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也称“秦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同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国策,其中有“书同文”,就是要求全国统—文宁,废除六国文。小篆就是在战国时秦同文字的基础上,吸收了六国文字的优点,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从而进—步整齐、简化、规范了的文宇。统一后的小篆,顺应书写的需要趋于抽象化,象形意味大大减少,符号化更加明显。
秦篆其成就和对书法的贡献在于线条的表现上和书体的结构上。线条笔笔中锋、圆劲古雅、含蓄蕴藉、沉稳端庄,是善书者欲达之目标,结构均衡对称、疏密有致、整齐规矩、风格严谨,它的整体美无疑是具有适应大众审美需求。切于实用等特征,对后世隶、楷的
结字,特别是篆刻的布白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上面所写的横幅中,其中有些字从大体上看和甲骨文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变化
并不是很大,例如:与,与,与,这些字的变化并不是太
大,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来它们在甲骨文中的样子,但是有些字的样子却有了很大的改变,例如:
与
,
与
,
与
,我们已经看不明白它们和甲骨文之间
的联系了。而且,小篆中还有这甲骨文没有发明出来的字。
通过小篆和甲骨文的对比(与
),我们真的可以看出小篆结构均衡对称、疏
密有致、整齐规矩、风格严谨,而甲骨文则由于刀刻的缘故,方笔多,圆笔少,显得刚劲有力,富有刀笔味。
由可见:
小篆的结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
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
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1) 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2) 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3) 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4) 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5) 灵活运用
6)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参考资料:
1.赵平安:说文小篆研究
2.《说文》
3.维基百科——小篆
4.肖峰《浅谈小篆的形象性特点》
5.中国书画评论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