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大单体工艺技术简析

来源:伴沃教育
(4)仿真分析。引进法国ESI专业复合材料设计模拟软件,主要包含PAM-CRASH、SYSPLY、PAM-RTM三大模块;二维设计软件Caxa、CAD,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Catia;建立复合材料计算机设计仿真实验室。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的推动下,复合材料的成型材料、铺层设计和制造工艺广泛采用数字化仿真模拟技术,实现对产品测试的实际仿真,与产品性能协同的工艺参数微调以及评价产品在使用环境中的表现。

(5)加工制造。基于以上研制的高性能复合树脂胶黏剂以及具有适宜活性的混杂纤维增强材料,采用层压技术与RTM等技术相结合的复合手段,进行大型构件的成型,对成型工艺进行系统研究,探讨成型温度、压力、成型时间等关键参数对复合材料宏观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依托复合材料 MBD 技术,完成零件制造阶段全三维数字化生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方式,采用数字量形式对产品进行全面描述和数据传递,实现了设计与制造之间数据的无缝集成。

(6)ATE测试工装系统。记录并实时监控产品生产测试过程数据,并与信息系统有效的管理起来。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产品生产中的原始数据。

聚羧酸减水剂聚醚

大单体工艺技术简析

王业翔 王文娟(中国化学赛鼎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宁波 315000)

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减水剂,是国内外减水摘要:

剂研究的热点。当前,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工艺所采用的聚醚大单体主要是MPEG大单体、APEG大单体、TPEG大单体、HPEG大单体。本文主要介绍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大单体生产的种类并介绍三种聚醚大单体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其控制因素。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大单体;工艺技术 关键词:

0 引言

混凝土作为当今世界主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指标很大程度上受到减水剂的影响。聚羧酸减水剂作为当今使用效果最好的新一代减水剂,其大规模用于铁路、轨道交通以及其他建筑用混凝土中。近几年来,作为聚羧酸减水剂生产所必须采用的原料载体,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大单体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研究发展很快,成为了减水剂研究和应用中的主流,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合成大单体的结构和合成工艺条件方面。

3 结语

以工业4.0智能化生产流程作为重要支撑,解决了个性定制难以规模化生产的困难,做深全品类个性化定制领域。将LFT、SMC、拉挤及缠绕生产线与后道工序通过智能化升级,基于云平台的创建,将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建立了多个联动控制系统。产品生产每个环节的原始记录都采用计算机采集、记录、保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原始记录的完整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车间生产产品的一次送检合格率均在99%以上。网络数据平台的构建围绕着公司运作的几个大的职能部门,从销售订单的确定开始、到原材料的采购、原材料的检验入库、生产、销售打包、财务核算等各个环节,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建立了一套协同工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及时的共享信息、协同工作,当一方面有需求发生变化时,另一方面能及时的了解到该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系统中对库存的实时监控和提醒,降低了原材料和在制品的库存。通过对采购单价的监控和控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成本。通过系统中的报表功能,能快速的统计最新的生产、销售、采购的运行数据,为上层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1 聚醚大单体种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聚羧酸减水剂合成用聚醚

大单体已从最初的MPEG(聚乙二醇单甲醚)发展到现在的APEG(烯丙基聚氧乙烯醚)、TPEG(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和HPEG(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其中TPEG和HPEG大单体已占据国内最大的市场比例。

MPEG合成减水剂,一般包含聚合、酯化2个环节,且由于MPEG不能完全酯化,残留在产品中的MPEG会极大的影响减水剂的应用性能,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APEG合成减水剂,只需将其与起始剂单体溶液聚合便可制备。但APEG聚合活性较差,与MPEG单体类似残留量较大,得到的减水剂性能不稳定,目前产量逐年降低。TPEG和HPEG合成减水剂,已成为国内市场上的主流品种,其聚合活性好,同时具有很好的减水率,工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参考文献:

[1]肖钊,韩旭,杨刚.基于区间技术的模型确认方法及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14,(14).

[2]阮文斌,吕震宙,安军,彭湃.不确定条件下复合材料结构的全局灵敏度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2014,(03).

[3]陈志国,邓忠民,毕司峰.基于Monte Carlo法的结构动力学模型确认[J].振动与冲击,2013,(16).

[4]张冬冬,郭勤涛.Kriging响应面代理模型在有限元模型确认中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2013,(09).

[5]张伟,韩旭,刘杰,杨刚.一种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土中爆炸数值模型确认方法[J].工程力学,2013,(03).

2 聚醚大单体生产工艺

聚醚大单体生产工艺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该工艺是指以环氧乙烷(EO)为原料,与各类起始剂(比如分子内含有活泼氢的乙二醇、脂肪醇等)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聚合反应,生产各种规格的聚醚大单体产品。这类生产工艺的特点主要包括:①反应过程包括:氮气置换、进料、预反应、反应、熟化、脱挥、排料、洗釜(可选择)等步骤;②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反应热约为2 140 kJ/kgEO);③反应为间歇反应,产物粘度大,易堵;○4反应原料含环氧乙烷(EO)气体(易燃易爆且高毒),一旦泄露极易发生火灾和爆炸,

2018年2月 | 199工艺管控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基于该生产工艺的特点,其生产技术也经过了不断的改进,先后经历了传统搅拌工艺、喷雾式生产工艺、环路喷射式生产工艺。

艺主要特点为①反应设备少,工艺流程简单,布置方便;②反应速度较快,适合生产黏度较大的品种;③不需进行脱气处理,产品中游离EO含量即可达到1 mg/L以下;④反应安全性高,生产过程在氮气保护下,可确保反应器内可燃气体在安全范围内;⑤循环死角少,更换品种时洗釜简单,甚至可直接用氮气吹净即可。⑥可采用粉末催化剂,省去了催化剂配置工序。

