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对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0例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护,排毒时采用洗胃或是血液灌流等方式,应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严密完成各项相关护理措施,同时做好患者的各项心理护理工作。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积极的抢救及有效的护理,20例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患者均脱离危险,病情有所好转。结论:对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抢救措施,帮助患者将毒素迅速排出,阻止各器官对毒物的吸收,同时密切地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以便更加及时地实施救治和护理措施,以上是抢救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患者的要点。
标签: 重症镇静安眠药; 中毒; 护理措施
安眠药通过抑制人体内的丙酮氧化酶,使患者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脑干处相关的传导功能被阻断,最终弥漫性的抑制了大脑皮层的活动,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在应用镇静安眠类药物时应严格控制好量,摄入过量时,将使患者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抑制患者的呼吸,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20例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1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20例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患者中,3例患者曾有超过两次地自杀行为,6例患者存在抑郁症病史。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生命体征均不稳定,且均为深度昏迷的状态,服药量大,服药时间超过6 h,4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检验后可明确判断患者为镇静安定或是安定中毒,可以排除患者为代谢性疾病或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2 方法
患者被送入院时病情多较为危重,因此,必须立即对其实施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首先应尽量减少患者对毒物的吸收,立即为其彻底洗胃,使患者将毒物排出。洗胃时要预防患者出现窒息或是引起吸入性肺炎,必须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严格控制进出水量,备好各种急救工具,做好急救准备。此外清除患者体内毒物的有效且常用措施之一为血液灌流,主要是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中的有毒物质有效排出。本次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的生命体征均表现稳定,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密切的监护,应用血液灌流进行治疗。
2 结果
20例患者均未出现压疮等并发症,患者昏迷的最长时间为164 h。经过医护人员积极的抢救及有效的护理,20例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患者均脱离危险,病情有所好转。
3 讨论
在对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患者进行护理时主要注意以下方面。
3.1 病情观察
为患者实施灌流后因毒物作用于患者全身各组织和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其各项生命体征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要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当患者表现出酸中毒及急性肺损伤的症状时护理人员即刻遵医嘱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并给予升压治疗,并使用无创呼吸机来辅助患者呼吸。
3.2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镇静安眠药中毒后会使患者的呼吸中枢受抑制,严重时将导致患者出现肺水肿及肺部的感染。最终引发患者出现呼吸衰竭,为兴奋患者的呼吸中枢,可应用呼吸机辅助其呼吸或是为其应用呼吸兴奋剂。及时为患者吸痰,并做好气道的湿化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积极执行各项抗感染的治疗和护理。对患者的各项血气分析的结果适当对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待患者的呼吸衰竭情况有所好转后为其脱机。
3.3 用药护理
目前临床多用纳洛酮为镇静安眠药中毒患者进行催醒治疗,为预防临床应用纳洛酮时因护理人员的失误对患者造成损害,护士在用药时应对药物的作用机理有所掌握。
3.4 患者尿量的观察
对中毒患者来说,合理有效地使用利尿剂是其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尽快排尽毒物,但患者若有低血钾、血压不稳定等的症状时,不宜对其进行利尿治疗,可见只有准确的观察患者尿量的变化才能对利尿剂的应用做出相应的指导。针对此情况,护理人员必须严格的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尿量及血压额变化,准确的掌握利尿治疗的时机。
3.5 昏迷患者的护理
患者若处于昏迷状态时护理人员应为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防止患者出现压疮等,保护患者的皮肤,注意定时为其翻身并拍背。在为高热患者使用降温毯时要时刻注意患者体温及水温的变化情况。
对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抢救措施,帮助患者将毒素迅速排出,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密切地进行观察,以便更加及时地实施救治和护理措施[3],以上是抢救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患者的要点,应在临床加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丽华,岑红丹.循证护理在急救洗胃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报,2009,27(3):254.
[2]陈渡.洗胃术探讨[J].实用医学,2009,25(3):84.
[3]陈海华.急性中毒规范化救治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12-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