐的杰作。相比而言,科萨科夫(1844-1908)较为传统,以富于色彩的配器技巧而闻名,名作为《天方夜谭》。另
外三位作曲家留世的作品不算太多,鲍罗丁(1833-1887)的《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是其中最知名的一部作品了。
创作特征: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艺术主张,立志继承、发扬格林卡的优良传统,努力使自己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时关注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紧密联系,提倡音乐的标题性,并喜好将异国和俄国风情作对比。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国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作曲家,他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和《睡美人》几乎无人不知。而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悲怆交响曲》《曼弗雷的交响曲》和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更将俄国风格发展到了一种极致。
创作特征: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并不局限于表现俄国题材,在风格上也更多地吸收了西欧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力求反映人们普遍的思想感情。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有两个最鲜明的风格特征:深刻的抒情性和强烈的戏剧性。
2.试述乐府的产生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中的影响。 【答案】
乐府是秦代创立的宫廷音乐机构,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充。乐府的重要职责就是采集、改编民间音乐,创作新作品并进行表演。《汉书·礼乐志》载,汉武帝时乐府广采歌谣,“采诗夜颂,有赵、代、秦、楚之讴”。从《汉书·艺文志》所载的138首西汉乐府民歌看,其采集的范围已超出《诗经》,不止是《汉书》所说的赵(山西)、代(河北)、秦(陕西)、楚(湖北),而是遍及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这些采集到的民歌大多是百姓“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所以可“观风俗,知厚薄”,察探民情。《上邪》《有所思》反映了人们的爱情追求,《战城南》是对统治者的控诉,《妇病行》《孤儿行》哀叹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这些作品从各个侧面描写了汉代人们的生活场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所以仍在广为流传。乐府的极盛时期是汉武帝执政期间,扩大后的乐府机构共有近千人之多,除行政管理人员外,还有演唱齐、蔡、巴、楚等地民歌的“讴员”;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乐器演奏的“鼓员”“竽员”“琴员”“瑟员”等;有专管乐器修理的“柱工员“‘绳弦工员”等。但到了汉哀帝时,国力的衰退,经济的窘迫,使朝廷已无力维持乐府庞大的机构,而采集的民歌中反映出的强烈反抗情绪也使统治者坐立不安,所以绥和二年(公元前七年)汉哀帝下诏罢免乐府,对乐府实施大量裁员,乐府由800余人裁减至300余人,留下的乐工主要掌管郊庙祭祀等场合所用的雅乐,而其余从事民间音乐的乐工则全被裁掉。此后,乐府逐渐趋于衰微。从汉武帝的竭力扶持,到汉哀帝的坚决罢免,乐府仅有百余年的兴盛,但它对民间音乐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对以后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乐府的概念也随着时代不断发生变化,被广泛用于音乐、文学领域。乐府的初义指音乐机构,但魏晋以后其含义逐渐扩大,也指乐府诗歌和后人拟作的民间诗歌,后来则进一步扩大为凡和音乐有关的音乐、文学作品,不管是否人乐都称乐府。秦、汉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优秀的乐府诗歌,许多文人曾参与搜集整理这些作品,其中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成书最早、价值最高,被《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为“言乐府者,以是集为祖本,犹渔猎之资山海也”。《乐府诗集》共一百卷,郭茂倩在这部著作中以音乐曲调为准,别具匠心地将所录乐府歌曲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书中收录了先秦至唐末的大量民歌及文人作品,是我们了解乐府歌曲的必读之作。
3.论述明清戏曲发展中代表性的声腔和剧种。 【答案】
明清戏曲继宋元杂剧、南戏之后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众多的剧种和声腔,最具代表性的有海盐、弋阳、余姚、昆山、梆子、皮黄诸腔。其中前四者产生于明代,后两者产生于清代。
这些声腔的兴起,极大地繁荣了当时戏曲音乐舞台,使明清戏曲继宋元之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