2.1 传统搅拌反应器

在传统搅拌反应器中,液相EO通入罐底分布器鼓泡,在

搅拌器作用下与起始剂反应,反应热由冷却夹套和内部的冷却盘管移去。传统搅拌反应器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①未反应的液相环氧乙烷,有在罐内积累的可能,一旦开始反应会迅猛放热,导致温度和压力骤升引起设备爆炸;②反应器顶部积聚了大量未反应气相环氧乙烷,与搅拌器的旋转部分接触,有可能会自聚或旋转部件产生静电或火花而带来危险;③由于物料之间的接触是在环氧乙烷进入罐内汽化鼓泡时进行的,反应物料和催化剂之间的接触不均匀,导致副反应物的生成;④反应速度低,物料在高温下停留时间较长,产品色泽加深。

因此,国内新建项目,一般已不采用传统搅拌式反应器。

3 聚醚大单体生产工艺主要控制点

3.1 催化剂的选择

生产聚醚大单体产品时,催化剂在聚合过程中具有决定性

的作用,它不断极大地影响产品收率、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还会对最终的减水剂合成产生影响。现阶段催化剂大多采用KOH、NaOH、NaH或Na等几种催化剂。除固体NaH或Na作为催化可直接使用外,KOH、NaOH溶液一般现场配置。综合多年生产实践,使用KOH时催化效率最高,能有效的缩短反应时间。但无论使用何种催化剂,聚合反应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大,反应时间都会缩短,但当催化剂用量达到总进料量的0.5‰时,反应时间降低的幅度会越来越小。

2.2 气液接触式喷雾反应器

意大利Press公司开发的气液接触反应器,该工艺采用雾化的物料(液相)分散到EO气相中。

该反应器的特点在于:①反应器中接触EO气相没有旋转部件,防止静电形成,且循环物料中EO含量低,操作十分安全。②环物料形成雾状与环氧乙烷气相接触,反应速度快,每立方米反应器的E0消耗速率在1200kg/h,同时生成的副反应少,产品质量高。③在含惰性气体的气相中仍有较高的反应速度,环氧乙烷与惰性气体之间没有分层的可能性,操作处于爆炸极限之外。④产品的分子量分布范围小,利于质量控制。⑤其工艺技术和设备已经全部国产化。

Press工艺有三代反应装置,根据原料和产品性质不同而选择。第一代反应装置,加催化剂脱水、主反应、中和反应及循环产品贮存均在一个反应器内完成,产量低、设备利用率低,适合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第二代反应装置,将预反应(加催化剂)、主反应、中和反应在三个系统内完成,主反应装置由反应器、反应贮罐和循环物料换热器组成,设备利用率高,适用于规模较大企业;第三代反应装置,适用于生产较高分子量的产品,在装置系统中增加了小循环换热器。

这三代反应器的共同点是喷雾型气液接触反应,主要不同点在于链增长比。第一代和第二代反应器使原料与乙氧基化产物的体积增长比分别为1:7和1:12。第三代反应器的体积增长比可达1:20~1:40。

目前,国内新建的醇醚装置,大多采用仿Press公司的技术。

3.2 反应温度的选择

反应温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反应温度高,聚合

速度快,反之聚合速度慢,但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副反应产物的增多。在恒定催化剂用量的前提下,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120~125 ℃时为最佳。当温度区间在90℃~120 ℃之间时,反应进行得很慢,极大的延长了反应时间,也间接提升了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大量原料未参与反应,温度升高时容易暴聚,发生危险。当温度大于125 ℃时,反应速率显著加快,但副产物含量也明显增多,并且双键极易被破坏,影响产品性能。

3.3 其它反应条件

未参与反应的游离EO、原料带入的水汽及热分解产生的微量轻组份,依靠真空脱挥进入尾气碱洗塔洗涤处理,所以脱挥真空度会很大程度影响产品性能,现阶段一般采用蒸汽喷射加真空泵两级抽吸,以期达到尽可能大的真空度。产品pH值主要依靠中和剂调节,现阶段主要采用弱酸醋酸参与实现,理想pH值控制在7~8之间为宜。

4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在2013年**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将持续扩大,这必将极大的刺激聚羧酸减水剂的需求量,作为减水剂合成必须的聚醚大单体原料,其发展前景无疑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徐仕睿,赵鑫,郝刚.聚羧酸减水剂单体聚醚反应催化剂的研究[J].河南化工,2016(33):24-26.

[2]李雪峰,马铁岩,周立明等.聚羧酸减承荆聚醚大单体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日用化学品科学,36-11:21-23.

[3]高于洋,李明,温朋鹏,孙永强.传统醇醚的生产工艺技术提升[J].磺化,乙氧基化专刊:14-17.

[4]环氧乙烷:光环褪去,怎样走向成熟[J].化工管理,2014,11:59-61.

2.3 环路反应器

瑞士布士(BUSS)公司开发了环路反应器,环路反应器是

利用文丘里原理,将液体物料从反应器底部抽出,通过外置换热器后进入喷管,在喷管局部形成负压,将EO气体吸入,在喉管处气液分散十分均匀而进行加成反应,此时物料为连续相,而环氧乙烷为分散相。同样,环路反应器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该装置可与Press公司的工艺技术媲美,其反应速率甚至高于喷雾接触式反应器,同样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产品。其工

200 | 2018年2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