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经过12次精心修改而完成的一部长篇巨作。它准确而深刻的表现了一个“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全书的情节由两条平行交错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沃伦斯基之间的爱情、婚姻和家庭故事;另一条是列文与吉提的生活和精神探索历程。作者通过这两条看似没有联系但其实人物有交叉的线索描写了主人公安娜的悲剧人生的原因。
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贵族妇女,她的丈夫卡列宁是一个伪善、僵化、缺少生命活力的贵族官僚,他并不真正的爱安娜,而是把“爱”安娜作为他身为丈夫的一个职责,是神赋予他的职责。安娜厌倦了卡列宁的庸俗、冷酷和虚伪,不愿意过互相欺骗的、没有真情的家庭生活,因为离家出走寄情于花花公子沃伦斯基,为此遭到贵族社会的鄙弃,后来又受到了沃伦斯基的冷遇。安娜既无力与上流社会虚伪的道德压力抗争,又不能战胜自己身上贵族的传统观念,在其矛盾的心境下卧轨自杀,而与她相关的人则又过上了平淡的有规律的生活,仿佛她没有存在过。
安娜的遭遇到底是一个悲剧呢还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说的“活该”?不同时代的人或者不同思想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如果说安娜这个人物是一个悲剧人物的话,是什么造就了这个悲剧的呢?我认为,从整部作品来说,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安娜之所以称为悲剧的三个原因:
一、时代悲剧
安娜所处的时代是无法接纳她的行为的,如果她虚伪一点,肮脏一些,不那么公开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就不愧为一个合格的贵族。可是安娜的感情、个性却那样真挚,她无法压抑自己对爱的那份热情。在伦理道德和个性解放的全部斗争中,安娜无怨无悔做了个性解放的祭品。她的爱情观是扭曲的却不是变态的,而这份扭曲来自于她所处的阶级,社会背景和时代。安娜一生追求的全部幸福就是争得和保有个人的真挚的爱情。这在今天看来是渺小的,但安娜却为此失去了家庭,失去了贵族的地位,失去了别人的尊重和安逸的平稳的生活。安娜是进步的,她从那样的噩梦中把自己解放出来,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样的追求对于卡列宁来说也仅仅是面子上和事业上的损失,卡列宁和安娜的婚姻本来就是无奈的结合。他和安娜的结合是病态的,因为他无法带给安娜想要的幸福,他根本就不了解安娜,只是因为“神”的要求和信仰与安娜生活在一起,过着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的虚伪的生活。这样的结合和家庭本来就是错的。安娜的行动是对冷酷虚伪的上流社会的一个勇敢的挑战。
二、社会悲剧
这是安娜的性格与社会冲突的结果。安娜追求个性解放的直率精神同俄国上流社会所推崇的精神相冲突。
安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妇女,她不仅美丽善良而且更是正直坦率,但这种精神也正是和那种虚伪的社会相敌对的,这突出的表现在它与卡列宁的矛盾冲突上。安娜最忍受不了的是卡列宁的虚伪卡列宁冷酷、专横是封建制度的卫道者。这又充分表现在他对待安娜与渥伦斯基相爱这件事上。当安娜坦率地告诉他税“我要他,我是他的情妇„我憎恶你„”时,他不为自己的爱情破灭而痛苦,却为“现在连欺骗也不会有了”而大伤脑筋,他绞尽脑汁想到了决斗,离婚等解决办法,但最后还是决定:用他虚伪的“宽大与同情”维持现状瞒住世人。应为这样是可以保全他的名誉和地位,不会使“污水”溅到自己身上的“最于自己有利的办法。”这也正是安娜所没料想到的最可怕的决定。
上流社会所不能容忍的是她的不肯“偷偷摸摸”。这说明了在上流社会里,虚伪无耻是合法的,追求纯洁的爱情的权利是有罪的。在整个上流社会的威逼下,曾经是人人称道的安娜终于不堪于种种压力以死来求得解脱。“一切全是虚伪,全是谎言,全是期盼,全是罪恶。”安娜最终的悲剧结局主要不正源于此吗?
三、性别悲剧
作品中另外两位女主人公陶丽和吉娣的形象符合当时上流社会的普遍价值观,陶丽作为一位贵族小姐,出身优良颇有教养,进入婚姻殿堂后,她专心于家庭生活,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为丈夫,为孩子操劳,逐渐“消瘦,憔悴,满脸皱纹”。陶丽的艰辛换来的并不是丈夫的感激和尊重,而是嫌弃,但陶丽对此选择了隐忍。吉娣自从和列文结合了以后,从一个天真烂漫不知世事的贵族小姐,变成了能干的家庭主妇,放弃了自己自己以前喜爱的阅读,跟随列文去到了乡下,照顾列文的哥哥,处处顾及丈夫的感受,这一切都符合当时社会对女性职责的要求:妇女在家中的事业就是照顾好自己的家庭,把自己的加管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履行她们生儿育女的职责。
但是安娜所表现出的追求原则则是对这个社会的一种背叛。在那个男权之上的年代,男人一切行为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而女人对人性的解放和对爱情的追求是社会不能容忍的。 安娜最后死了,是封建的时代背景杀了她,是封建的社会环境杀了她,是封建的性别制度杀了她。她的死极有力地宣告了沙皇俄国农奴制社会的不可就药,这样的社会摧残人的天性,会窒息人类的自由。会剥夺人类的幸福,扼杀人类的一切进步愿望。安娜的反抗力量是微弱的,虽然她最终失败了,但这是她对上流社会的一次有力的冲击,一种以死相拼的决不妥协的反抗,她那宁折不屈的精神激励着一切进步人类的心,预示着腐朽的贵族阶级必将瓦解,黑暗的俄国必将要进行一场真正的革命。
刘苏 070916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