海盐腔是产生于浙江海盐的明代戏曲声腔,明中叶曾盛极一时。弋阳腔是元末形成于江西弋阳,又称弋腔、高腔,明清时广泛流传,遍及北京、南京、安徽、湖南、福建、两广、贵州、云南等地,在一段时期里和海盐腔并驾齐驱,各霸一方。弋阳腔与各地的民间音乐、方言戏曲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对后来各地戏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久不衰,仍是现在川剧、湘剧、徽剧、婺剧、赣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声腔。余姚腔元末明初产生于浙江余姚,也曾经是当时重要的戏曲声腔。昆山腔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又称昆腔、昆曲。它原为流行在昆山一带民间的南戏清唱腔调,因创始人顾坚居于昆山附近而得名。明嘉靖、隆庆年间,居于太仓的魏良辅历经十年,与过云适、张梅谷、谢林泉等人广泛吸收了海盐、弋阳等声腔的特点,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改革,使之跃居其他三种声腔之上,成为明代戏曲腔调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
清代的戏曲舞台可谓乱弹迭起,新弄叠出,不断出现新的声腔和剧种,有梆子腔、皮黄腔、柳子腔、巫娘腔、唢呐腔、西秦腔、楚腔、吹腔、弦索腔等,这些被称为“乱弹”的各地声腔以旺盛的生命力流传于全国的大江南北,并以崭新的姿态向被尊为“雅部”的昆曲提出挑战。“乱弹”诸腔中,以梆子腔和皮黄腔的影响最大。
4.论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音乐发展。 【答案】
这一时期是美国民族音乐的真正成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曲家,如科普兰、哈里斯、格什温、辟斯顿等,其中以科普兰和格什温最为突出,他们两位也恰好代表了美国民族主义音乐发展的两个方向。科普兰(1900-1990)追求音乐既有民族风格又有个人风格,他融合吸收了美国专业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因素,通过不断探索,获得了颇具个性的音乐语言。他的创作常采用爵士乐风格的旋律和节奏,有时采用乡村音乐、牧歌音调,或是以美国流行歌曲、其他国家的舞曲为素材,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在科普兰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作品风格在不断变化,有些甚至差异很大,展示出作曲家兼收并蓄并形成自己风格的卓越才能。 格什温(1898-1937),在美国民族主义音乐中,科普兰代表的是严肃音乐的主流,而格什温是将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他是第一位将美国通俗流行音乐与专业音乐结合起来的作曲家,代表了美国民族主义音乐发展的另一方向。
格什温的音乐容易记忆,节奏活泼,富于动力,和弦的用法也颇具特色,常有不解决的七和弦以及毫无准备的转调。他喜欢多次重复某些旋律,这正是爵士乐等流行音乐的特点。 七.音乐作品赏析
11.赏析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答案】
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完成于1786年4月,同年5月在维也纳首次演出。剧本由篷泰根据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撰写。歌剧主要是描写伯爵的男仆理发师费加罗与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的纯洁爱情,作者通过喜剧性的爱情故事,深刻、尖锐地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问题。在剧中,普通平民以机智、勇敢和胜利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而对封建贵族的虚伪、堕落则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揭露,这部歌剧在当时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也遭到宫廷贵族的不满和禁演。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的主题音乐与歌剧中的音乐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在风格上和情绪上与歌剧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这首序曲是一首妙趣横生的作品,它概括了普通平民的性格特征,烘托了喜剧中胜利的欢乐气氛。从中不难看到费加罗机警、幽默的形象和苏珊娜聪慧、
美丽的倩影。
序曲采用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的主部由两个主题构成: 第一个主题是稍快急速、性格爽朗的音流。
第二个主题为急板,像是明快、雄健的号声,体现出抒情喜剧的风格。 连接部出现活泼跳跃的节奏和弦,将热烈的情绪推进了一步。
副部也有两个主题,用属调写成。第一主题富有朝气,又以反复出现的音型,象征费加罗不屈不挠争取爱情自由的性格。第二主题使费加罗勇于斗争的性格表现得更加突出。 结束部旋律优美、细腻,富于歌唱性,刻画了少女苏珊娜的形象。 经过一个短小的连接句,音乐进入再现部,副部的主题在主调上出现,全曲充满了热烈气氛,表现了费加罗战胜封建势力,获得婚姻自由的欢乐情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