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必背)

来源:伴沃教育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本概念复习 第一单元 长度的测量

1、物理学研究 光 、 热 、 力 、 声 、 电 等形形色色 物理现象 的规律和 物质结构 的一门科学。

2、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快很多 。

3、在国际制单位中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符号是 m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秒 符号是 S 。

4、一些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1m= 10 dm 1dm= 10 cm 1cm= 10 mm (2)1km= 1000 m 1mm= 1000 μm 1μm= 1000 nm

m × 10 dm ×10 cm ×10 mm ×1000 μm × 1000 nm 5、 毫米 刻度尺的记录结果,若以cm为单位,则应有 两 位小数。 6、正确使用刻度尺:

(1)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 量程 、 零刻度线 和 分度值 .

(2)摆放时,零刻度线要对准 被测物体的一端 ,尺的位置要 放正 。 (3)视线要 垂直 刻度线。

(4)测量结果既要记录 准确 值,又要记录 估计 值,还要注明 单位 。 7、 测量值 和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8、误差 不可以 避免的(可以或不可以)

9、减小误差的方法: (1)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2) 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3) 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 10、一些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h ×60 min ×60 s ×1000 ms ×1000 μs ×1000 ns 11、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1)化曲为直法:举例 用细棉线测地图中两地间铁路线的长; 用细棉线测硬币的周长等 。

(2)以轮代尺法:举例 用滚轮在跑道上滚动测跑道长;把硬币沿直尺滚动一周测硬币周长。

(3)测多算少法:举例 测出100页纸的总厚度再除以100得一页纸的厚度 。 (4)辅助工具法:举例 用两块三角板和一把直尺测硬币的直径 。 12、科学探究的七大要素是: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平估、交流。

13、摆的快慢与 质量 和 摆角 无关,只与 摆长 有关。

第 1 页 共 8 页

第二单元 声现象

1、声音是由于物体 振动 产生的。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源 2、 真空 不能传声。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速度是 340m/s 。

4、速度的计算公式:v表示速度,t表示 时间 ,s表示 路程 ,

则公式:v = S/t ,t= s/v ,s= v.t .

5、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正确吗?

答: 不正确 ,这是因为 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的速度慢很多,听声音计时会延误记录起跑的时刻 。

6、声音的传播需要 固体 、 液体 、 气体 等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 介质 。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效果是 不同的 。声音在 固体 、 液体 中传播的效果一般比在 气体 的好。

7、比较通常情况下声音在下列物体中的声速:固体、液体、气体。 比较: 固体 > 液体 > 气体 。

8、 声音的强弱 叫声音的响度。响度又叫 音量 ,它的大小由 振幅 决定。 振幅 越大响度也越大。用较大力敲音叉比用较小力敲音叉时的振幅要 大 ,响度要 大 。

9、物体振动时,偏离 原来 位置的 最大 距离叫振幅。

10、 声音的高低 叫做音调。它的高低由 频率 来决定。振动越 快 ,频率越 高 ,音调越 高 。

11、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伸出桌面部分越长,它振动越 慢 ,发出的声音音调越 低 。

12、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 次数 叫做频率。它的单位是 赫兹 ,符号是 Hz 。物体1秒内振动20次,它的振动频率就是 20Hz

13、物体在同样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频率越 高 ,振动越 快 (快或慢),音调越 高 。

14、比较:通常情况下儿童、成年女性和成年男性的音调和响度。

音调从高到低分别是: 儿童 、 成年女性 、 成年男性 。 响度从大到小分别是: 成年男性 、 成年女性 、 儿童 。

15、声音的 品质 叫做音色,又叫 音品 。它是由发声体的 材料 、 结构 以及 发声方式 等决定的。

16、乐音的三要素分别是: 音调 、 响度 、 音色 。

17、我们能不见到乐器,只听声音就能辨别出是什么乐器,这是根据 音色 来分辨的。

18、敲打装有水的杯子。装水越多,敲打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低 。

19、人耳的听觉范围通常是 20 Hz到 20 000 Hz。低于 20 Hz的叫次声,高于 20 000 Hz的叫超声。

20、举出几个超声应用的例子:

第 2 页 共 8 页

B超检查身体 ; 声呐探测潜艇 ; 超声波粉碎肾结石 ; 超声波清洗 ; 超声波雷达

21、噪声就是使人们感到 厌烦 、有害 身心健康 的声音。目前,主要有 消声 、 吸声 、 隔声 三种方式减少噪声。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过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三种途径。

22、举几个减少噪声的事例:

汽车排气管上加消音器 ;音乐教室墙壁装吸音材料 ; 公路两旁架设隔音墙 ; 公路两旁植树造林 。

23、在声学上,通常用 分贝 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把人耳听见的 最小的 声音的大小定为 0分贝 。分贝的符号是 dB 。

第三单元 光现象

1、我们平时看见的光 是 (填“是”或“不是”)一种 电磁 波。 2、光在 同种均匀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在 真空 中的速度最快,是 3×108 m/s。 4、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c= 3×108 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 340 m/s。

4、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一些典型事例有: (1)日食、月食 (2)影子、手影游戏 (3)小孔成像(如树荫下的圆

N 形太阳光斑) (4)射击 (5)排队是否整齐 A B 5、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的物体叫光源。月亮 不是 光源。 6、如图:(1)入射光线是 AO ,反射光线是 OB ,法线是 ON 界。 M M

O (2)入射角是 ∠AON ,反射角是 ∠NOB 。

(3)如果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角是 60°,反射角是 60°。 7、光的反射有 镜面 反射和 漫 反射两种。

