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学院按照《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和《关于印发加强和改进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实施细则》(黑教科〔2012〕83号)的要求,对我校今年学风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一、学风建设的总体情况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和安排,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学风建设。
构建了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学校成立了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学风建设办公室,由校学术委员会和教学质量监测中心专门负责学风建设工作。作为学风建设的指导和执行机构,定期检查各院(系部)学风建设工作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学风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制定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的相关文件,加强教学研究及教学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在组织评审科研项目、成果奖等具体工作,恪守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使学校的学风建设落到了实处。
(二)制订及完善了相关制度。
校学风建设在校学风建设办公室的领导下积极努力的开展工作。我校制定了《绥化学院“优良学风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绥化学院关于规范学术行为实施办法》、《绥化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绥化学院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绥化学院科研成果认定、登记与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学院的学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做好学风建设的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学风氛围。 我校在做好设立职能机构,制定了相关制度文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加强学术规范、学风、学术道德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师生的务实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学习学术规范文件,提升师生的自律意识,组织学习宣传品学俱佳的教授、专家学者的事迹,并选出一批严谨治学、成果突出的中青年教师代表,通过多种举措促进我校发扬优良学风,逐渐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我校师生学术素养、人格品质,维护规范健康的学术氛围,促进了科研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
对于一些投诉事件,坚持惩教结合、宽严相济,对学风不严谨的违规行为我们及时认真的进行了处理,达到了处理一个,影响一片,教育一面的目的。
二、学风建设的具体工作和成效
我校坚决反对不良学风,有效的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结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开展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具体工作及成效如下:
(一)建立健全学术规范制度,确保学风建设落到实处。
为把学风建设落到实处,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师生学术道德的制度政策,完善了学术规范制度。出台了《绥化学院关于规范学术行为实施办法》、《绥化学院技术委员会条例》、《绥化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修订了《绥化学院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绥化学院学术委员会条例》,《绥化学院科研成果认定、登记与管理条例》、《绥化学院专利管理与申请办法》《绥化学院“优良学风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等,还公布了《科技处学术不端行为调查与认定工作流程图》。依据这些制度性文件,对我校师生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为处理各种学风问题提供政策依据,我校充分发挥了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不端行为查处中的引导、制约和约束作用。
(二)认真探索,积极开展整顿教风、学风和机关工作作风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我校进一步强化了各院系党政领导在教风、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我校实行了党政机关特别是各部门领导进课堂活动,我校校长带头进入课堂听课高度重视全校的学风建设工作。各学院院长、主任(副院长、副主任)每月听课4次以上,月底将听课次数、时间、任课教师姓名汇总成表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网上公示并抄送组织部备案。书记(副书记)每月深入学生寝室4次以上,月底将深入学生寝室号、寝室长姓名、班级汇总成表报学工部,由学工部网上公示并抄送组织部备案。
各部门通过活动的开展,探索相关机制建设,包括教学部门的教师上课纪律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学生部门的学生出勤和教室卫生管理机制,组织、人事部门的机关服务基层工作机制,以及各院系
教师上课、学生出勤、教室卫生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
(三)坚持师生的科研诚信教育,确保学风建设取得成效。
我校把教师队伍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点工作,广泛宣传并且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校学术委员会、学生处和教学质量监督中心全面配合做好师生的学风建设监督和教育工作,全方位地宣传促进我校形成优良学风的制度文件,对我校师生进行制度上的约束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引导我校师生抵制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浮躁风气和行为,提高了我校师生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使大部分师生形成了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荣辱观,并把优良学风内化为自觉行为。
(四)开展先进典型评选与宣传活动
在全校教师中展开优良学风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活动,注重发挥楷模的教育作用,结合评选出的优良学风先进典型,举办了“师者风采”图片展,良好的教师形象,不仅在全校上下形成“树师德、正师风、强师能、铸师魂”的良好氛围,而且也以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作风感染影响了学生,成为严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育人楷模。 三、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校的学风总体上呈良好态势,大部分师生能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但是,我们也应实事求是地看到,目前我校学风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科学研究过程的管理有待加强。
学校在学风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但还有待改进和完善,有时对教师和学生的学术研究过程管理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学校正在组织学术委员会和教学质量监督中心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并出台相关的管理和监督文件,加强师生学术研究过程的监管。学校将要建立学术成果公示制度、论文答辩前实验数据及论文重复率审查制度、毕业和离职研究材料上缴制度、论文投稿作者签名留存制度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 (二)学术研究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虽然我校师生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氛围越来越高,但是也存在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浮躁作风和习气。一些教师为了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盲目地在一些非学术杂志或者级别较低的杂志发表成果。更有的教师把学术成果、学术奖励与物质报酬和职称评定挂钩,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学风网站专栏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校已在校级门户网站开设了学风建设专栏,公布了学风建设的年度报告和相关学风建设的制度、文件,公布学术不端的调查流程和举报电话等。但是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网站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完善。 四、改进措施
(一)加大学风建设重要性的宣传。
强化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大对学风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
在师生中积极推行学术行为、学术道德自律、自检行动,大力宣传师德高尚、学风优良的先进师生事迹,通过专题报告、研讨、论坛等形式对学风建设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使学风问题进学校、进书房、进大脑。
(二)建立健全学风建设信息公开化制度
我校将在校学术委员会的监督下,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评审、学术成果鉴定程序,强化申报信息公开、异议材料复核、网上公示和接受投诉等制度。对项目申报、项目成果、论文著作等及时在网上公示,接受校内外同行专家的多方面监督。
(三)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对学风建设的领导 学风建设是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同时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学校领导和各个部门、院系的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学校党政领导都要认真研究和总结学校办学中长期形成的学风特色和优良传统,构建完善的学风建设体系,加大对学风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投入。建立和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院系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绥化学院科研处
2015年11月29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