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李磊 叶凯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14期
摘 要: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参与具体的活动,通过切身的体验获得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教学效果有着显著成效。 关键词:体验式 生涯规划 课程 应用
随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入教学计划,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步入了理论实践与教学教法研究阶段,如何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日趋受到各方关注。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教学效果有着显著成效。
一、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体验式教学提出起源于20世纪初库尔特· 哈恩(Kurt Hahn)提出的“先行后知”理念和教育实践,受其影响,1984年, 大卫·库伯发表了《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首次明确的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国内专家学者逐渐开展体验式教学理念的梳理和研究,但最初更多应用于语文、外语等教学中。近十年,体验式教学方法逐步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是指,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职业生涯问题或活动的情境,提供合宜的职业生涯探索项目与讨论式的对话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职业生涯探索活动之中,学生在经历生涯探索活动之后,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体验反思自己所面临的职业生涯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和辅导,最终使得学生能尝试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作规划。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包括三大主要因素,即职业生涯探索的活动与情境是教学载体,学生的参与、体验、分享是核心,学生的应用与升华是结果。
在体验式职业生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生涯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创设探索生涯问题的情境,设计具体的生涯探索活动,并在课堂上组织和管理生涯规划活动过程,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并切实提升生涯意识和能力。
在体验式生涯教学中,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在生涯探索活动中亲身体验反思,尝试为自己生涯发展作规划,从探索的过程中了解进行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总的来说,在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涯规划的教学中,教师是生涯探索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是参与者、自我规划者。
二、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优越性
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通过阅读的信息可掌握10%,听到的信息可掌握15%左右,而体验过的知识却能掌握到80%。笔者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分析发现,体验式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体验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相比,有着如下的区别及优越性:
基本元素 体验式教学 讲授式教学
学习内容 即时的感觉、内容和过程 过去的只是,内容为本 学习重点 关注态度、观念、能力学习 注重知识、技能学习
学习者角色 投入、参与、互动,学习者高度互动 听、记、考试,学习者被动式 学习主体 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且以学生为主 教师 学习特色 个性化、现实化 标准化、理论化
学习环境 轻松、不重身份、鼓励、非固定化 限制性、强调身份、固定化 学习过程 提供体验环境、具有高峰体验 单向沟通、单一刺激 学习态度 接纳、欢迎、尊重、诚实 强制、目的性强
学习效果 素质培养、提升能力、学以致用、迎接挑战 高分低能、学用脱节 三、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亲身参与,感悟升华,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可按照如下过程开展:组织学生参与生涯探索活动——提出生涯相关问题——引导学习小组讨论分享——教师结合活动分享、运用理论提炼生活——引导学生再尝试行动。 1.生涯探索活动的情景引导
生涯探索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才能使学生有效参与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生涯探索的兴趣。在此过程中,需要使学生理解参与活动的意义方式与方法、明确规则、了解活动的程序。在情境引导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采用适用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生涯探索活动的参与体验
教师在生涯活动的情景引导之后,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进入生涯探索活动的参与体验阶段。在此阶段,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参与活动进行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观察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发现学生在生涯探索活动中的问题,控制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的主题和时间,引导整个生涯探索活动的进程。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使学生在参与生涯探索活动是紧扣主题,对自身进行总结思考,通过参与生涯活动学会解决生涯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运用解决生涯问题的经验和方法进行生涯探索,从而激发学生自我认知。 3.生涯问题的讨论分享与成果展示
探索活动中,学生会有很多的体验,不同学生或小组之间甚至会出现不同的体验与感悟,此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再活动中的表现及探索活动本身的出发点,提出相关生涯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一步讨论思考。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成员发言谈谈自己在生涯探索活动中的方法与感受,对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对有关问题的见解等。各小组记录总结小组成员观点后,在课堂上分享讨论结果。此时,教师的任务是倾听学生的成果分享,并做相应记录,随后,给予各小组的分享活动点评。
生涯问题的讨论分享环节,是使学生通过活动思考与自己相关的生涯问题,促使学生对已有的经验进一步反思和整理,是学生分享解决自己相关生涯问题的方法、经验、见解的过程。与此同时,通过分享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其他的人观点和学习方法,也是团队学习的过程。 四、体验式教学在生涯规划教学中推进建议 1.转变生涯规划教学价值观
生涯问题具有鲜明的情境性、个体性的特点,学生只有在亲身参与之后,才会有更深入的思考,才能引导其规划意思,学生只有在自我探索之后,才会理性反思自身现实,采取有效生涯行动,增强其生涯规划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行动,以至于教学效果差。因此,在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创建沈阳活动情景,组织学生完成生涯活动任务,从而引导学生发挥主动型,促进学生对生涯规划的探索与行动。
2. 鼓励教师进行生涯教学的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方案的设计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是否能顺利实施体验式生涯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相关部门要鼓励教师对体验式教学方法在生涯规划教学中的探索和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关注学生的生涯学习需要
生涯规划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与管理能力。因此,教师在射界教学方案之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课后反馈制度,借此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生涯规划教学内容,采取适合的教学手段。
4.建立体验式生涯教学研讨和培训的机制
教师的成长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高校中,建立起良好的教学研讨和培训机制,让教师之间能够定期的汇报交流教学心得与成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同时,给教师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使教师走出去,吸收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推动体验式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因此,建议高校能成立相关学科的教研室,由教研室定期的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研讨和培训,带领教师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黄中天.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哲.刘敬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业指导[M].机械工程出版社,2013.
[3]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李磊:女【1981—】辽宁沈阳人,大连交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