8、黑板反光属于 镜面 反射;我们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生了 漫 反射。

9、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 的。因此我们 能 相互从平面镜中看到彼此的眼睛。

10、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个平面 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的两侧。反向角 等于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反向角随之 增大 。

11、试分别例举两种看不到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1)红外线的应用: 电视机遥控器 、 红外线夜视仪 。 (2)紫外线的应用: 紫外线灭菌杀毒 、 紫外线防伪 。

第 3 页 共 8 页

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等大、等距、左右相反、虚像

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 轴对称 ;

13、当人们走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时,镜中的像的大小 不变 。

14、 能用光屏呈现 的像叫做实像; 不能用光屏呈现 的像叫做虚像。 15、凸面镜成的像是 正立 的、 缩小 的 虚 像;

16、凸面镜对光有 发散 作用,凹面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

17、各举例两个:利用凸面镜的有 汽车后视镜、马路边的反光镜 。 利用凹面镜的有 太阳灶;舞台各种聚光灯。

18、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 靠拢 (填“远离”或“靠拢”)法线;反之,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远离 (填“远离”或“靠拢”)法线;

巧记:不论光线是 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还是光线 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空气中总是 较大 的。(填“较大”或“较小” )

19、当光线垂直射入水中时,入射角的是 0°,反射角的是 0°,折射角的是 0°。 20、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个平面 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虽位于 法线 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

A N 小于 入射角,折射光路是 可逆 的。

21、如图:入射光线是 AO ,折射光线是 OB ,法线是 N

O N′。入射角是 ∠AON ,折射角是 ∠N′OB 。图中所示入射角 大

N′ B 于 折射角。(填“大于”或“小于”) 22、由于光的 折 射,不论我们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还是潜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都是物体的 虚 像,并且看到的像比实际物体的位置要 高 (填“高”或“低”)。

23、如图所示,这是一个 凸 透镜,它对光有 会聚 作用,点F叫做它的 焦点 ,OF这一段距离叫做 焦距 。

24、透镜光路作图:

入射光线 平行主光轴 过焦点 凸 透 镜 会聚 折射光线 在另一侧过焦点 在另一侧平行主光轴 传播方向不改变 图示 凹 透 镜 发散 折射光线 另一侧发散,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另一侧平行主光轴 图示 过光心

第 4 页 共 8 页

25、凸透镜镜成像规律如下表,请填写完整: 物距u 像距 v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放大 像的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正立 像的虚实 实 实 实 虚 应用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u>2f u =2f f<u<2f u =f u<f f<v<2f v =2f v>2f 不 成 像 七记规律::1焦分 虚实 ,2焦分 大小 ,

物近像 远 像变 变大 , 物远像 近 像变 小

由上表可得其它规律:(1)正立的都是 虚 像,虚像都是 正 立的。 (2)倒立的都是 实 像,实像都是 倒 立的

26、在使用放大镜时,一定要使被放大(被观察)的物体放在离放大镜 小于1倍焦距 的位置。

27、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8、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29、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

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2)体温计量程:35℃~42℃ ,分度值:0.1℃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使用前要甩几下 特点:可离开人体读数,示数只上升不下降 (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

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

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 5 页 共 8 页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晶体 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凝固放热 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晶体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蒸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②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液化 放 热

③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发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小水珠等

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落在尘埃上形成雾 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落在花草树木上形成露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第 6 页 共 8 页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几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记住下列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雾: 液化 2、露: 液化 3、霜: 凝华 4、冰雹 凝固 5、雪的形成: 凝华 6、冰棍上的“白霜”: 凝华 7、冰冻的衣服变干 升华 8、春天冰雪消融: 熔化 9、人工降雨利用干冰 升华 10、下雨后地面的水变干了:汽化

11、烧开水是冒“白汽”液化 12、灯泡变黑 先升华后凝华 13、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 升华 14、寒冬,窗户玻璃上的冰花 凝华 15、夏天,自来水管“出汗”液化 16、冬天口中冒的“白汽”: 液化 17、冰棍周围冒“白汽”: 液化 18、碘加热后变成紫色的气体 升华 19、洗澡间的镜子先变模糊后变清晰: 先液化后汽化 20、、吃冰棒解热 熔化 22、寒冬,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 液化

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本书约30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一个中学生约50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

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

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第 7 页 共 8 页

2、公式: = ρ m V = m ρV m = V 3ρ 3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常用单位g/cm。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 4、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m 4、理解密度公式ρ = V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测固体的密度:原理:ρ=m/V

(1)用天平质量出物体的m———————————— 测质量m——天平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 (3)、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测体积V——量筒、水 (4)、液体体积V=V2-V1——————————————— m (5)密度 ρ=

V2-V1

6、测液体密度:原理:ρ=m/V (1)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测质量m (2)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天平、烧杯 (3)量筒内液体的质量m= m1 —m2————————————— (4)体积:量筒——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测体积 V——量筒 (5)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7、我们周围的物质: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有很多种它们的属性也是多种多样,

如 磁性 、 导电性 、 导热性 、 硬度 等。

8、 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导体,如 各种金属 ;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绝缘体,如 橡胶、塑料、玻璃、陶瓷 9、二极管具有 单向 导电性。

10、 容易导热 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举例: 铜 、 铁 、 铝 。

不容易导热 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举例: 木棒 、 空气 、 塑料 。 11、如果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能划破另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表面,我们就说这种物质的 硬度 较另一种物质的 大 。

12、新材料有: 纳米 材料, 半导体 材料, 超导 材料, 13、纳米是 长度 的单位,大小为 1nm=10-9 米。 14、当温度下降到4.2K时(相当于-269℃)汞的电阻会突然变为 0 .材料的这种特性称 超导 性.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